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轮驱动下,南充正积极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以“低空经济”为引领,结合“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直播经济”等新经济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增长新动能。这些经济形态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正在重塑消费市场、拓展产
西充县东太乡的晚熟柑橘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摄
主播在电商直播间销售农特产品。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摄
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轮驱动下,南充正积极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以“低空经济”为引领,结合“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直播经济”等新经济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增长新动能。这些经济形态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正在重塑消费市场、拓展产业边界,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报从今日起,开设《经济观察》专栏,聚焦南充在经济领域的创新探索,解读政策红利、剖析典型案例、展望未来趋势,为读者呈现一幅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美好图景。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
3月24日上午,在仪陇县新政镇龙神垭村同耕园里,张之菡正忙着直播选品工作。“在选品时,务必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所售商品能够满足甚至超越消费者的预期。”2014年春节回乡创业至今,张之菡已在仪陇县内牵头成立了3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58个优质品牌产品,带动并孵化了48名农产品电商主播,通过直播带货,年销售农产品1500余万元。
张之菡的成长历程,是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时代缩影。日前中国西部(南充)电商直播基地正式开业,正是南充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培育农村电商新业态核心载体的关键落子。作为四川省农业大市的南充,正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抓手,推动粮油、柑橘等特色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融合,通过电商直播进一步拓展农特产品销路,加速了农业转型升级。
A品牌突围: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
3月23日上午,蓬安满山红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种了40多年柑橘的潘桂生看着收获已近尾声的柑橘,嘴角溢出微笑。
今年1月20日下午,南充川渝柑桔种业园区博览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果王”评选大赛,大赛吸引了18家柑橘经营主体参加,引起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激烈角逐,潘桂生的蓬安满山红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摘得“果王’桂冠。
南充,位于嘉陵江中游,别称“果城”,2000多年前,南充就已经开始种植柑橘。市农业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魏毅告诉记者,对南充柑橘的历史和地位,业内有一个“211”和“985”的形象说法:所谓“211”是指2000多年栽培历史、100万亩柑橘面积、大众欢迎的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所谓“985”是指拥有9大优良品种(春见、大雅、不知火、血橙、沃柑、青见、爱媛、锦橙、西凤脐橙)、80万亩晚熟柑橘,拥有“中国晚熟柑桔之乡、中国甜橙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国家中上游柑桔产业带”5张国字号名片。
然而,此前包括晚熟柑橘在内的南充优质农产品却深陷“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困境。业内人士调研发现,南充优质农产品的地头价与终端价一度相差5至8倍,以晚熟柑橘为例,其鲜果地头价一度仅为1.8元/斤,而在一线城市的商超里,其售价却高达12元/斤,大部分利润都被中间环节吞噬了。
局面在2019年12月24日迎来转变,当天上午,南充市人民政府向全球发布“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将打造“好充食”列入南充市重点工作内容,通过实施“好充食”提升培育计划,南充市精心打造了一批地方名品和土特产。目前西充二荆条辣椒等7个产品入选中国首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南部升钟有机鱼等17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张飞牛肉、尚好桑茶等14个品牌被评为“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西充黄心苕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目录,“好充食”成功入围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品牌。
南充推动“好充食”与“遂宁鲜”等其他市级区域品牌开展交互式销售试点。支持引导“好充食”农产品走向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散中心,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好充食”销售站网点8个,初步形成了全国营销网络。2024年,南充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好充食”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20%。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办专职副主任吕志华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意味着销售额的大幅增长,更标志着南充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为南充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B破茧成蝶:数字经济的裂变效应
