摘要:AI、大数据、物联网正在改变生产逻辑。设备能自己预警故障,产线能自动匹配最佳方案,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稳。数智化已成为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引擎。
周勇
本文由通威股份CIO周勇投递并参与由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5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优秀CIO》榜单/奖项评选。
数智化对绿色能源意味着什么?它不是一次系统升级,而是一场从“机械驱动”迈向“数据驱动、智能驱动”的产业革命。
AI、大数据、物联网正在改变生产逻辑。设备能自己预警故障,产线能自动匹配最佳方案,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稳。数智化已成为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引擎。
在这场浪潮中,通威股份率先行动。我们把数智化融入管理、生产和营销,打造“数字通威、智慧通威”,为行业转型探索出一条清晰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思路,不断的探索,希望能走出一条数智化升级的“通威之路”。
锚定三大目标,“一把手工程”与顶层战略设计谋划破局之路
作为以绿色农业与绿色光伏双主业协同发展的大型跨国企业,通威股份业务覆盖多晶硅、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饲料、食品等6大板块,其数智化转型既面临业务复杂度高带来的固有挑战,也需应对规模扩张、产业协同与全球化运营带来的新挑战。
一方面,光伏制造的工业属性与饲料生产的农业属性差异显著,各业务板块逻辑、模式分散,需打破壁垒,实现产业协同。
另一方面,随着业务高速增长,“规模倍增”与“全球运营”目标对跨区域数据互通、系统协同等提出更高标准,同时需整合原有分散的信息化体系,避免“信息孤岛”,建立全业务统一标准。
面对这些挑战,通威股份以清晰的战略为指引,将数智化转型定位为“一把手工程”与顶层战略设计,锚定“支撑战略转型、引领业务变革、推动管理创新”的三大使命,围绕“实时在线、数据驱动、智能运营”三大核心目标推进,通过实现综合成本最低、用户效益最大化,打造效率领先、持续增值、不可替代的产业链,构建数字通威、智慧通威。
为破解这些挑战,通威股份多方面发力:其一,以顶层统筹打破业务壁垒,通过“一把手工程”强化战略落地,确保跨农业、光伏板块的协同推进;其二,搭建统一技术底座,依托全球组网与通威云整合分散系统,实现跨区域数据互通,支撑全球化运营;其三,以数智中心与“五个一工程(一朵云、一张网、一中心、一系统、一专项)”建立全业务统一标准,通过数据中台与数智运营中心实现数据驱动决策,既适配双主业的差异化需求,又为“规模倍增”提供高效支撑,稳步推进数智化转型落地。
尤其在通威数字化4.0阶段,通威股份以国内外一流企业为标杆,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规划推进数字化项目,构建“新一代基础设施(全球组网+通威云)—新一代应用系统(覆盖财务、人力、生产制造等业务域)—新一代数智中心(数智运营中心+数据中台)”的全链路架构,同步推进“五个一工程”,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数字化平台,最终实现“数字通威、数智通威”。
在数智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上,通威股份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辨:
1998-2005年为起步期,聚焦饲料业务板块单厂进销存管理与财务电算化,以提升基础工作效率为核心;
2005-2013年进入拓展期,搭建集团管控及协同平台,实现各业务板块覆盖与数据集中管理分析,强化企业运营协同;
2013-2018年为整合期,打造全面系统平台,以先进技术与管理思想支撑战略落地、业务发展与管理提升;
2018年至今进入深化转型期,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IT定位从业务支撑转向引领业务变革。
而2024年重点推进数字化4.0项目,构建“全球组网+通威云”基础设施、多业务域应用系统及数智运营中心与数据中台,通过“五个一工程”打造全场景覆盖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跨越。
而通威股份数智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把手工程”与顶层战略设计。通威数智化转型以“自上而下”的顶层规划为核心,得到公司领导层的亲自关注与推动。领导层敏锐洞察数智化对行业重塑的潜力,将其视为穿越行业周期、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不仅为转型提供资金、人才等庞大资源支持,而且以坚定决心打破部门壁垒,为转型落地扫清障碍,奠定了转型成功的坚实基础。
