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却因为赛后的一番哭诉,硬生生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她的评论区都因为谩骂指责过多而关闭!
冠军的光环,还没来得及照亮她的未来,就先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原本是马拉松夺冠的喜讯,却因为赛后的一番哭诉,硬生生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她的评论区都因为谩骂指责过多而关闭!
8月31日,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冠军获得者张水华。
她是一名护士,她能在这样的赛事上拿下冠军,应该是类似“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双重荣光加身”:既是医护人员,又是冠军跑者。
可谁都没想到,短短两天后,她就从“全网祝贺”变成了“全民讨伐”。
事情的变得不可收的拐点出现在赛后的采访环节。
当时她没多说拿到冠军的高兴心情,反而哭了,哽咽着对单位喊话:“我知道医务工作特别忙,真不敢要什么特殊假期,就希望领导能支持我周末调休。”
边说她还边抬手捂嘴,哭得很委屈委屈,之后又补了一句让人感觉像是责怪领导的话:“赛前找过领导,领导回我‘这是你自己的事,排班得看同事愿不愿意换,不愿意你就别去’。”
原本以为这样的“打工人卖惨”能换来理解,结果却彻底遭到了反噬。网友们都不淡定了,没有了祝贺,迎接她的成了漫天的指责。有网友调侃:“平时大家都站打工人,这次我站领导。”
原因其实真的挺简单的。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护士的工作很繁重也很繁琐,休息时间本身就少,为了支持你的爱好,让其他本该休息的同事把假期调休给你,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谁能愿意?
她这一哭,妥妥的是把领导和同事架在火上烤了。领导若不答应,就显得“不近人情”;若答应了,就得有人牺牲自己的休息去替班。这种做法,被骂成“道德绑架”,真不冤。
面对铺天盖地的谩骂指责,张水华随后发了声明,称:马拉松只是个人梦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可能,不会影响工作,还强调一年只有两个赛季,几个周末就能跑完。
她还感谢了领导支持,也感谢了网友提出的建议。但是吧,全篇她都只字没有提到“频繁调休可能会对同事们带来的影响”。
这恰恰是所有人最关心的核心矛盾。理所当然回应不但没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网友失望:“还在回避问题,这不是更说明心虚吗?”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并不是偶尔参赛,而是已经非常接近“职业选手”的水平了。有网友扒出她参加过的赛事,单单上半年她就参加了近10场,几乎每个月都会参加一场比赛。
每次参赛至少得要两三天吧。一次两次大家还能体谅,可长期如此,谁能忍?
领导帮她调一次班还说的过去,每个月都来这么一出儿,队伍迟早得崩。领导也明确表态:调班只能同事自愿,绝不会强制。所以网友们认为她是借夺冠之机,向领导“喊话”施压。
有人直言,她长期以跑步为优先,肯定已经扰乱了科室的正常运转。也有人认为,她仗着夺冠的光环,觉得同事必须迁就自己。
但在医护这种特殊岗位上,临时请假和调班并非儿戏,稍有疏漏,就可能影响病人。
还有网友发现,她的社交账号已签约MCN机构。还有361°也签约了她。
如此的话,她的马拉松之旅就不能再用“业余爱好”来认定了。这分明已经发展成了第二职业。现在网红的盈利能力,大品牌签约代言的费用,这第二职业挣的钱很可能比护士工作的工资还高!
现在张水华这一哭,领导和同事被架起来了,她自己的处境尴尬了。
继续做护士,她的参赛频率和同事的矛盾无法化解;要是辞职全职跑步,她未必能在赛场上获得稳定收益。
任何职业都应该有责任和边界,把个人爱好凌驾于集体责任之上,还试图用“卖惨”迫使别人妥协,就难免遭遇反噬。
张水华的故事,已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话题,而是关于“如何在梦想与责任间找到平衡”的社会讨论。
来源:兜豆儿闲聊1.8W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