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赋能“小棉袄” 织就乡村振兴“大图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9:08 2

摘要:作为北方最大的秋冬轻质棉服生产基地,侯营镇年产棉服超3800万件,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6500余人就业。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国家税务总局聊城市东昌府区税务局“三重赋能”助力“小棉袄”从庭院经济迈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云海服装厂的生产车间里,自动绗缝机正沿着数字化模板精准作业,缝纫工人们手脚麻利地赶制着冬季爆款棉服。

作为北方最大的秋冬轻质棉服生产基地,侯营镇年产棉服超3800万件,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6500余人就业。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国家税务总局聊城市东昌府区税务局“三重赋能”助力“小棉袄”从庭院经济迈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政策赋能,精准滴灌

走进侯营镇苏庄村的苏彩服装加工厂,负责人苏玉林正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增值税申报。“多亏税务部门量身定制的办税操作指南,办税方便了许多”,这家从家庭作坊起步的企业,如今已成了棉服生产大户,正计划再建设一片厂房扩大生产。

侯营镇棉服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与税收政策的精准滴灌密不可分。当前,侯营镇棉服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小规模的来料生产企业、中等规模的贴牌加工型企业、较大规模的独立营销企业。根据企业生产规模情况,东昌府区税务局建立“棉服产业税收数据库”,动态跟踪160余家企业经营数据,推出三类定制服务:为家庭作坊、个体户简化办税流程,定期举办线下办税辅导会;针对小规模纳税人,开展线上线下的财税辅导,弥补其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方面的短板;为一般纳税人提供定制化税收方案,在引导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提供税务支持。

“税务部门送来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把更多资金投入生产线升级。”云海服装厂负责人张书海指着新引进的智能裁剪系统说道。2024年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4.5%,并成功推出“町贝思”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30%。

服务赋能,添薪加柴

“家人们,来看看最新款式的国风棉服,过年期间实惠多多……”,在仟达(山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电商直播间,电商主播正在介绍着当前热销的国风棉服。产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步伐,互联网时代下从“跑马路”到“走网路”,侯营镇的棉服发展走向了2.0时代。

仟达(山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直播基地于去年6月份落户侯营镇,通过电商大力推广侯营镇特色农产品和棉服产品。“通过产销联动,我们和当地加工户签订合作订单,使产能实现了充分发挥,目前日均GMV能达到10万元”,运营部经理朱瑞娜介绍道。

“东昌府区税务局主动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对我们遇到的涉税费难题进行详细解答,‘好政策’加上‘好服务’,彻底解决了企业发展后顾之忧”,朱瑞娜说道。为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东昌府区税务局主动问需走访,聚焦企业涉税需求,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针对企业在直播销售中可能遇到的税费优惠政策享受、个税扣除、电子发票开具及费用列支等问题,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税管家”跟踪辅导,为直播电商新业态发展“添柴加薪”。

共治赋能,引领发展

2024年11月14日晚,侯营镇中华葫芦文化园内灯光璀璨,首届棉服模特大赛的T台上,模特们身穿各种款式的新潮棉服,风采夺目,赢得阵阵掌声。当前,侯营镇棉服产业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华丽转变,年产值超过10亿元,发展为北方最大的秋冬轻质棉服生产基地,产品还外销俄罗斯、波兰等多个国家,“小棉袄”成功走出了国门。

小产业带来大振兴,当前,侯营镇有固定熟练工人4500余人,月均收入能达到7000余元,短工和居家工人也能达到月均收入3500余元,棉服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百姓就业增收的优势产业。

“以前跑市里交社保得耽误半天工,现在在车间门口就能办,三分钟扫码缴费就搞定”,苏庄村63岁的赵大妈一边包装棉服一边说,“现在每月4000多元收入,养老钱自己就能挣出来!”

东昌府区税务局立足于服务大局,联合涉税各方力量,深化部门合作,构建税费共治格局,常态化开展税费征缴辅导讲座,覆盖人员20000余人次,切实保障缴费人懂政策、知流程、会操作,将政策红利不折不扣送到群众和企业手上,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守着娃、缝着袄、挣着钱、顾着家”的幸福图景。

随着东昌府区税务局支持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措施的出台落地,侯营镇正朝着“北方棉服之都”的目标阔步前行。从俄罗斯的冰原到东南亚的暖冬,从直播间的“爆单”声到产业园的机器轰鸣,税惠春风下的“小棉袄”,正编织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通讯员:杨兴林 王子房

来源:东昌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