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成分党”崛起与科技驱动的双重浪潮下,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无功效、不护肤”时代,目前正经历一场以原料创新为核心的深层变革。近几年以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攀升,中国化妆品原料创新迎来爆发式增长。
编者按:
在“成分党”崛起与科技驱动的双重浪潮下,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无功效、不护肤”时代,目前正经历一场以原料创新为核心的深层变革。近几年以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攀升,中国化妆品原料创新迎来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专业消费”时代,消费者对成分的功效性、安全性及环保性需求显著提升。但是,市场上依然存在大量原料与功效的“伪科普”,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安全用妆与健康需求。
为了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品升级,同时满足“专业消费”时代需求,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潜心研究原料行业数据、洞察原料成分趋势,并由《中国香妆》和《用户说》联合发布。
榜单依托供给端备案数据与用户端消费大数据的交叉分析,精准捕捉成分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点,为企业提供从原料筛选到产品落地的全链路决策支持。
聚焦原研原料发展轨迹,通过持续追踪国内特色成分(如中草药活性物、生物发酵技术)的市场表现,推动本土研发突破国际原料垄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打通原料商-品牌商-消费者三方数据链,既为上游供应商提供需求预测模型,又指导下游企业优化配方体系,形成"需求反哺研发"的良性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2月化妆品原料对应产品备案数的同比下滑,主要系行业周期性波动与短期客观因素共振所致。如生产周期压缩,春节前后工厂普遍停工1-2周,原料采购、生产及送检流程延滞,备案进度暂停;行业战略调整,年初不少企业聚焦产品线优化与配方升级,新品开发及备案节奏趋缓;政策过渡,诸如《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深化执行,企业合规性评估趋严,部分备案主动延期等。而伴随生产端复工及政策执行明晰化,预计二季度将逐步回升。
2025护肤生态图谱
功效型基质重构双轨消费格局
#高效护肤&美容修饰双轮需求#
剖析2025年1-2月备案产品品类分布时,能清晰洞察几个显著趋势:精华、美甲护甲和面膜备案量位居前列,占比分别达15.80%、11.72%和7.35%,三者总量超整体三成,构成市场核心品类。个人护理与彩妆类产品如洗发、面霜、口红等紧随其后,备案占比6.57%、5.83%、4.92%,体现了消费者对形象管理的全方位追求。
其中,护肤类主导地位凸显,说明市场对护肤体系完整性关注度较高,基础与进阶护肤市场需求并存。彩妆虽整体备案量小,但口红、粉底等品类仍有稳定占比,总比例超过10%,满足特定场景下的美容需求;而素颜霜、遮瑕等小众品类备案占比低于 1%,属细分市场,受众相对局限。
#美护发高增,小众功效热度上升#
1-2月备案产品功效榜单与26种功效备案增速榜单,清晰呈现了市场消费趋势与产品发展走向:基础护理类功效占据主导,保湿类虽同比下降9.67%,但仍以32953备案数断层领先。美容修饰类备案产品数排名第二,同比增长5.89%,清洁类备案产品数居于第三,同比下降 12.82%。
这几类功效的高备案量背后,是市场对基础护理和外观改善类功效产品的高度关注,虽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是品牌布局重点领域。
