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近视1500度,竟和太爱吃这些有关,你家孩子很可能每天都在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7 07:20 1

摘要:摄入过多糖分,一方面会占用更多维生素B1,导致视神经营养不良;

之前有个新闻上了热搜。

成都一名女生因过度吃甜食,近视高达1500度。

医生发现,她连来做手术都随身带着甜食。

这一话题,迅速引起4.9亿人围观。

吃甜食还会加深近视?!

专家解释,糖进入人体后,需要维生素B1和钙等物质来参与代谢。

摄入过多糖分,一方面会占用更多维生素B1,导致视神经营养不良;

另一方面,会消耗大量钙质,引起视网膜弹性降低,从而导致眼球壁柔软、眼轴增大,形成近视。

糖的“罪证”又多了一条。

其实,不光是会导致近视,过量吃糖对孩子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你想象。

life

细数糖对孩子身体的影响

糖的高热量易导致能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引发儿童肥胖。肥胖可能进一步诱发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含糖饮料(如果汁饮料、碳酸饮料)是儿童肥胖的主要诱因之一。

糖被口腔细菌分解后产酸,腐蚀牙釉质,导致龋齿(蛀牙)。频繁摄入甜食或睡前吃糖不刷牙会显著增加风险。

过量糖分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高糖饮食易造成血糖骤升骤降,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暴躁或疲劳。

糖分高的食物往往营养单一,孩子吃多后可能减少正餐摄入,影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吸收,长期可能导致发育迟缓。

例如:用糖果代替正餐或过量食用甜点。

长期高糖饮食可能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增加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

部分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可能与多动症(ADHD)症状加重相关,但尚无绝对定论。糖分摄入后的血糖波动可能短暂影响孩子专注力。

过早接触高糖食物易让孩子形成“嗜甜”口味,排斥健康食物,增加未来慢性病风险。

life

控糖,控的什么糖?

生命早期 1000 天,也就是从胎儿期到 2 岁,对我们的健康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机遇窗口。在这期间的不良饮食,会对成年后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控糖,恐怕真要从胎儿做起了。

孕期控糖对于孕妇本身的健康也是有利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旦怀孕就完全不能吃糖了。但2岁-3岁以前的婴幼儿,是真的不建议吃糖。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2-3岁及更小的儿童不推荐摄入添加糖,4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每天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美国的膳食指南也建议,2 岁以下儿童的饮食中不应该有任何添加糖。

life

控什么糖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常用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属于蔗糖,也在要控制的添加糖之列。

含糖饮料则是在制作饮料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 5% 以上的饮料。多数含糖饮料含糖量在8%-11%,有的高达 13% 以上。

对儿童青少年人群来说,含糖饮料等饮品是添加糖的重要来源[2]。不注意的话,一瓶饮料就可能导致添加糖摄入超标。

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些常用糖类,以供参考。配料表中如果含有下面的各种“糖”且排名靠前,你最好就不要买了。

蔗糖、白砂糖、葡萄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冰糖、红糖、赤砂糖、黄糖、黑糖、绵白糖、果糖、糖粉、麦芽糖、饴糖、海藻糖、糖蜜、枫糖浆、玉米糖浆、龙舌兰糖浆、玉米糖浆固体、结晶果糖、转化糖浆、蜂蜜、浓缩果汁等。

life

学会看食物配料表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看食物配料表。

国家有规定,食品添加剂必须在外包装全部列出。

我们可以通过配料表的排序来做基本判断,排序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多。

如果白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几名,就是含有“隐形糖”的食物,一定要适量摄取。

像这种乳酸菌饮料,里面含有葡萄糖、白砂糖,最好别给孩子喝。

还有这个八宝粥的配料表,糖含量占比仅次于水。

那些号称“无糖”的食品,很多也只是无蔗糖,但是添加了别的糖。

比如: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结晶果糖、果葡糖浆等。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帮孩子控糖呢?

life

帮孩子做好平衡

喜爱甜味,是人类的味觉本能。尤其是孩子,糖对于他们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我们应该理解孩子衷爱甜食这个现象,不能“一刀切”地完全杜绝孩子吃糖。

你越压制越容易反弹,一味地严防死守,一颗糖都不让孩子吃,孩子对糖的渴望就会更大。

当孩子被压抑的需求爆发出来的时候,就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了。

所以,我们要找好平衡点,既不能让孩子吃太多,也不能一点也不吃。

具体怎么做呢?

