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是俄国人自古以来的领土?难怪他们觉得尼布楚是耻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4 15:22 2

摘要:黑龙江流域可不是什么无人区,几千年前就有人在这儿生活了。最早的居民主要是通古斯语系的民族,比如女真、鄂伦春、鄂温克,还有蒙古族和其他土著群体。这些人靠打猎、捕鱼、游牧过日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黑龙江流域,也就是俄国人叫的阿穆尔河流域,是东北亚一个挺重要的地方。这片土地的历史可不简单,牵扯到中国、俄国,还有好多土著民族。

有人说,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俄国的地盘,还拿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说事儿,说俄国人觉得这事儿挺丢脸的。但这话靠谱吗?

黑龙江流域可不是什么无人区,几千年前就有人在这儿生活了。最早的居民主要是通古斯语系的民族,比如女真、鄂伦春、鄂温克,还有蒙古族和其他土著群体。这些人靠打猎、捕鱼、游牧过日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对这块地的影响挺早就开始了。汉朝时候,黑龙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就归中国管了,虽然那时候管得还不算严实。到了唐朝,政府在东北设了室韦都督府,算是正式把这地方纳入了行政范围。

元朝更进一步,把黑龙江流域划进了岭北行省,还设了驿站和军政机构,管得挺细。明朝时候,中央对东北的控制稍微松了点,但还是通过跟女真部落打交道保持了联系。

清朝就不用说了,这地方是满族的发源地,算是他们的老家。清政府在这儿设了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管军事、行政,还收税、搞开发。可以说,清朝对黑龙江流域的掌控是全面的。

与此同时,俄国那边也在动。16世纪末,他们开始往西伯利亚扩张,1581年打下了西伯利亚汗国,然后一路往东。到17世纪中叶,俄国人已经摸到了黑龙江流域。这就跟清朝的地盘撞上了,冲突自然少不了。

俄国往东扩的时候,主要靠探险家和毛皮商人。16世纪末,他们拿下西伯利亚后,眼光就瞄上了更东边的地方。17世纪初,俄国人已经到了太平洋沿岸,但黑龙江流域这块肥地他们还没站稳脚。

1649年,俄国探险家叶罗菲·哈巴罗夫带着人闯进了黑龙江流域。他在这儿建了据点,想把这地方占下来,当成俄国往东扩的跳板。结果,这事儿惹恼了清朝。1652年,哈巴罗夫的队伍在乌扎拉村跟清军干了一仗,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中俄第一次正式交手。

1665年,俄国人在雅克萨建了个堡垒,想长期扎根。这下清朝坐不住了。1685年,康熙皇帝派兵围攻雅克萨,把俄国人赶了出去,还把堡垒拆了。1686年,俄国人又偷偷回来,清军再攻一次,终于把他们打服了。

打来打去也不是办法,双方都觉得得谈谈。于是,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坐下来,签了《尼布楚条约》。

1689年9月7日,中俄在尼布楚签了《尼布楚条约》。这可是中国跟欧洲国家签的第一个条约,挺有分量的。谈判过程也不简单,清朝这边带了军队压阵,俄国那边也有自己的算盘。双方最后谈妥了,条约里写了这么几条:

划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南边归清朝,北边归俄国。乌第河那一块先放着,以后再说。

雅克萨归属:雅克萨归清朝,俄国人得拆了堡垒,撤回去。

贸易规则:两国允许持证人员过境做买卖,没证的不能随便乱跑。

逃犯问题:谁家的逃犯跑到对面,对方得抓回来,不许窝藏。

这《尼布楚条约》签完,黑龙江流域的边界算是定了,清朝保住了大部分地盘,俄国也拿到了贸易权,双方都松了口气。对清朝来说,这是个大胜仗,挡住了俄国人的野心。不过,乌第河那块没定下来,算是留了个小尾巴。

《尼布楚条约》之后,中俄边界安稳了快170年。可到了19世纪,情况变了。清朝这边内忧外患,国力不行了;俄国那边却越来越强,想趁机捞一把。

1858年,俄国瞅准清朝打鸦片战争打得焦头烂额,派人跑到瑷珲找清朝官员谈。结果签了个《瑷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给了俄国,乌苏里江以东那块还“共管”。1860年,俄国又逼着签了《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也拿走了。这两下子,清朝丢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

这俩条约,中国人叫“不平等条约”。为什么?因为清朝是被逼着签的,俄国拿枪顶着脑袋,你不签都不行。俄国这时候占的地,可不是靠什么“自古以来”的说法,完全是硬抢。

俄国人有些人觉得《尼布楚条约》是个耻辱,这话得从他们的角度想想。17世纪,俄国正忙着往东扩,黑龙江流域这块地对他们来说太香了——土地肥沃,还能通太平洋。可《尼布楚条约》一签,他们的计划泡汤了,雅克萨丢了,扩张也停了。这对当时野心勃勃的俄国来说,确实憋屈。

到了19世纪,俄国变强了,回过头再看《尼布楚条约》,就觉得那时候太窝囊。尤其后来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拿了那么多地,他们就觉得早先的条约是“吃了亏”。再加上民族主义抬头,有些俄国人就把这事儿渲染成“耻辱”,说当年是被清朝压了一头。

不过,说实话,《尼布楚条约》是双方谈出来的,俄国也不是什么都没捞着,至少边界定了,能安心做生意。把它叫“耻辱”,更多是后人给自己找面子,不是历史的全貌。

中国这边怎么看?很简单,黑龙江流域自古就是中国的地盘。元朝在这儿设过行省,清朝更是把这地方当老家管得死死的。《尼布楚条约》签的时候,清朝靠实力和外交把俄国人挡住了,保住了地盘,这事儿在中国历史上是值得夸的。

19世纪丢的地,中国人心里一直不服。那时候国家弱,俄国趁火打劫,签的条约压根儿不算数。所以,说黑龙江流域是俄国“自古以来”的地,完全站不住脚。

中俄在这儿争来争去,可别忘了当地土著民族。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这些民族在这儿住了几千年,比中俄谁来得都早。他们的地被占了,生活被搅乱了,可历史书里很少提他们。

不管是清朝还是俄国,扩张的时候都没怎么考虑这些土著民族的感受。地盘变来变去,受苦的往往是他们。所以,聊这块地的归属,不能光看大国博弈,还得想想原住民的权利。

黑龙江流域是俄国自古以来的领土这说法不靠谱。历史告诉我们,这地方最早是土著民族的,后来中国管了好几百年,俄国是17世纪才来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谈出来的,哪来的“耻辱”?19世纪俄国抢的地,那是趁人之危,跟“自古以来”没半毛钱关系。

历史研究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石,而非单纯诉诸情感。黑龙江流域的主权归属,中俄两国已通过《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予以明确界定。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尊重当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多元族群,以理性态度看待历史变迁,促进区域和平与共同发展。

来源:何以为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