美发护发类相关功效需求显著上升,染发、防脱发、烫发功效产品备案增速分别高达292%、133.33%、100%,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防断发、发色护理功效备案基数相对较大且增速较高,达到36.92%、27.91%,品牌可加大研发与推广力度。小众功效也呈现高增长态势,表明特定消费群体对个性化、针对性功效产品需求兴起,市场细分趋势明显,品牌可挖掘小众市场满足差异化需求。
皮肤科学新动向
三大黄金成分矩阵的技术临界突破
#功效验证体系重构行业格局#
2025年1-2月的“活性成分”热度榜,透明质酸钠和烟酰胺稳居前位,产品应用备案数分别达到14347个、8120个。这类基础活性成分的高备案量,再次论证其依然是核心玩家,虽同比增长率有所下滑但大盘稳固。
紧随其后的是尿囊素,生育酚乙酸酯,泛醇和精氨酸,这四种成分备案数相对接近,在抗氧化、抗炎舒缓、修复皮肤等方面的效果备受关注。
四氢甲基嘧啶羧酸与可溶性胶原作为2025年1-2月唯二备案数增长超10%的成分,关注度逐步爬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17.8%。表明消费者开始关注这类多功能性成分和抗衰老功效。
进一步放大到2024年与2023年“活性成分”持续增长TOP15榜单来看,胶原、棕榈酰五肽-4备案数增长惊人且同比逐年递增,2024年同比增长分别高达80.22%、29.70%,反映出市场对保湿修护、抗衰抗皱等功效日趋深化的追逐热度。
#功能性基质成分价值重构#
在配方支撑体系领域,丁二醇、1,2-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均以超20000的备案数领跑非活性成分热度榜,折射出市场对"功效+肤感"双重升级的技术诉求。值得注意的是,1,2-己二醇通过分子修饰实现的防腐增效功能,使其在无添加配方中的使用率提升至89.7%。
对羟基苯乙酮以20221的备案数位居第三,表明其在作为辅助防腐增效剂和抗氧化剂方面的重要性。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聚二甲基硅氧烷、EDTA二钠、丙二醇、1,2-戊二醇等应用产品备案数也均超10000,呈现出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以15.33%增长率成为1-2月统计周期内唯一产品备案数同比正增长成分。其温敏型凝胶转化特性在无水配方中的应用,使产品质构创新实现突破。
传统成分如苯氧乙醇通过纳米乳化技术重焕生机,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将使用浓度降低至0.4%-0.6%区间,展现了经典成分的技术进化潜力。
五大赛道
创新「技术临界点」
#三重防御机制重构市场逻辑#
抗皱紧致功效成分热度监测数据显示,透明质酸钠以断层领先的10562应用产品高备案数强势登顶,其技术突破点在于通过分子量梯度复配实现表皮-真皮双层靶向渗透,使抗糖化效率提升至传统配方的3.2倍。
烟酰胺位居第二,该成分在新型缓释载体加持下,其NAD+前体功能激活率提升至79.8%,推动该成分在抗光老化领域的应用边界持续拓展。
植物活性物领域热度集中爆发,本周期整体上榜比例已达40%。其中,积雪草提取物以3667产品备案数领先,该成分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富集羟基积雪草苷,在临床测试中展现出了72小时持续清除ROS能力。马齿苋提取物应用热度紧随其后,核心机理在于α-亚麻酸与多酚的协同作用可抑制AGEs生成达62%。
#肽类驱动,黑色素信号通路干预#
2025年1-2月“祛斑美白”成分热度榜中烟酰胺位居榜首,该成分依托NADPH再生系统创新,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路径外新增黑素小体转移阻断功能,使其美白维度实现立体化升级。排名第二的是生育酚乙酸酯,应用产品备案数超3000,显示出其在抗氧化和提亮肤色方面的强大效果。
植物美白剂分子修饰时代,积雪草提取物通过定向酶解技术获得的积雪草酸衍生物,可同时干预NF-κB和MAPK信号通路,临床试验显示其色沉改善率有效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人参根提取物经超临界CO2萃取获得的稀有皂苷组分,在黑色素细胞凋亡诱导实验中展现剂量-效应相关性。
九肽-1以21.78%的增速,成为本统计期内祛斑美白功效产品备案增长最为显著的成分,主要通过模拟天然内源性肽结构,竞争性结合黑皮质素受体-1(MC1R),阻断α-MSH(促黑激素)的信号传递,抑制下游 cAMP-PKA通路的激活,最终降低酪氨酸酶表达和黑色素合成。
#微生态调控技术成破局关键#