走进位于高坪区的川东北电商产业直播基地,但见各个直播间窗明几净、灯火明亮,主播对着镜头耐心推荐产品。记者注意到,在该基地内,产品展示区、电商直播办公区、电商技能培训区、仓储物流区等一应俱全。
“企业入驻川东北电商产业直播基地,看中的是这边较好的市场环境。”川东北电商产业直播基地入驻企业代表罗娇告诉记者,该企业的直播间以销售米粉、香肠、腊肉、柑橘、红薯等本地特产为主,一个直播间每天销售额约2万元,此举也为企业拓宽了销路。
“川东北电商产业直播基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立足传统产业基础,依托直播电商资源集聚优势,用新服务、新零售、新媒体‘三新’联动融合的方式,为各类产品特别是农产品拓展销路。”川东北电商产业直播基地总经理喻巧介绍,目前,该基地已入驻企业20余家。去年以来,基地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依托南充现代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平台资源,持续加快川东北电商产业直播基地和各级电商运营中心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成长型跨境电商产业园,直播电商产业平台体系逐步完善。
从2015年首批20个村级服务站落地,到2024年建成3200个服务站点;南充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1.2亿元起步,2024年突破5.37亿元;还培育出716个十万粉丝级账号。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716个十万粉丝级账号中,百万粉丝级账号达59个,构建起了强大的“金字塔形”主播矩阵。这些主播们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和创造力,在南充的农村电商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成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种转变也体现在传统产业的升级上。南充丝绸龙头企业“依格尔”大胆创新,将古老的缫丝技艺与直播相结合,让传统工艺在现代数字技术赋能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我们每个月仅直播这块的销售额都能达到20余万元。”依格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直播间里,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缫丝工人精湛的操作技艺,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传播了南充丝绸深厚的文化底蕴。
数字经济为南充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帮助南充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迈向新的高度。
C基地启航: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中国西部(南充)电商直播基地于2025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3月13日,该基地举行了开业仪式,标志着南充农村电商产业正式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基地共引进直播团队20家,据相关人士透露,预计一季度基地实现产值1.8亿元。
当天上午,省级南充临江新区科创中心热闹非凡——中心内的中国西部(南充)电商直播基地的直播间里,晚熟柑橘成为主播们的重点推介产品。
这个电商直播基地,共有50多个投用的直播间,不仅仅卖南充本地农产品,也卖外地特色农产品。南充本地的耙耙柑、米粉、吴麻花、菜籽油等卖得火热,新疆库尔勒的香梨也在不断成交。主播下播后,AI直播间还能“接班”,为全球网友提供24小时不间断带货。
76岁的非遗传承人冀进忠正面向镜头,向网友展示传统手工麻花的制作工艺。虽然初次“触网”略显生涩,但在儿子的协助下,这位与油锅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守艺人”,顺利完成从非遗传承人到带货主播的转型。
受益于直播基地还有很多。“基地以农产品销售为主,将构建‘产业+直播+孵化+培训’四位一体的全链条直播电商产业生态。”基地运营总经理姚勇介绍,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55个直播间,吸引20家企业和电商团队入驻。基地建设的配套项目——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一期(高坪物流园)已建成运营,面积约10000平方米,能承载电商10万单/日的发货量,具备线下水果、食品等大宗农产品储存、包装、运输基础能力。
依托良好的冷链仓储基础和物流枢纽优势,基地还吸引了新疆水果、云南茶叶等跨区域农产品入驻。南充海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口气签下13个直播间,“2月中旬试运行以来,平均每个直播账号有30万左右的交易额,效果还不错。”该公司总经理马城预计,今年这一直播基地将为公司最畅销的单品库尔勒香梨贡献约30%的产值。
记者现场了解到,到2027年,该基地将建设成为集直播带货、大宗产品、仓储物流、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川东北地区重要的电商平台及大宗农产品集散中心,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在当天举行的中国西部(南充)电商直播基地开业活动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杜海洋表示,希望西部电商直播基地深化“直播基地+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联动,彰显“绿色认证”与“地标产品”的核心价值,构建涵盖“源头品控—智能仓储—极速物流”的保障体系,放大示范效应,开辟农村电商新格局。
现场,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南充市人民政府启动“中国·南充晚熟柑桔价格指数”编制发布项目。
据悉,这是全国范围内启动编制的首个晚熟柑橘价格指数。项目将完成“中国·南充晚熟柑桔价格指数”基础数据采集和审核,构建“中国·南充晚熟柑桔价格指数”模型计算体系,集成开发“中国·南充晚熟柑桔价格指数”大数据平台,进行“中国·南充晚熟柑桔价格指数”发布和解读,通过3年的建设运行,为持续提升南充晚熟柑橘产业公共品牌价值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王小兵表示,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将全力支持南充编制发布“中国·南充晚熟柑桔价格指数”,切实发挥指数作为产业发展“风向标”、价格运行“晴雨表”、市场风险“避雷针”的功能作用。
来源:南充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