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耕时节农事忙,正是农民播种时。3月25日下午,村民谢士谦站在田间地头,向前来调研的襄阳市襄城区政协委员反映:“咱们这儿3100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水稻分蘖和抽穗期用水量大,现有的水源条件根本无法满足,粮食减产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心里很焦急啊。”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樊丹)春耕时节农事忙,正是农民播种时。3月25日下午,村民谢士谦站在田间地头,向前来调研的襄阳市襄城区政协委员反映:“咱们这儿3100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水稻分蘖和抽穗期用水量大,现有的水源条件根本无法满足,粮食减产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心里很焦急啊。”
襄城区政协“一线协商”,助力解决农民灌溉用水难题。通讯员供图
“欧庙镇西湾村地处襄城区与南漳县交界区域,位于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丘岗地区,地势较高,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源于天然降雨和南漳石门集水库放水。2024年石门集水库要进行除险加固,水位下降,位于下游的西湾村灌溉用水没有保障。再加上自去年10月至今,该区域无有效降雨,用水问题十分严峻。”村委会主任伍豪眉头紧锁,“因为村子的特殊地形,有3个自然小组没法打机井,其他小组即便打了机井,也得在180米以上的深度才能出水。村组堰塘和渠系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维修的,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里没有能力安排堰塘清淤和渠系维护,为了缓解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很多村民自发架设电线和水泵提水。”
襄城区政协委员、襄阳市植保站副站长石磊率先提出:“西湾村小麦亩产600斤,低于同区域其他地区平均水平,水源缺乏是关键因素,建议把西湾村纳入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范围,这样就能改善群众灌溉条件,提升生产能力。”
看展协商座谈会。通讯员供图
“在还没有纳入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挖掘其他水源,通过提水、蓄水的方式来补救。”苏功强委员建议道。
“村民要转变种植思路和耕作模式,参与土地流转。”袁境良委员思考着,“鼓励西湾村开展小田并大田的前期研判工作,提高现有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可以最大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区农业和农村局副局长李俊当即表态:“将向局党组报告,争取将西湾村整村纳入2025年全区高标准农田改造范围。”
“我们将立即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实地查看农业灌溉用水现状,全面评估用电负荷,在保证农业用电和村民生活用电前提下,全力支持村里新增用电容量。”区供电中心负责人说道。区水利局负责人也表示将积极协调南漳供水方加强对西湾用水倾斜。
协商现场,大家畅所欲言,在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用水效率、优化用水管水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模式等方面建言献策,为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提供了有益参考。
“紧紧围绕委员‘双服务’选题,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从小切口入手,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协商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共识在一线达成。下一步,将根据今天的协商情况形成建议书,并组织政协委员适时开展回头看,视察协商效果。”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保证农业灌溉用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要通过调研、协商,协调各方资源,持续助力襄城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发展所需’‘民之所盼’尽政协之责。”
来源:李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