2025年1-2月“控油祛痘”成分热度榜显示,尿囊素位居第一,通过纳米晶体制剂突破透皮效率瓶颈,在痤疮丙酸杆菌抑制实验中展现剂量依赖性优势。黄芩根提取物与甘草酸二钾构建的植物源抗菌矩阵,经微流控技术优化后抗菌谱拓宽至马拉色菌属。
微生态调控成分呈现技术迭代,乳酸杆菌发酵产物通过代谢组学筛选的特定短链脂肪酸组合,使皮脂腺5α-还原酶活性抑制率提升至67%。值得关注的是,水杨酸在超分子包裹体系下实现控释给药,临床试验显示其角质调节功能增强的同时刺激反应下降41.2%。
#神经敏感受体调控新突破#
“舒缓修护”热度榜中,尿囊素再次以其在舒缓皮肤炎症和修复受损肌肤方面的优质成效登上榜首,备受市场青睐。且尿囊素与神经酰胺AP的复合体系,在表皮失水率改善方面具有良好的剂量叠加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四氢甲基嘧啶羧酸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激活Nrf2通路,在临床测试中使TRPV1受体过度激活引发的灼热感下降72.3%。胶原成分经重组表达技术优化,其三重螺旋结构完整度提升至93%,在屏障修复实验中展现与层粘连蛋白的协同增效作用。
植物成分类上榜比例则高达50%,且植物修护成分进入精准开发阶段,黄芩根提取物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富集的黄酮苷元组分,可特异性抑制COX-2炎症介质释放,其抗红功效通过激光多普勒验证提升41%。
#毛囊微环境全新技术崛起#
“头发护理”包含的美发护发功效有护发、去屑、防断发、发色护理、染发、烫发,以及保湿、芳香、控油、滋养、舒缓等。上图榜单进一步揭示了头发护理领域成分创新与发展趋势:
泛醇以913个产品备案数位列榜首,作为小分子醇类,可结合角蛋白中的羟基形成氢键锁住水分,缓解干燥导致的毛躁,将头发含水量提升20%-30%,修复毛鳞片,在纳米包裹技术加持下还可以显著提高渗透率。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位列第三,在去屑控油、抑菌与调节头皮微生态方面应用广泛。可阻断真菌在头皮表面的黏附与定植,防止头皮微生态失衡导致的头屑反复。而借助缓释技术(如微胶囊化)有望将该成分去屑效果进一步延展。
植物护发成分技术升级,姜根提取物经低温超声提取保留的6-姜酚组分,通过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实现毛囊血流灌注量提升57%。皂荚提取物在绿色化学改性后,其天然皂苷表面活性剂HLB值优化至12-14区间,成功平衡清洁力与头皮屏障维护需求。
整体来看,1-2月成分市场呈现三大特征:植物活性物的生物转化技术突破、多肽矩阵的靶向性升级、以及基质成分的功能跨界创新。与此同时,可以预见今年原料创新将呈现四大特征:跨通路协同作用机制开发、递送系统精准度提升、植物活性物分子修饰技术突破、以及功效验证体系向多组学延伸。
此外,预计今年美妆个护行业将见证仿生外泌体递送、AI驱动的活性物组合预测、计算生物学技术以及可持续生物制造技术的规模产业化应用。
而这也与2024年国家药监局统计的90款化妆品行业新原料备案信息趋势高度契合。数据显示,2024年植物原料备案数量首次超过化学原料,分别为38款、32款,生物技术原料14款、动物原料6款;肽类原料热度持续上涨,累计新备案8款,其中不乏诸如上美股份采用计算生物学技术等创新科研技术自主研发的环六肽-9等创新原料重磅登场。
为持续推动行业的深度发展,接下来《原料成分趋势洞察榜单》将按照月度定期发布,及时反映原料成分领域的变化趋势与市场动向。同时,每年还将发布年度趋势报告,为企业提供更加宏观的视角和未来的战略方向。
这一系列的报告和榜单不仅将为企业在原料研发、市场推广及产品创新方面提供实时的支持和参考,还将推动行业知识的普及与共享,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展望未来,随着榜单的逐步完善与数据的不断积累,我们期望能够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帮助中国化妆品行业走向更加成熟、创新和全球化的未来。
(本文由中国香妆和用户说联合发布。文图版权归著作权人。中国香妆融媒体发布本文只是为了传递更多的讯息,不代表任何倾向性的投资意见或市场暗示,仅供行业参考。本文由中国香妆融媒体授权转载)
/// END ///
来源: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