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主任:糖尿病尿泡沫和蛋白尿泡沫的区分,看3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7:25 2

摘要:尿里有泡沫,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上火了”“喝水少了”,转头就忘,泡沫还在,心却不当回事。但我一直不理解,明明泡沫尿是个该重视的信号,怎么就总被忽略呢?

尿里有泡沫,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上火了”“喝水少了”,转头就忘,泡沫还在,心却不当回事。但我一直不理解,明明泡沫尿是个该重视的信号,怎么就总被忽略呢?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人来了,尿检完,蛋白尿一大片,肾功能早就出问题。问他平时有没有尿泡沫,人家说:“有啊,泡沫挺多,但我以为正常。”

我说你这是蛋白尿,他说:“那跟糖尿病的泡沫不一样?”这时候我真想叹气。泡沫尿不是光看漂不漂浮,它背后藏着的原因,才是我更关心的。

泡沫尿这个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真复杂。但有一点,我得先说清楚:不是所有泡沫尿都是坏事,关键是你得看它是怎么来的、持续多久、有没有伴随其它问题。

我常说,把糖尿病尿泡沫和蛋白尿泡沫分清楚,看三点就够了。第一,看泡沫的“性格”;第二,看尿的“背景”;第三,看身体的“态度”。

先说泡沫的“性格”。有些泡沫性格张扬,冲马桶还不走,浮在水面上像胶水一样黏着不散。这种泡沫,多半不是水的问题,是蛋白的事。

蛋白质原本不该出现在尿液里的,它一旦跑出来,说明肾脏这道“筛子”出了问题。尤其是泡沫细腻、丰富、长时间不消,那就得警惕是不是肾小球在漏蛋白了。

而糖尿病人的泡沫,多数跟血糖高有关。糖在尿里,也是一种“刺激物”,但它造成的泡沫,一般比较松散,起得快、消得也快。你一泡完尿,转身泡沫就散了,这种多半是血糖高后的“糖尿泡”。

再来看尿的“背景”。我们不能光盯着泡沫,还得看它是不是单打独斗。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尿糖高,泡沫就容易出现。但你要是同时查出来尿蛋白、肾功能指标也不正常,那这泡沫就不是“糖尿泡”这么简单了,很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在敲门。

我常说一句话:泡沫只是信号,背后的尿常规才是体检表。你要是泡沫多,但尿常规干干净净,那可能是饮水不足、尿液浓缩,问题不大。

但要是泡沫多,再一查尿蛋白阳性、尿隐血也有,甚至肌酐、尿素氮也升了,那这个“泡沫剧”就得认真看下去了。

我见过有些人,明明已经有了微量白蛋白,偏偏觉得自己“还行”,结果几年后发展成肾衰竭。泡沫尿,就是他们忽视健康的“证人”。

第三点,看身体的“态度”。身体不会撒谎,它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醒你。如果你除了泡沫尿,还经常觉得疲乏、腿肿、脸浮肿,甚至血压也高,那就不是一个“泡沫”能解释的事了。这些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有时候,泡沫尿是最温柔的警告,真正的风暴,是沉默中的肾功能恶化。很多人不把泡沫尿当回事,是觉得身体没其他问题。但肾病往往就是在“无症状”中悄悄进展的。

我始终觉得,我们对尿液的关注度太低了。每天都在排泄,却从不去观察。其实尿液就是身体的“日记本”,它写的不是情绪,而是代谢、炎症、排毒的真相。

我还想说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长期高血糖对肾脏是慢性毒害。糖尿病肾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血糖、血压、脂质、炎症这些因素慢慢磨出来的。泡沫尿,只是这个过程中的“泡影”。但这个泡影,可能标志着肾小球的基底膜已经变薄,过滤系统已经不够用了。

我一直提醒糖尿病人,控制血糖不是为了今天不头晕,是为了十年后还能不透析。而泡沫尿,就是你现在就能看到的十年后风险。

你可能会问,那我怎么判断自己是哪种泡沫尿?我说,别猜。去查个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再验个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就知道答案了。这比你在家研究泡沫颜色、形状有用得多。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点:早晨的第一泡尿最能说明问题。因为经过一夜的代谢,尿液最浓缩,也最容易出现异常。如果早晨起床尿里泡沫多、持久、粘稠,那就得小心了。

我也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喜欢“拖”:泡沫尿三个月了,没去查;脚肿了,说走走就好;尿检异常,说可能上火了。这种“拖延式忽视”是肾病的温床。

人的身体不是机器,坏了换零件这么简单。肾脏一旦出问题,修复的空间非常有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它还没坏之前,把信号看懂,把动作做对。

说到这,我得插一句关于饮食的事。现在不少人一听“肾不好”,就开始各种忌口,不吃豆、不敢吃肉,结果搞得营养不良,反而更伤肾。真正伤肾的,不是蛋白质本身,而是摄入过多、质量差,再加上血糖血压控制不住。

我建议糖尿病人别盲目低蛋白。适当的优质蛋白,如鸡蛋清、瘦肉、鱼类,是必须的。关键是量和结构,不是完全不吃。吃饭这件事,不在多清淡,而在多讲道理。

还有一点我想说,心理状态也很关键。很多人一听自己尿泡沫多,吓得茶饭不思,整天上网查病,反而搞得焦虑、睡不好。其实真正危险的不是你泡沫多,而是你既泡沫多又不去查。

我一直说,身体出问题,不怕它来,怕的是我们不面对。泡沫尿,是个提醒,不是判决。只要你愿意去查、愿意配合治疗,哪怕是糖尿病肾病,也能延缓,甚至控制。

我见过控制得好的病人,十几年也没发展,生活照样规律,心态也平稳。因为他们懂得观察身体,尊重身体,及时处理问题。

最后再说个我亲身经验总结的事:很多慢性肾病患者,其实并不是因为病重,而是因为“看得太晚”。泡沫尿不查,浮肿不重视,尿蛋白不管,等到肌酐飙升,才开始慌了。这种“后知后觉”,是最可惜的。

所以我常讲一句话:健康不是你感觉好,而是指标好;泡沫不是看着吓人,而是测着靠谱。别让一个小泡沫,变成大麻烦。

参考文献:

[1]李志勇,林雪梅,王涛.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4,40(3):145-150.

[2]张建国,陈莉.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0):812-816.

[3]王慧,李春.尿液泡沫与慢性肾病早期识别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5,35(4):422-426.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科普小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