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盐城高新区围绕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目标,持之以恒抓项目、强产业、促转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互促共进,矢志打造全市产业科创高地,奋力推动份额占比、位次排名“双提升”
近年来,盐城高新区围绕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目标,持之以恒抓项目、强产业、促转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互促共进,矢志打造全市产业科创高地,奋力推动份额占比、位次排名“双提升”,为全市在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坚持招商第一要务
注入“提份额、争位次”新动能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3+3”产业体系,突出“高大上”“专而精”,全力提升在全市产业版图的位势和能级。
主导产业扩规模,聚焦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新一代信息技术注重“强链”增加竞争力和话语权,持续做强印制电路板、精密电子制造、新型显示等细分领域;高端装备注重“延链”拓展覆盖面和价值端,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半导体设备、新能源装备三大方向;新能源注重“补链”突破关键环节,主攻商用车动力电池集成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进一步壮大风电产业。
未来产业求变量,依托产业基础、瞄准科技前沿,第三代半导体聚焦打造全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聚集地,加快布局衬底和外延及器件制造等领域;前沿新材料围绕打造新材料应用转化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材料、新型电池材料、高性能纤维等领域;人工智能聚力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高地,重点招引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新型算力等方向,快速做大规模。
坚持产业第一支撑
积蓄“提份额、争位次”新势能
统筹推进产业培大育强、企业提质增效、园区绿色发展行动,形成“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向高攀登,持续抓好企业发展“三件事”,围绕国家高企抓梯次培育,推动规上工业企业高企占比超50%。鼓励企业扩能升级、转型焕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7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50%、规上工业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40%。
推动企业向智转型,深入开展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鼓励和引导企业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生产服务进行智能化升级,推动规上企业“智改数转”覆盖面达85%、规上企业增长面超60%。聚焦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维信电子全球“灯塔工厂”取得突破,争创国家级智能基础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园区向绿升级,积极融入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局,统筹推进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和省“双碳”先导区建设,加快市能碳管理平台市场化运营,建立企业碳排放数据库,加快推动盐城CCER签发中心与绿电绿证交易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对照国家绿色制造体系标准不断规范提升,争做内陆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
激发“提份额、争位次”新潜能
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
提效产业创新平台,围绕“一产业一平台”,推动盐城半导体集成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CMA检验检测资质、火炬路科创园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盐龙湖智创谷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提优产业创新生态,放大政务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效能,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淮河区域赛,用好中韩产业联动区,主动参与火炬中心中韩火炬创新园建设,在布局海外离岸创新中心上实现突破。全面推进“盐龙湖积分贷”“都科贷”,深化科技管家服务制度,开展省级“技术经纪人”试点,涵养全市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
提档产业创新配套,创新落实顶尖人才攀峰、领军人才集聚、卓越工程师支撑“三大计划”,高标准提升汇文公馆、创享街区、人才会客厅,满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打造青年人才“留盐首选地”。深化载体焕新2.0版本,优化智创园、高创园、中小企业园等载体产业布局,加快启动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建设,着力构建“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园区承载体系。
来源:盐城国家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