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便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李连杰成名后拿了美国籍,后来改成新加坡籍;巩俐加入新加坡籍;张铁林干脆弄了个英国籍,说是方便文化交流。
过去二三十年,娱乐圈里有个老规律:明星火了,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怎么往外跑。
要么本人移民,要么孩子换国籍。这似乎是当年“成功”的标配。
可没想到,这几年风水真转了。
港台明星不再扎堆移居国外,反而纷纷搬到上海落脚。
对比之下,那些早早跑出去的,如今看着内地的发展,恐怕真有点“肠子悔青”的味道。
随便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李连杰成名后拿了美国籍,后来改成新加坡籍;巩俐加入新加坡籍;张铁林干脆弄了个英国籍,说是方便文化交流。
陈冲更不用说,留学时就成了美国人。至于汪峰、章子怡、董卿这些人,孩子直接在美国出生,省事。
那时候,明星移民被包装成一种“视野开阔”“多留退路”。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一半是为了身份红利,一半是为了孩子未来。
没人会想到,短短十几年,形势完全变了。
回头看这五年,最早被曝出移居上海的,是杨千嬅。
一个在香港成长、在香港打拼的乐坛天后,居然带着老公孩子,干脆放弃香港的安稳,搬来上海。
2021年底,媒体拍到她在上海安家,儿子也直接读起了本地小学。她倒也没遮掩,干脆承认了。
细节有点意思。她老公丁子高第一次在上海租的房子里看到配备显示屏的冰箱,直接惊呆,感叹自己是“乡下人进城”。
这事听着有点搞笑,但也真实说明了:在内地生活,便利度和现代化程度,已经远远甩开很多人想象。
而杨千嬅的选择,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堆干草。
港台明星们,跟着一波又一波扎进上海。
张柏芝带三个孩子搬来上海,已经有四年。当初一度传她在上海买了4000万的房产,虽然数字真假难辨,但她确实在这里安顿了下来。
最有意思的细节是,她给孩子挑学校时,第一要求不是“国际化”,而是中文环境要好。这点让人意外,但也说明她清楚孩子根在哪里。
如今几年过去,她早就习惯了上海的节奏。刚来时不敢开车,也不会点外卖;现在,她能带孩子逛菜市场,熟悉每个超市,这才是真正的融入.
2021年11月,刘畊宏带着妻子王婉霏搬到上海。说实话,当时他在娱乐圈存在感不强,算不上头部明星。
结果命运开了个玩笑。没多久,他凭借一首《本草纲目》直播跳操,一天涨粉1000万,一个星期涨粉5000万,彻底成为全民健身的代言人。
而刘畊宏后来也解释过,来上海是因为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他们原本计划送孩子去温哥华,但一想,孩子太小,怕没有认同感,最后决定在上海读书。
选择教育,其实就是很多港台艺人的共同考量。
王祖蓝为了搬来上海,卖掉了香港豪宅,现金化后直接在内地置业。这是很典型的“用脚投票”。
吴尊更绝,他原本文莱生活优渥,但还是带着孩子搬来上海,就为了孩子能学中文、接触传统文化。这背后是认同感的问题。
明道呢?当年偶像剧鼻祖,演过《王子变青蛙》。如今45岁的他带着妻子孩子,低调定居上海,还骑着自行车带儿子在街头晃悠。
这画面,和过去荧幕上的“霸道总裁”,形成强烈反差。
陈小春和应采儿也是2021年举家搬到上海的。这一对明星夫妻并不掩饰,常常被拍到接孩子放学。
他们的儿子在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上学,学费25万到35万一年,甚至传说60万。
这样的消费,只有顶流艺人能轻松负担。
但从他们的选择可以看出,教育仍然是核心理由。
林峯的直白答案
很多人都想问:为什么最近港台明星一窝蜂似的跑来上海?
林峯一句话点破——上海的日子舒服,吃喝玩乐样样都有,孩子有大空间可以成长,气候也合胃口。听着不豪言壮语,却最实在。
这不是虚头巴脑的炒作,而是生活质量和未来打算的共同作用。
明星也好,普通人也好,最后比拼的还是“在哪儿过得踏实”。
当年明星们抢着往外跑,觉得孩子有了外国籍就有了未来。
如今他们看着同行一个接一个搬到上海,心里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事实是,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了港台艺人新的落脚点,甚至有人因为没交够社保而烦恼买不了房,这背后哪是表面抱怨?分明是想真正扎根。
潮水有涨有落,人心却最实诚。
移民国外曾经是潮流,现在定居上海同样成了潮流。不同的是,这一次背后站着的是祖国的实力社会稳定,机会丰富,城市活力十足。
明星们只是顺势而为,用脚投票罢了。
那些当年把外籍当身份象征的人,现在才发现,那点“光环”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真正能给人安全感的,是上海的节奏,是内地的教育,是看得见的未来。
有人早早跑出去了,只能隔海旁观,心里不是滋味;有人转身回流,敢跟随时代大势,反而多了几分底气。
可以肯定,这场“回流潮”还没到终点。
未来,会有更多港台明星,把上海当作家,把内地当作舞台,把祖国当作归宿。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