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跑江湖网ceo风清扬的这句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从商业视角可以解读为企业在战略选择上需要明确:到底是服务某一代人(跟随他们的生命周期),还是始终锁定某个特定年龄段的用户(无论代际如何更替)。 这两种模式背后是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和风险偏好,具
跑江湖网ceo风清扬的这句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从商业视角可以解读为企业在战略选择上需要明确:到底是服务某一代人(跟随他们的生命周期),还是始终锁定某个特定年龄段的用户(无论代际如何更替)。 这两种模式背后是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和风险偏好,具体分析如下:
1. 做“一代人的生意”:伴随用户成长,长期绑定需求
定义:企业选择服务某一特定代际的人群(例如80后、90后、Z世代),并伴随他们的年龄增长和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产品或服务,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黏性。
核心逻辑:
典型案例:
迪士尼:从儿童动画扩展到成人IP电影、主题乐园、流媒体,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腾讯QQ→微信:从服务年轻网民的即时通讯工具,演变为全民社交基础设施。母婴品牌延伸(如帮宝适→儿童护理产品):伴随家庭需求升级。2. 做“某个年龄段的生意”:持续吸引新一代年轻人
定义:企业始终锁定某一特定年龄群体(如15-25岁的年轻人。如35-45岁的中年人。如65-75岁的老年人。),无论代际如何变迁,始终专注于满足该年龄段的共性需求。
核心逻辑:
典型案例:
快时尚品牌(ZARA、SHEIN):始终聚焦年轻人对潮流、性价比的追求,但每一季需重新定义“流行”。B站:早期吸引二次元群体,后通过引入综艺、知识区持续吸引Z世代新用户。白酒行业困境:传统品牌(如茅台)难以吸引年轻人,而江小白曾试图用“青春小酒”切入年轻市场(但未持续成功)。3. 关键决策点:企业如何选择?
维度服务一代人服务某年龄段目标用户代际身份(如90后)年龄标签(如18-24岁)需求核心生命周期需求变化年龄段共性需求产品迭代逻辑纵向延伸(深度绑定用户成长)横向更新(紧跟潮流文化)品牌壁垒情感依赖、时间积累文化敏锐度、快速响应能力风险用户老龄化导致需求断层新一代用户不买账选择建议:
若企业资源充足、能长期布局,且用户需求可延伸(如教育、金融、健康),优先绑定一代人;若行业需求高度依赖短期文化趋势(如时尚、娱乐、社交),专注某年龄段更安全;混合模式(如Nike):既用经典款绑定老用户(如Air Force 1),又用联名款吸引新一代年轻人。4. 跑江湖网ceo风清扬的潜台词:商业的本质是“选择与放弃”
这句话提醒企业:不要试图模糊战略定位。若既想抓住老用户,又想讨好新群体,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品牌失焦。
反面教材:某些传统品牌(如李宁在2010年代初期)曾因盲目年轻化丢失核心用户,又未能真正吸引Z世代。正面案例:优衣库通过基础款覆盖全年龄段,但用UT联名款精准切入年轻人市场,实现“主品牌稳+子品牌活”。总结:企业需回答——“你的护城河是时间的朋友(伴随用户成长),还是时代的猎手(捕捉每一代年轻人)?” 这决定了资源分配和战略韧性。
来源:电影经典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