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这位大唐的开国功臣,和最后混上凌烟阁那几位比起来结局就很惨了,他跟同僚争权,结果被抓住了小辫子,李渊也没念旧情,直接给他判了死刑。
文/峯言峯语
编辑/峯言峯语
刘文静老家在江苏徐州,算是李渊父子造反的原始股东。
当年李渊还在太原当官时,他就跟李世民一起在晋阳宫里策划兵变,准备干票大的。
从太原起兵一直到打进长安城,刘文静既是参谋又是先锋,有勇有谋说的就是他了。
可这位大唐的开国功臣,和最后混上凌烟阁那几位比起来结局就很惨了,他跟同僚争权,结果被抓住了小辫子,李渊也没念旧情,直接给他判了死刑。
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家的二儿子李世民憋着想干件大事。
他知道,七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必须是人才!
于是就整天到处踅摸人才,路边碰到条狗都得问一下你有什么绝活。
这时候的晋阳县令刘文静正跟管行宫的裴寂关系好得很。这哥俩明白隋朝是长久不了了。
必须要尽快找到下家!
刘文静就和裴寂说,我看李二那小子绝对不简单,举手投足都是帝王之相,是可以托付大事之人啊。
大业十三年(617年),刘文静因为李密造反而吃了瓜落,由于他和李密沾亲带故的,所以也被隋炀帝扔进大牢啃冷馒头去了。
这时候恰巧李渊父子准备搞事情了,而李二凤早盯上了刘文静这个"智囊",于是就拎着酒端着菜来到监狱和他共商大事。
然后这俩人就在大牢里大声密谋着,把天下的形势掰开揉碎了讲了个通透。
李世民和刘文静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把起兵计划都写在了牢房地砖上,连每一步该怎么走都商量好了。
包括怎么给老爹李渊下套,促进老年人焕发事业第二春。毕竟五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干事业的年纪,不能老想着躺平。
刘文静在出狱后,立刻帮着李家父子安排具体该怎么行动,从招兵买马到粮草调度全包了,简直就是萧何在世,俨然成了李家造反团队里最靠谱的策划人和实干家。
李渊在晋阳竖起反旗后,设立了大将军府,给刘文静安了个军司马的头衔。
刘文静出主意说,咱得赶紧换面新军旗,好让老百姓知道咱们是正经造反的,而不是什么流民草寇。
当时的情况是内有群雄并起,外有劲敌。
刘文静的意思是,眼下得先跟突厥人搭伙干,省得腹背受敌。
李家父子当场拍板决定,派他带着结盟的任务去突厥串门。
刘文静这张嘴不是盖的,还真把始毕可汗给说动了,愣是忽悠来两千骑兵和战马当见面礼。
后来在打屈突通的硬仗里,刘文静又立下奇功,官职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坐上了大丞相府司马、光禄大夫的位置,最后还混了个鲁国公的爵位。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刚坐上龙椅就正赶上薛举带兵攻打泾州,李渊赶紧请出大唐天策上将军,李二世民挂帅出征。
不巧的是,都到阵前摆开架势了,李世民却突然病倒了,只能暂时把兵权交给元帅府的刘文静和殷开山二人。
殷开山当时的计策是硬碰硬,刘文静也同意,二人早就把李世民定下来的计策抛诸脑后。
结果很显而易见,打仗这事,李二是专业的。
这两人被揍得丢盔弃甲,灰头土脸地逃回了长安城。
李渊对这次战事的失利那是十分不满,严厉处置了相关责任人,但在刘文静这还是心软了。
李渊念及刘文静曾在晋阳起兵中立下的从龙之功,选择了原谅,免了他一死。
李世民对刘文静更是气得要死,这场仗本是他积攒军功的大好机会,偏被刘文静这厮当耳旁风给搞砸了。
李世民常胜将军的金字招牌砸了不说,这还不算最糟心的。
更糟心的是老爹刚给大哥李建成戴上太子帽,自己正需要战场表现来加码,给自己的夺嫡之路提提速。
这下倒好,全盘计划都泡汤了,李世民把他大卸八块的心都有。
没过多久,秦王府里新来的长孙无忌、房玄龄这帮年轻谋士就顶替了他的位置。
再加上刘文静仗着当年太原起兵的功劳,天天都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态度,连在秦王府开会都吊儿郎当不当回事。
就这样,刘文静既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又得罪了同僚,最后在秦王府混到进门连杯热茶都喝不上的地步。
刘文静都混成这样了,还不反思自己的问题。
当时策划晋阳起兵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裴寂。
裴寂这人跟李渊关系很好,刘文静就很不服,觉得他就是马屁精,没啥真本事。
有一次他喝完酒后,借着醉意咬牙切齿地说,早晚得宰了那个姓裴的!
这话偏巧被他家一个失宠的小妾听见了,小妾心想反正我在刘府也没什么前途了,老爷也不疼爱我,还不如把老爷卖个好价钱吧。
于是她转头就把这话告诉了自己哥哥,她哥哥效率特别高,当天就跑到衙门告状,说刘文静要造反了。
李渊听说后,好家伙,你打了败仗我没理你,你还敢跟我的老伙计叫板?
这次没再惯着刘文静,直接就把人扔给司法部门,还特意派了案件当事人裴寂本寂和另外一个叫萧瑀的来审问他。
刘文静在公堂上丝毫不怂,说当初在太原起兵时,我跟裴寂都是军师级别的人物。如今他混成宰相了,天天吃香喝辣的,皇上您赏的宅子都凑成一条街了。而我呢?官衔没涨不说,赏钱还没秦王府那些新来的多,这些年东奔西跑为你们老李家卖命,家里婆娘孩子都没人照看,我图啥啊!
李渊听完刘文静这慷激昂的现场陈情,当场就拍案而起,听听,这混账话,说你造反还真没冤枉你!
案子审完了,很多人都觉得刘文静只是发发牢骚罢了,还不至于上升到谋反的程度,甚至李世民都觉得判谋反罪确实有点过了。
但这时候李渊已经怀疑怀疑刘文静了,裴寂作为被刘文静做梦都想宰了的选手,必须要趁机给李渊加把火。
于是裴寂就表示,刘文静能耐大,功劳也挺大,但是这小子一肚子坏水!现在连造反的话都敢往外蹦,眼下天下还没太平,强敌坏绕,要是放了他,还说不准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李渊当然不想要什么惊喜,于是他下定决心,还是要处死刘文静。
公元619年,满朝文武怎么劝都不管用,硬是把五十二岁的刘文静给砍了脑袋,这时候距唐朝建立静静一年。
谁能想到,这位开国功臣就因为多喝了几杯酒,说了点胡话,就惹下了杀身之祸,从龙之功都不能保住他一条命。
直到十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念及其为大唐的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亲自给他了翻案,不仅官复原职,就连鲁国公的爵位也重新追封了。
可惜这时候刘文静的坟头草都已经三尺高了。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
来源:峯言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