践行数智化转型实践核心维度,落地架构迭代、协同攻坚、团队建设与合作伙伴赋能
通威的数智化实践,落脚点始终在“如何为业务创造价值”。为此,我们从技术架构、业务协同、组织能力和生态合作四个维度持续发力。
第一,技术架构的全面迭代。
我们完成了从传统单体、集群到分布式架构的跨越,引入微服务、容器化和持续交付流水线,解决了传统架构扩展性差、耦合度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与阿里云合作推进云原生转型,借助容器编排(ACK)、数据库服务(RDS)等能力,突破传统数据中心瓶颈,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如今,通威已形成“云原生、数据驱动、AI赋能”的现代化平台,为核心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第二,业务发展的精准支撑。
架构升级并非为技术而技术,而是服务业务。我们重点做了三件事:
一是保证ERP、FBC等核心系统高可用,支撑多晶硅、饲料等六大板块稳定运行;
二是满足弹性业务需求,将AI平台等部署在云端,实现算力弹性扩展,支撑制造数据分析、市场预测等场景;
三是降本增效,通过优化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让数据和AI在流程优化、决策支撑中发挥作用,助力“规模倍增”和“产业协同”。
第三,打破协同壁垒。
通威业务板块多、差异大,协同难度高。我们以“统一规划、平台整合、标准拉通”为原则,由信息部牵头制定集团统一数字化规划和技术标准,避免各自为战。数字化4.0阶段,我们以“一个通威、一个体系、一个平台”为目标,整合板块系统、统一数据管理和业务流程,让跨板块数据流动更顺畅,推动全光伏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这一套协同机制,不仅降低了沟通和运营成本,也让管理更加精细化和标准化。
第四,打造“业务+技术”融合团队。
转型不能只靠系统,还要靠人。我们重组了数字化团队,以业务场景为核心进行分组,让技术人员懂业务,业务人员敢用技术。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打磨,员工快速积累经验,逐渐成为能驱动业务变革的“混合型战队”。这支队伍,正是数智化落地的内生动力。
第五,伙伴共创,快速落地。
通威不可能独自完成所有创新。我们坚持与最优秀的伙伴协同:与阿里云共建“通威云”,统一计算资源;与中国电信搭建全球网络系统,保障跨区域互联与数据安全;与网易数帆打造一站式数据治理平台;与北森合作完善人资招聘机制,以及培训、考试、评测体系;与赛意共建数智运营中心,支撑“治数、看数、用数”;与金蝶打造新一代财务与办公系统;与麦肯锡合作建设光伏“灯塔工厂”,推动智能制造升级。
通过这些合作,我们在短时间内落地了云架构、全球网络、数据治理等关键项目,统一了系统和标准,提升了运营透明度和决策效率。更重要的是,我们形成了一整套“适配业务、行业领先、深度共创”的合作标准,加速了“数字通威、智慧通威”的建设。
痛点导向+实用技术+量化价值
让数智化场景持续为业务创造价值
大模型与智能体只有与企业的业务结合,才能在企业数智化转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威股份从系统协同、数据价值激活、业务赋能三方面,深度结合绿色能源业务场景,发挥大模型与智能体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的作用。
一是通过引入MCP、A2A等智能体协议技术,构建以“百晓通”为核心的智能体生态,打通数字化 4.0各业务系统专项能力,实现智能化调度,打破系统壁垒、提升业务效率;
二是以“知识中心+数据中心”双驱动,激活各业务域数据价值,让AI更贴合通威业务逻辑,支撑精准决策;
三是打造行业细分领域精调大模型,为核心业务赋能,助力“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战略落地,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减碳”目标。
通过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来说明通威股份数智化转型的成效。大数据模型驱动的电池效率优化场景,采集硅片ID、性能参数及机台路径数据,通过AI大数据模型串联工艺参数与电池效率的对应关系,实现效率预测、参数优化及闭环推送,提升电池片生产质量。
基于GenAI专家系统的设备OEE管理则整合单机台稼动率、现场设备数据与人员信息,搭建GenAI设备专家系统,提供故障根因分析、维修工单推荐,实现OEE损失分类、预测性维护与智能派工,提升设备运营效率。
数智运营场景依托数智运营中心实现经营实时透明,业务完成后数十秒内生成多维度分析报告,提前发现问题。如饲料业务通过客户流失风险模型预判风险,触发拜访任务推送,助力销量较2020年增长50%(员工数量未增)。
