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雁归巢 才聚淮阴 | 暑期实践风采展示番外篇——这个夏天,淮阴因你而精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20:12 1

摘要:南京体育学院“微光同行·体育助梦”团队20名成员,走进古清口街道辣树村“小青淮”爱心暑托班,打造体育特色教学与素质文化拓展课程,向袁集小学捐赠体育器材,同时邀请南京体育学院团委书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陆春龙开设独家冠军课堂。团队官方账号实践视频总播放量超

这个夏天

青春与淮阴撞了个满怀

汗水与欢笑交织成歌

而今

我们为这场精彩的实践画上圆满句号

但青春的故事

永不落幕!

01 云端相聚,精彩纷呈

2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

通过线上平台齐聚一堂

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展示”

他们用数据说话

用成果证明

用真心讲述

再现了这个夏天的奋斗与成长

02 成果丰硕,亮点频出

从乡村振兴的一线调研

到爱心暑托班的温情守护

从产业发展的深入探索

到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

每一次尝试都彰显了专业与情怀

03 荣誉时刻,实至名归

经过激烈角逐与专业评审

一批优秀实践项目脱颖而出

一等奖2名

南京体育学院“微光同行·体育助梦”团队20名成员,走进古清口街道辣树村“小青淮”爱心暑托班,打造体育特色教学与素质文化拓展课程,向袁集小学捐赠体育器材,同时邀请南京体育学院团委书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陆春龙开设独家冠军课堂。团队官方账号实践视频总播放量超2.5万,获各级媒体报道19次,其中国家级4次,实践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2025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

淮阴师范学院“麦芽守望实践团”92名成员(分四批)走进淮高镇大福村,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暑托班实践。团队以“五角星”模式为框架,融合教学与活动,开设语数英主课,同步围绕“德智体美劳”设计“心灵奇旅”小组活动、趣味科学及红色实践,实现传统支教与新服务结合。其工作被央视新闻聚焦,被中国网、中华网、中青校园等媒体推介50余次,抖音、快手播放量超20万;1篇论文刊发于《江苏广播电视报・理论版》,形成6个未成年人帮扶案例。

二等奖4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名实践成员,赴刘老庄镇、高家堰、马头镇开展实践,通过采访老党员整理口述史、对话非遗传承人挖掘文化脉络,拍摄剪辑实践及淮阴区介绍视频1个,设计红色文旅三页折文创,发布微信推送3篇。其核心成果专项调研报告《淮安市淮阴区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以刘老庄村为例》,为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耦合提供了兼具现实参考与实践指导的思路。

江苏理工学院“智汇乡村·银龄无忧”乡村振兴实践团21名成员赴三树镇开展实践,针对性设计智慧村务系统、开发AI助农小程序与虚拟线上展馆,同时开设银龄数字课程包。此外,团队拍摄《爷爷奶奶上网日记》微纪录片、“刘老庄战役” 红色故事短视频,设计“三树好物”系列文创,完成聚焦三树镇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专项报告,团队系列实践成果获国家级媒体报道9次。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青春绘乡·影像筑梦”乡村振兴数字摄影实践团队7名成员前往马头镇、高家堰、三树等七个镇的九个行政村,以镜头捕捉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与文化延续的生动场景。拍摄多幅乡村振兴影像,并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内核主线构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记忆点的乡村形象视频。

淮阴工学院“‘藜’我有‘缘’”支教团20名成员,赴三树镇、刘老庄镇、丁集镇开展乡村教育帮扶,以“学业强化、素质拓展、心理护航”的“三维赋能”为核心,精心设计系统化支教课程体系。其实践成效获人民日报、中国报道等国家级媒体报道15次,新华网、江苏频道、荔枝网等省级媒体报道5次,相关微信公众号推文总阅读量超5.2万。

三等奖6名

南京审计大学“心‘淮’梦想”实践服务队12名成员在马头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课程涵盖思想引领、艺术培养、体育锻炼等维度。期间,团队录制支教课程与调研片段上传抖音,同时联动润园书院团委、马头镇人民政府校地共建,谋划深度合作。中华网、中国基层网、中国网、中国教育在线、中国城市网5家国家级媒体对其实践成效进行报道。

扬州大学“彩虹编织梦想·乡教启迪童心”实践团7名成员赴徐溜镇中心小学及吴江村社区开展乡教帮扶。团队以“彩虹七色”为创意核心,构建覆盖知识科普、兴趣培养、能力拓展的七彩课程体系,拍摄纪实vlog《出发》,其乡村教育帮扶实践获校内外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脉同心”实践团18名成员赴王家营街道西坝社区开展实践,开设民乐滋养、红色浸润、心理关怀三大主题课程,让艺术变得可触可感。团队累计完成志愿服务超800小时,一对一指导26名儿童,直接受益人数超300人,以专业特长为青少年带来艺术熏陶与心灵关怀。

淮阴工学院“稚梦托阳·乡语青衿”社会实践团19名成员,赴刘老庄镇、古清口街道、马头镇等5地,结合乡村需求开设 5门农业相关主题课程。获中青校园、新华网、荔枝新闻等平台报道22篇,以专业服务助力乡村农业认知提升。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马力全开”实践队10名成员前往马头镇,精准聚焦基层需求开设多元课程,涵盖急救技能培训、经典阅读指导及“两弹一星”红色教育。团队累计服务时长超200小时,服务超400人次,用扎实行动传递青春力量。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天南星”志愿服务团53名成员,赴王家营街道西坝社区开展实践。团队立足院校专业优势与精神传承需求,精心打造“中医药文化+红色精神”双主线特色实践体系。团队累计服务超200人次,在人民周刊等媒体上发布实践成效报道11篇。

每一份荣誉的背后

都是这个夏天最动人的奋斗故事

04 青春感言,收获满满

“这次实践让我真正走进了家乡,

让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我们把课堂知识用在了祖国大地上”

“感谢淮阴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

是今夏最温暖的回忆

05 感恩相遇,未来可期

感谢所有团队的热情参与

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

感谢各单位的全力支持

这个夏天因你们而精彩

淮阴的明天因你们更值得期待

青春不散场

实践不停步

让我们珍藏今夏美好

相约明年再见!

来源:青春淮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