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车时最让人后背发凉的,往往是那些“来不及反应”的瞬间:高速上突然窜出障碍物,脚刚踩刹车,车身已经往前冲;前车急刹的功夫,自己的车还在慢悠悠降速;更别提爆胎时那零点几秒的失控。这些生死攸关的时间差,传统车总显得“慢半拍”。
开车时最让人后背发凉的,往往是那些“来不及反应”的瞬间:高速上突然窜出障碍物,脚刚踩刹车,车身已经往前冲;前车急刹的功夫,自己的车还在慢悠悠降速;更别提爆胎时那零点几秒的失控。这些生死攸关的时间差,传统车总显得“慢半拍”。
前几天看智界R7、S7焕新版本发布会现场,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的演示,让整个科技圈都沸腾了。汽车的安全,终于能从“人车反应”变成“超人类”了。
不说别的,传统车突发情况,就光是高速爆胎就能让人想想头皮发麻。去年在维修厂见过一辆爆胎失控的车,司机说当时方向盘突然往一边拽,他拼命往回打,结果车身扭得更厉害,最后撞上护栏才停下。后来才知道,传统车爆胎后,制动和转向系统得“各自请示”,等协调完,车子早跑偏了。人类眨一次眼的时间是300毫秒,可事故往往就藏在这眨眼的工夫里。
这也是大家看见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之后期待的原因。它搞的全域融合架构,相当于给所有底盘部件装了套“神经网”,千兆以太通信是“高速电线”,华为独创的ASN车辆切片网络是“信号调度员”,不管啥指令,1毫秒内准能传到每个部件。这速度,比人类反应快300倍,控制处理能力提升 10 倍,协同控制器件数是传统系统的 5 倍,效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到了实际具体的场景中,这套系统的“应急方案”堪称教科书。遇到前方突发障碍物需要急刹,传统车是“刹车孤军奋战”,HUAWEI XMC却是“全家总动员”:ADS辅助驾驶系统先检测出障碍物距离和车速,数据传给HUAWEI XMC;后者立刻给制动系统“下令”,动力系统“同步回收扭矩,帮着减速”。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刹车距离短了不说,人坐在车里几乎没感觉,手里的咖啡也稳稳当当。
120公里/时前轮突然爆胎,传统车基本“听天由命”,但HUAWEI XMC能瞬间启动“补救程序”:车路状态预测网络感知到轮胎抓地力暴跌,1毫秒内就算出剩余三个轮子的受力分配;制动系统“轻踩刹车”控速度,转向系统微调方向抵消跑偏,悬架系统“顶住车身”防侧翻。发布会演示里,车子稳稳当当停下来,轮胎摩擦痕迹都整整齐齐。
HUAWEI XMC应对雨雪天打滑的场景也很巧妙:ADS先扫出路面附着系数,再将信息传输给HUAWEI XMC,让全维协同控制模型(XYZ)“分任务”:抓地力好的轮子多给点动力,打滑的少给点,外侧悬架硬一点抗侧倾。发布会里那辆智界R7在对开路面(一侧湿滑一侧干燥)跑过去,车身稳得像在平地,弹幕里全是“这反应绝了”。
能做到这些“闪电操作”,软硬件的“底子”必须硬。硬件上,五合一车控模组实现Chip芯片级融合,把零散的控制单元捏成一个“超级大脑”。软件上,工程师调参数不用拆零件。这种“软硬一体”的协同,才是快的底气。
还有个特戳科技爱好者的点,就是OTA升级能让这套系统跟着“成长”。打个比方,要是北方车主都说雪天刹车有点 “愣”,厂商远程调算法,下次再踩刹车,制动和悬架就配合得又柔又稳;要是后台发现山区用户多,转头就给转向和制动的配合时机“上上课”,过弯时更机灵。这种“越用越懂路”的本事,可比传统车“出厂就定死”强多了。
以前总听说“反应慢半拍”出的岔子,以后有了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这些事儿能少一大半。等这技术铺开了,司机们聊天时,估计“想当年多惊险”的话题都得变少。毕竟咱开车的,图的不就是那些“差点来不及”的瞬间,能慢慢变成 “稳稳来得及”嘛!
来源:李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