“百晓通”智能协同场景构建AI能力中台,以“百晓通”为核心覆盖行政、HR、供应链等领域,提供智能问答(如新员工安全规范查询)、自助流程(请假/报销)等服务,缩短新员工培训周期30%,打破知识孤岛。
通威股份数智化应用场景之所以能成功落地并产生实效,核心源于“精准锚定痛点选场景、贴合业务需求选用技术、聚焦可量化价值兑现”的三大逻辑。
在场景选择上,均紧扣核心业务痛点,瞄准高价值环节发力。如电池效率优化聚焦光伏生产的核心难题——工艺参数与电池效率关联不明确,直接关乎产品质量与行业竞争力;设备 OEE管理针对生产端“故障难预判、效率低”的共性问题,覆盖光伏与饲料制造的关键产能环节;数智运营管理破解“传统汇报滞后、客户流失难察觉”的管理短板,切入经营决策与客户维护的关键节点;“百晓通”则解决跨领域知识孤岛、基础流程耗人力的共性痛点,覆盖行政、HR等高频管理场景。
在技术应用层面,始终以“实用、落地”为原则,拒绝技术空转。电池效率优化与设备OEE 管理,均先整合硅片参数、机台数据等现有生产数据,再通过AI模型实现预测与优化,不堆砌复杂技术,而是让技术贴合现有生产流程;数智运营管理依托实时数据中台与轻量化分析模型,确保业务完成后数十秒内生成分析报告,匹配管理端对“快响应”的需求;“百晓通”优先解决新员工培训、请假报销等基础需求,技术设计贴合业务人员使用习惯,降低落地阻力,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业务,而非停留在概念层面。
在价值兑现上,所有场景均以“降本、增效、提质”为目标,成果可量化。效率层面,“百晓通”缩短新员工培训周期30%,数智运营管理助力饲料板块在员工数量未增的情况下,销量较2020年提升50%;成本层面,设备OEE管理通过预测性维护减少故障停机成本,“百晓通”减少基础流程的人力投入;质量与竞争力层面,电池效率优化提升光伏产品质量,数智运营管理通过实时决策增强市场响应能力。
这种“痛点导向+实用技术+量化价值”的组合,让数智化场景不仅能落地,更能持续为业务创造实际价值,成为成功的关键。
打造数智化可持续性路径
加快绿色农业与绿色光伏产业发展
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如何做到可持续、兼顾短期与长期?答案是:把它当作一场马拉松。需要清晰的战略、灵活的组织、持续的价值闭环,以及坚定的长期主义。
首先,战略为先。通威始终围绕“实时在线、数据驱动、智能运营”三大目标,对标国内外一流,打造数字通威。
其次,循序渐进。早期通过“一朵云、一张网”实现全业务在线,再逐步迈向数据驱动与智能运营,同时依托“灯塔工厂”推动光伏基地智能化升级。
第三,技术迭代。我们以“AI+场景”为核心,建设跨领域智能体平台,沉淀数据和知识资产,结合大模型与RPA优化效率,并通过内外部协同形成长期壁垒。
在路径选择上,通威坚持“短期提效、长期筑基”。短期,通过自动化与AI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响应速度;长期,通过智能体平台、全链条灯塔化、IOC智能中枢,夯实企业的数智化核心竞争力,支撑“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的战略落地。
如今,数字化4.0已将通威带入“深水区”。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从“技术应用”跨越到“数字智能型企业”。
数智化转型,对通威而言,已不仅是技术选择,而是一种发展逻辑。它让我们不仅能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在未来的全球能源格局中,掌握主动权。
绿色能源的未来,不仅需要硅片、电池和电站的硬件支撑,更需要以数据和智能为核心的系统能力。通威所走的路,是一条从“数字通威”走向“智慧通威”,再迈向“智能驱动型全球企业”的进化之路。
这条路充满挑战,但正因如此,更具价值。我们坚信,唯有持续的战略定力、组织创新与技术突破,才能推动企业穿越周期,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真正可持续的中国方案。
·申报人“周勇”简介:
周勇先生,通威股份CIO,拥有20+年企业数字化工作经验,熟悉企业运营管控模式,对战略转型、管理创新、业务变革有深入理解;熟悉企业各领域IT产品及方案,变革创新能力强,擅长新技术与业务的结合,推动业务革及管理创新;负责通威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团队完成众多大型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及实践经验。
周勇曾获“中国最具价值CIO”、“年度中国优秀CIO”、“中国制造业杰出CIO”、”中国数字化贡献人物”、“中国数字化转型杰出贡献人物”、“中国杰出信息化人物”、“中国最佳信息化团队”等多项殊荣。
来源: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