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大喇叭助力乡村治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0:20 1

摘要:近年来,随着应急广播体系逐步建设完成,瓦房彝族苗族乡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大喇叭覆盖面广、传播及时的特点,将传统宣传方式与乡村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应急广播大喇叭在理论宣传、安全生产、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作用,让“大喇叭”成为政策传达的“传声筒”、消息发布

近年来,随着应急广播体系逐步建设完成,瓦房彝族苗族乡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大喇叭覆盖面广、传播及时的特点,将传统宣传方式与乡村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应急广播大喇叭在理论宣传、安全生产、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作用,让“大喇叭”成为政策传达的“传声筒”、消息发布的“直通车”、文明新风的“新课堂”,大喇叭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将实用信息与精神滋养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

近两年来,在上级广播电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瓦房乡新安装了应急广播大喇叭164套,实现了全乡19个行政村和185个自然村全覆盖,达到村村都能响、组组听得见、户户听得清的效果。新安装的应急广播大喇叭全部使用5G物联网技术,大喇叭主机与扬声器直接安装在电杆上,相对传统的放置式大喇叭具有不断网、不断电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在线率,应急广播大喇叭日常在线率达95%以上。为了减少安播事故,各村应急广播大喇叭均由本村宣传委员专人负责,设置IP话筒开机密码,乡宣传办对全乡19个村宣传委员开展了专项使用培训。

今年58岁的车伟,是保山市华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为了让每位在家的农户能够第一时间知道放电影的消息,他都会提前与本村宣传委员沟通好,在应急广播大喇叭上面通过日常开播模式,提前2个小时通知农户电影播放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通过大喇叭通知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公益电影的观看率。

瓦房乡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乡,部分群众日常交流仍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为实现党的好政策宣传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瓦房乡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以本地村组干部为主体,应急广播大喇叭为载体,党的政策为核心,彝族、苗族、白族、傈僳族等民族语言为媒介的宣传形式,宣传党的好政策,让群众都能听得懂、听得进。瓦房乡梅兰山村是隆阳区80个少数民族村之一,群众日常交流多使用彝族语言。赵余桑是本村党总支书记,为了让村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找到乡宣传办的负责同志,主动要求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口头翻译成彝族话并录制成音频文件,在本村的应急广播大喇叭上播放。在他的带头下,瓦房乡10个少数民族村党总支书记均制作了符合本村语言习惯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翻译版”。瓦房乡通过村党总支书记“双语”翻译,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到各村、各村民小组。

2024年,随着瓦房乡应急广播大喇叭全部建成,该乡林业站、安监站、食安办都会将当年市、区两级政府的《森林草原防火命令》《森林草原防火牢记十不准》《森林草原防火自救小知识》《森林草原防火法律知识》《雨季汛期出行安全提示》《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小常识》等文件使用TTS技术转换成音频文件,在规定时间循环在大喇叭上播放,应急广播发挥了森林防火、预防洪涝灾害、预防野生菌中毒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打破了信息闭塞和预警不及时的壁垒,实现了“大喇叭天天响,安全弦时时绷”,切实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下一步,瓦房乡将持续发挥乡村应急广播大喇叭的作用,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嵌入”乡村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隆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