藏起来,眼不见心不念

对于小宝宝来说,一般只要看不到,就想不起来吃。

所以,把那些高糖零食,找个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藏起来,孩子看不见,就想不起来吃了。

规定量,让孩子自主选择

提前和孩子约定好吃糖量,在规定好的范畴内,允许孩子自主选择。

比如,我跟我们家俩包子约定好,每周只能喝两瓶饮料。

这两瓶饮料,你可以一下子喝完,也可以隔两天喝一瓶。

有一次,小包刚打开一瓶橙汁喝了一半不想喝了,就要去拿可乐,姥姥过来劝他:“你把这瓶喝完再开另一瓶吧,不然你这周都没得喝了。”

我走过去跟孩子姥姥说,不要劝阻孩子,他知道自己每周的总量就是两瓶,让他自己看着安排。

让孩子自主安排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他的自控能力,不易激发逆反心理,不然容易造成在外面偷喝的行为。

让孩子明白吃糖的危害,允许孩子偶尔地放纵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来说,我们可以跟孩子讲明白吃糖的危害,偶尔允许他们放纵一下。

同事冬冬就是这么做的。她说,有一次儿子早上去幼儿园之前,非要吵着要吃棒棒糖,爷爷怕影响他到幼儿园吃饭,就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

孩子不依不饶,哭着闹着就是要吃。同事走过去,跟儿子说:“你想吃几下呢?”

孩子说:“五下。”

“好的,那我们吃完就去幼儿园好不好?”

“好!”

就这样,孩子舔了五下就放下了棒棒糖,拉着爷爷的手去上学了。

你看,孩子吃那么五下棒棒糖,并不会影响他正常吃饭,反而舒缓了他的情绪。

只要不太过量,允许孩子偶尔放纵一下也未尝不可。

化大为小

把含糖量高的“大件”分成小份给孩子,就像黄磊做得那样。他给妹妹吃冰淇淋的方法就很赞。

他先把冰淇淋分装到一小格一小格的制冰盒里面,孩子想吃的时候,就拿出一块给她,既能满足孩子的口欲,也不会糖量超标。

自制“无糖”或者“少糖”零食作为替代品

像溶豆、饼干、无糖酸奶等,妞儿们可以试着自己做,少放糖,适当增加一些新鲜水果,总比外面买的强。

另外,尽量用不含添加糖的天然食物来替换,比如:

把调味牛奶换成纯牛奶

把果料酸奶换成不加糖酸奶+新鲜水果

把甜味麦片换成纯燕麦片

把夹心面包换成不含添加糖的全麦面包

把蜜饯换成新鲜水果和不加糖的天然干果

约定好吃糖时间,及时刷牙

我们可以规定一个时间,比如上午或者下午的两餐之间,给孩子半小时的时间吃点甜食。

研究表明,口腔里的甜食和碳酸饮料,会在半小时内形成酸性环境,容易引起蛀牙。

只要孩子在吃完甜食后的半小时内,及时刷牙,就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牙齿。

当然,科学控糖,还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

总不能我们自己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告诉孩子你不能吃,糖量太高吧。

我们帮孩子“科学控糖”不代表不吃糖,而是“会吃糖、管理好该吃多少糖”。

你学会了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如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母爱好时光》热线:0451-82898800

编 辑:琬璘

审 核:崔英

终 审:凯淇

来源:龙广凯淇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