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11333+N策略”助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15:46 1

摘要:为深入贯彻滨州市“心安城市”建设指导精神,无棣县卫生健康局立足部门职能,整合资源力量,主动服务公众需求,着力实施“1+1+3”+“3+3”+“N”策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增进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8月29日,滨州市卫生健康系统社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 通讯员 李胜芳 陈鹏

为深入贯彻滨州市“心安城市”建设指导精神,无棣县卫生健康局立足部门职能,整合资源力量,主动服务公众需求,着力实施“1+1+3”+“3+3”+“N”策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增进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8月29日,滨州市卫生健康系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无棣县水湾镇中心卫生院召开,无棣县在会上介绍“11333+N”建设模式,经验做法被全市推介。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1+1+3”服务体系

第一个“1”是明确1个基本定位,建立政府主导下的资源统筹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建立了政法牵头,工会、卫健、教体、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2024年8月,编办为疾控中心增设“心理健康指导站”,增加正副股编制各一名。县卫健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专班,落实责任到人。6月份,组织考察队伍,赴济宁、济南、聊城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7月份,召开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推进会议,对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

第二个“1”是强化1个技术支撑,提升心理健康指导站业务功能和质效。配强专业人员。县疾控中心围绕心理健康技术指导职能,为心理健康指导站配备具备资质、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人员2名,负责协调整合技术资源,开展队伍培训和医疗机构业务指导,对接学校、企业、社区、单位,根据需要组织科普宣教、团体辅导等;建好工作阵地。建设“心安基地”一处,用房面积约100㎡,分别设置培训室、团辅室,心理咨询、情绪宣泄、音乐放松等功能区,购置了实物沙盘、3D数字沙盘及音乐放松仪、宣泄人套装等专业设备,为工作开展提供硬件支撑;链接上级资源。市疾控中心主要领导多次来棣指导,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家亲自培训授课,参与实践活动,集中培训3次、共150余人。与县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共建,邀请协会专家就OH 卡牌、绘画分析等技术给予指导和案例分享,促进了专业能力提升。

“3”是实施医疗机构3级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县-镇-村心理服务一体化网络。医疗机构明确重点方向,依托疾控机构技术指导,实施村、镇、县分工协作。村级负责广泛科普,个别疏导。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深入社区、家庭,结合重点人群随访开展科普宣教;依托村医、计生专干、网格员队伍,积极培养村级信息员、联络员,在掌握其生产生活、家庭成员、邻里关系等心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服务。目前,村级建设“社会心理服务室”13处,挂牌运行3处,宣讲服务群众约1600人次,拉近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镇级负责重点筛查,积极干预。结合公卫服务及日常诊疗,针对老年人、孕产妇、残疾人等群体,积极开展心理问题干预,根据群众需求进行心理健康筛查。目前,11家基层医疗机构均设有“心理咨询室”,碣石山镇、水湾镇分别打造高标准“社会心理服务站”1处;水湾镇中心卫生院发挥中医优势,设计《中医问诊情志筛查表》开展心理筛查,实施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同诊同治,实现了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介入和有效干预;县级负责咨询治疗,强化管控。5月份,引进社会力量举办“无棣心安精神病医院”,7月份,县人民医院建成运行“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提升了心理咨询干预和医疗救治水平。上半年利用2个月时间,对全县范围内登记在册及公安、民政、司法、残联和各镇街摸排掌握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筛查评审和鉴定,全面掌握病情信息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堵塞了管控漏洞。

加强能力建设,运行“3+3”人才培养模式

“3+3”模式:既,在组建3支心理健康服务专业队伍的基础上,按照工作需要建立3种相应培训培养机制:

整合现有资源,组建3支专业队伍。从业人员和心理专员队伍,从业人员为县镇两级医院精神卫生医师和取得心理治疗师资质人员,共29名,负责为就诊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心理健康专员共52名,其中,取得社会心理服务师证书9名,负责面向学校、单位、社区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评估等;心理健康辅导员和观察员队伍,经培训合格的基层医务人员分别作为镇、村心理辅导员和观察员,负责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干预,及时识别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就医指导;“心安疾控”志愿服务队伍,经广泛发动,全县招募热心公益、具备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人员68名,组建“心安疾控”志愿服务无棣队,经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宣教,帮助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强化业务培训,健全3个培养机制。辅导员、观察员培训全员化。去年12月,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全员培训,经考试,发放县卫健局统一制发的合格证书299人;从业者和专员队伍培训专业化。聘请威望高能力强的业务专家和业内权威,从专业的心理理论与案例解析层面进行专题授课指导,提升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志愿者队伍培训经常化。利用“心安基地”设施设备,组织技术沙龙,开展心象、沙盘技术应用等技能培训交流,截止目前,举办培训及各类活动3次,参训110人次。

积极创新实践,实施“N”个行动计划

线下推进“心安行动”。以“心安疾控”志愿队为服务主体,主动创新实践,开展宣讲、团辅16场次。单位团辅。志愿队走进县疾控中心、县中心医院等单位,通过情境互动、辅助象子和字卡抽取解读、展开讨论等,提升干部职工心理健康素养;学生专题。走进无棣职专、博翱中学,结合“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开展主题讲座,组织暑假学生团服、家长课堂,惠及约1500余名师生家长;企业团辅。走进鲁北集团、山东丰香园、鲁北大唐等企业,聚焦职场压力应对,开展讲座和互动交流,发放宣传材料5000份;社区宣传。针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专题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5次,通过发放宣传材料、面对面讲解和个别咨询,引导居民共同构建和谐社区,提高了心理健康科普知晓率。

线上推进“科普行动”。针对公众社会心理认知欠缺,多层面全领域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知识普及。微信平台宣传,在无棣疾控微信公众号设置“心理健康”专栏,加大信息发布频次,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主流媒体宣传,积极协调县融媒体中心,在县广播电台开设“健康无棣”栏目,录制并滚动广播摆“脱情绪困扰”“心理调适小技巧”等,目前已广播5期;签约齐鲁晚报、鲁中晨报等,积极推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新做法、新成效,先后发布相关科普宣传信息11条、社会心理服务动态3条,形成了核心知识传播与亮点做法宣传的效果叠加效应。

社区推进“观察行动”。结合社区(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民情习俗等,选聘群众基础好、热心邻里事务、具备人际沟通能力人员作为社会心理联络员,通过日常了解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在做好科普与安抚的同时将信息报送给镇村辅导员、观察员,再根据需要邀请疾控专业人员开展咨询或团体辅导,建立观察发现、服务干预、回归健康的良性循环。

开展特殊群体“关爱行动”。针对新就业形态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坚持多部门资源整合,共同发力干预。卫健局积极协调政法委、县总工会,在阵地建设、设施设备配备与技术力量统筹利用上共建共享,工作开展与机制建设上协调配合。7月16日,疾控中心与县政协、政法委、总工会、团县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快递、外卖配送小哥群体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活动有力度、有温度、有效度,赢得了广泛认可赞同。

下一步,无棣县将以高质量“心安基地”运行为抓手,多措并举强化业务能力提升,以县、镇、村三级阵地建设为基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防协同模式,努力擦亮“心安疾控”品牌、护航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与社会安全稳定。

来源:小夕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