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中国为纪念抗日战争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筹备的9.3阅兵,一边是美国突然宣布的海军阅兵。
2025年秋天,两个大国的阅兵计划,先后出现在国际视野里。
一边是中国为纪念抗日战争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筹备的9.3阅兵,一边是美国突然宣布的海军阅兵。
九三大阅兵预演
这场计划背后,藏着特朗普对上半年陆军阅兵失利的不甘心。
中国9.3阅兵的筹备工作,早已进入冲刺阶段。
训练场上,战士们的步伐,通过北斗定位系统校准,摆臂幅度、步频误差控制在厘米级,每个细节都透着严谨。
而美国那边,6月14日刚办过一场陆军阅兵,却成了全网笑柄。
那天既是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也是特朗普79岁生日。
近7000名士兵在华盛顿闷热的天气里列队,150辆军车和50架直升机参与其中,花费高达4500万美元。
可呈现出的结果却相当尴尬:士兵队列散乱,有人脸色苍白,有人东张西望。
更尴尬的是,商业广告突然插入直播画面,被网友笑话是"花4500万看大兵散步"。
这场阅兵引发的不满不止于此,当天,全美50个州,爆发了2000多场"不要国王"抗议活动,400万至600万人走上街头。
洛杉矶的示威中,有人将催泪瓦斯罐,踢回给执法人员。
波士顿的抗议者,高喊"没有法治就没有和平"。
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68%的美国公众认为:“大规模阅兵不能提升国家凝聚力”,这一比例,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上升了23个百分点。
特朗普表面上称阅兵"非常成功",私下却怒斥防长赫格塞思"办事不力",由此也催生了“再办一场,找回面子”的想法。
这位总统对盛大阅兵的执念由来已久,2017年参加法国国庆阅兵后,他就多次表示,"美国也该有这样的场面"。
2018年,特朗普甚至签署行政命令,要办一场阅兵,却因国会反对搁置。
如今,特朗普把希望寄托在海军身上。
8月的一纸总统令,要求海军"迅速筹备大阅兵,舰艇能出多少出多少"。
但现实难题摆在眼前:海军阅兵预算超过5000万美元,比陆军那场还高。
更大的麻烦是装备调度,美国三艘核动力航母"福特"号、"林肯"号和"里根"号,分别部署在波斯湾、南海和地中海,按海军官方说法,最快也要30天才能调回本土。
海军作战部长明确反对动用航母,认为"会影响海外作战任务",最后妥协成"舰队巡游加联合演习"的形式,连舰载机飞行表演,也因"安全风险"取消了。
美国海军并非没有办过大型庆典,1986年的"百年海军"庆典,曾轰动一时。
但这次情况不同:当时是和平时期的常规纪念,如今却带着明显的攀比意味。
更尴尬的是,美军正计划淘汰19艘舰艇,现役仅287艘,要凑出"震撼场面"实在不易。
反观中国9.3阅兵,筹备逻辑清晰而厚重。
阅兵领导小组明确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
训练中不仅用了北斗定位,还引入智能评估系统,模拟各种特情处置,确保阅兵既壮观又贴合实战标准。
国际社会对这场阅兵的评价,呈现多元视角。
大多数国家的看法都相对客观,唯独日本的反应,相当耐人寻味。
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称:"希望中国不要总关注过去的历史"。
这种态度,与美国近期的历史修正主义形成呼应。
美防长赫格塞思,3月在硫磺岛悼念仪式上,竟称赞当年守岛日军"有勇敢精神",被网友怒斥"羞辱二战死难美军"。
要知道,硫磺岛战役中美军伤亡28686人,是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次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
相较于美国,中国则专门邀请了飞虎队后裔观礼。
80年前,陈纳德将军率领飞虎队来华助战,击落2600多架日机。
中国军民靠人拉肩扛修建28个机场,救助美军飞行员时数千人牺牲。
如今,65万中美青年加入"飞虎队友谊学校计划",延续这段战火中的友谊。
而美国近年来,却在刻意淡化二战历史。不仅赫格塞思为日军"勇武"背书,更系统性抹杀苏联的二战贡献。
俄罗斯学者批评美国"既自恋又变态",将二战胜利完全归功于自己,对苏联付出的2700万生命代价视而不见。
美国老兵说美国已经变成了“恶性自恋者”
这种历史观甚至影响到教材——日本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改为"波及",冲绳民众被日军逼迫,集体自杀的史实,改成"陷入自杀绝境"。
特朗普强行推动海军阅兵,还面临军方内部的抵触。
皮尤研究中心7月民调显示,63%的军人家庭,反对"再次大规模阅兵",多数军官希望把钱用在士兵福利和装备更新上。
这种不满源于特朗普对军方的强硬态度:上任后他开掉了黑人参联会主席,和女性海军作战部长,还扬言2026年起每年削减8%国防预算,却在阅兵上大把花钱。
更讽刺的是,主流媒体对陆军阅兵的冷淡态度显而易见。
ABC、NBC等电视台都没调整常规节目,仅将阅兵作为常规新闻报道。
只有福克斯新闻等保守派媒体,做了特别报道。
这种分裂在政界同样存在——50名受访共和党议员中,43人表示不出席陆军阅兵。
中国阅兵则获得广泛共识,从训练画面看,官兵步伐整齐、精神饱满,没有丝毫懈怠。
两场阅兵的对比,本质上是两种治理理念的碰撞。
中国将阅兵作为历史教育,与和平宣示的载体,通过展示实力传递"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
来源:盛世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