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5年10月,当《中国消费者报》的创刊号带着油墨香走来,我国消费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四十载春秋流转,《中国消费者报》始终怀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的初心,回应消费者诉求,勇敢撕开虚假宣传的伪装,揭开行业潜规则的面纱,让公平正义触
(滑动阅读)
⬇️
1985年10月,当《中国消费者报》的创刊号带着油墨香走来,我国消费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四十载春秋流转,《中国消费者报》始终怀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的初心,回应消费者诉求,勇敢撕开虚假宣传的伪装,揭开行业潜规则的面纱,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值此创刊4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我与《中国消费者报》的故事”专栏,诚邀与这份报纸共同成长的同路人,分享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记忆。相信这些故事里,有纸张的温度,有文字的力量,更有所有人对消费维权事业的执着坚守。
故事讲述人(滑动阅读)
孙威,黑龙江承启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人,律师执业近20年。哈尔滨市优秀律师,哈尔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黑龙江省法学会仲裁法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南岗区人大代表,哈尔滨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曾任哈尔滨市律协行政法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商法学研究会秘书长,黑龙江省律协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法学会损害赔偿委员会秘书长,黑龙江省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经常通过《中国消费者报》及几十家网络媒体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专业解读,热心社会公益,诚信度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缘起一次相遇
开启十余年情谊
2013年,原哈尔滨市工商局组织了一场关于电信侵权案的研讨会,会上我有幸结识了《中国消费者报》黑龙江记者站的刘站长。谁承想,这一面竟让我与《中国消费者报》结下了十余年的缘分。
从那以后,每遇有维权监督类稿件,《中国消费者报》就会邀请我做法律点评。这个平台就像一扇窗,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在一次次点评与交流中,我逐渐被消费者熟知和喜爱。慢慢地,地方媒体也找我做普法宣传嘉宾。我曾到电视台直播间解读法条,也曾跟着记者到现场记录维权全过程。不知不觉,这件事做了十多年,这些年我的努力付出收获了认可,得到律师协会、仲裁委员会的肯定,诸多建言献策也受到肯定。作为人大代表,我也始终想着为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回望这十几年的成长,都离不开当年与《中国消费者报》的结缘,是这份报纸将我的观点转化为铅字被更多人熟知,督促我至今依然活跃在消费维权第一线。执业这些年,我遇到过不少良师益友,而《中国消费者报》和刘站长给我的帮助,让我感觉格外珍贵。
从 “争得面红耳赤”
到共筑维权屏障
刚开始接受记者采访、撰写点评时,我总摸不着门道,语言表达很生硬。多亏刘站长耐心指导,有时候为了一句点评更精准我会和刘站长争到面红耳赤,但事后我总佩服他的严谨和独特视角。就这样,我的点评渐渐有了专业范儿,更具实操性,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2020年,哈尔滨市一个新建小区的物业公司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并以“不预交两年物业费不让入户”为由强制居民缴费,引起居民不满,纷纷投诉至《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采访后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同时邀请我进行法律点评。在查阅法规和地方规定后,我在报道中对物业公司的侵权行为直抒己见。该报道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我的点评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认可。一时间,大家纷纷找我咨询,寻求解决办法。最后,上百名居民委托我作为代理律师,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知道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诉前做了大量研究,并在司法审判过程中据理力争。《中国消费者报》对此做了跟踪报道,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也是从那时起,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消费者报》的权威和信誉。从那以后,我和《中国消费者报》的合作上了一个台阶,每次点评时我都更加谨慎和专业。
每次在《中国消费者报》发表观点,我都会自豪地朋友圈,尤其是2022年那篇《以私自改装为由拒绝维修消费者质疑苹果公司》的报道,朋友圈收获了不少点赞。
当时哈尔滨消费者胡女士新购仅3个月的手机出现问题,厂家鉴定后认为手机存在私自改装,不符合保修条件,如需修理要交5300元维修费。但对于消费者提出的“手机到底哪个部位损坏”“如何判定存在擅自改装行为”等问题,苹果方面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信息。报道中,我对苹果公司在手机检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给予了抨击,观点鲜明。报道发表后反响很大,最终,苹果公司为消费者更换了新手机。
与《中国消费者报》一起为消费维权奔走的那些日子,是我生命中难忘又珍贵的记忆。我把一期期报纸精心装裱,放在办公室的显眼位置,这不仅是我的工作成果,更是一段段美好而生动的回忆。
十余载相伴成长
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十余年间,我从法律视角为《中国消费者报》数十篇报道进行了点评。每当看到《中国消费者报》通过一篇篇深度报道、一个个成功的维权案例,将我的点评转化为消费者维权指南,我都十分开心,是这份报纸陪伴我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心的法律工作者。
对《中国消费者报》的感激之情,难以用简单的文字表达。是它,让我体会到社会责任感的重量,为我提供了发表意见与深度探讨的平台,让我得以将法律融入消费维权实践,为消费者保驾护航。在此,我以最真挚的祝福向这位见证我成长、引领我进步的故事主人公说声生日快乐。
消费维权 携手同行
“我与《中国消费者报》的故事”
期待您的分享或留言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刘传江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