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5月,延安的窑洞前春风和煦,罗荣桓与林月琴经人介绍相识。同为走过坎坷婚姻路的革命同志,他们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生活的热忱,爱情悄然萌发,不久便在战友的祝福中结为伴侣。没有华美的仪式,只有一碗混着酸菜的汤面条,却盛着两个灵魂对革命家庭的郑重
《延安红色故事汇》
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兴业讲堂》联合推出
SIVA为将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分享、传承,我们用心制作《延安红色故事汇》。
愿这些声音,将窑洞的灯火、先辈的足迹与不朽的延安精神,
传得更远,点亮更多心灯。
讲述人:冶欣荣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戏剧与音乐舞蹈学院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
我为延安代言
追寻红色星火,耕续红色血脉 。一次延安行 ,一生延安情!
——冶欣荣
今天要讲的故事——革命爱情的红色传承:罗荣桓与林月琴
1937年5月,延安的窑洞前春风和煦,罗荣桓与林月琴经人介绍相识。同为走过坎坷婚姻路的革命同志,他们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生活的热忱,爱情悄然萌发,不久便在战友的祝福中结为伴侣。没有华美的仪式,只有一碗混着酸菜的汤面条,却盛着两个灵魂对革命家庭的郑重承诺。
婚后两月,全面抗战爆发,罗荣桓奉命奔赴前线。临行前,他攥着林月琴的手,那句“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既是叮嘱,更是他一生的注脚。烽火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他在前线浴血奋战,她在后方悉心照料,四个子女的降生与成长,成了硝烟中最温暖的牵挂。罗荣桓常给孩子写信,坦诚自己“为人民服务是终身职业,无官无财”,字字句句都是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1955年授衔,林月琴成为全军唯一的女大校,这份荣光里,有她自身的坚韧,更有与丈夫并肩同行的默契。1963年冬,弥留之际的罗荣桓拉着林月琴的手,嘱咐“搬离特殊住房”,又对子女说“坚信共产主义,永远干革命”。没有遗产,却留下了比金银更珍贵的信仰。
他们的故事,是革命年代里爱情与信仰的共生。从延安窑洞到岁月深处,那份“做老实人”的坚守,那份对党的忠诚,早已融进家风,化作照亮后人的星火,在时代长河里静静闪耀。
本期的《延安红色故事汇》——革命愛情:罗荣桓与林月琴的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是今天的讲述人冶欣荣,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