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写作:多彩的活动》教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06:51 1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活动场景、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活动场景、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组织文章结构,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发现活动中的美,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能够运用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活动的魅力,创造出具有个性和感染力的文章。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描写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活动的特色,增强对本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具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审题,明确本次写作的要求是围绕 “多彩的活动” 进行创作,能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且印象深刻的活动作为写作素材。

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能够在描写活动时,既关注整个活动场景的概括性描写,又能抓住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详细的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重点突出。

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活动过程,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等,使文章条理清晰。

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融入自己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和体会,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能够打动读者。

通过写作实践和互评互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活动场面,既要展现整体氛围,又要突出个体表现,使读者如临其境。

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详细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体现活动的精彩之处。

学会在文章中合理地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使情感与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众多活动素材中筛选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 “多彩” 且适合写作的素材,避免选材的平淡和雷同。

帮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技巧,在实际写作中能够自然、流畅地运用,避免出现 “点”“面” 脱节或描写不够细致的问题。

提升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的语言来描绘活动,避免语言的单调和乏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写作知识和技巧,如活动描写的要点、点面结合的方法、文章结构的安排等,让学生对写作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经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写作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示范法:教师展示优秀的活动描写范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优秀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范例和借鉴。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评价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学校运动会的精彩视频,视频中展现运动员们奋力奔跑、观众们欢呼呐喊、啦啦队热情助威等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自己参加过的类似的精彩活动呢?”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活动经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明确写作要求

展示本次写作的题目 “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审题,提问:“从题目中,你们觉得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本次写作要围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开,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活动,重点突出活动的 “多彩” 之处。

进一步解释 “多彩” 的含义,可以从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感体验深刻等方面进行阐述,拓宽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介绍活动描写的要点

活动背景:讲解活动背景的重要性,它能够让读者了解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信息,为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例如:“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特意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

活动过程:强调活动过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详细叙述。可以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将活动的各个环节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环节,避免平铺直叙。比如在描写拔河比赛时,可以重点描写比赛最激烈的相持阶段,双方队员的表情、动作、口号等。

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人物是活动的参与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可以使活动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活动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特点,如 “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脚步快速交替,双臂有力地摆动着,眼神坚定地盯着前方的终点线。” 以及如何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 “我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心里紧张得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不停地跳动,手心里也全是汗。”

(三)方法指导(15 分钟)

点面结合的方法

解释概念:展示一幅运动会的图片,指着图片讲解,“面” 就是对整个活动场景的概括性描写,它能够展现活动的整体氛围和全貌。例如:“运动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各个班级的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组成了一个个方阵,精神抖擞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点” 则是对活动中的某个具体人物、事件或细节进行详细描写,它能够突出重点,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比如:“我们班的小李同学,在 100 米短跑比赛中,起跑迅速,爆发力十足,他的每一步都迈得坚定而有力,很快就把其他选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分析范文:发放一篇包含点面结合描写的优秀活动作文范文,让学生阅读并找出文中的 “点” 和 “面” 的描写部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活动的,这种方法对文章的表达效果起到了什么作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模仿练习:给出一个活动场景,如 “学校的文艺汇演”,让学生先进行 “面” 的描写,用几句话概括整个文艺汇演的场景。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节目或一个演员进行 “点” 的描写,详细刻画其表演的过程和特点。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其他写作技巧

运用修辞手法:讲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活动描写中的作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同学们的欢呼声像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此起彼伏。”“风儿也来凑热闹,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似乎在为我们加油助威。”“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有的像勇猛的小老虎,奋力向前冲;有的像敏捷的小兔子,轻快地跳跃着;有的像健壮的小牛,稳稳地坚持着。” 展示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优秀句子,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进行模仿造句练习。

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描写活动时,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描写,还可以调动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展现活动的魅力。比如:“厨房里传来阵阵诱人的香味,那是妈妈在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晚餐。我听到锅里油花四溅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首欢快的交响曲。走进厨房,我触摸到热气腾腾的蒸笼,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活动,从多种感官的角度进行描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四)素材整理(10 分钟)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围绕 “自己参加过的印象深刻的活动” 展开讨论。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详细讲述自己参加的活动内容、过程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和建议。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丰富写作素材。

素材筛选与整理

引导学生在众多活动素材中筛选出最适合本次写作的素材,提醒学生要考虑素材是否能够突出 “多彩” 的主题,是否有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出自己选择的活动的提纲,包括活动的背景、过程(按照先后顺序列出主要环节)、重点描写的部分(“点” 的内容)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等,为写作做好准备。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和素材整理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五)写作实践(20 分钟)

学生写作

学生根据自己整理的素材和提纲,开始进行作文写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如点面结合、修辞手法、多种感官描写等,将活动过程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详细描写,同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思路堵塞、语言表达困难等,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写作提示

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写作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

为文章起一个新颖、吸引人的题目,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要能够迅速引出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结尾要能够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合理分段,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书写工整,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作品展示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选择作品时,尽量涵盖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作文,以便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和评价。

学生自评

请展示作品的学生先进行自评,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对自己文章的哪些部分比较满意,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以及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学生互评

组织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互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在互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和学习。每个学生在评价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使评价更加全面、深入。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首先肯定学生在写作中的努力和进步,对学生文章中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如独特的选材、精彩的描写、真挚的情感等。然后针对学生文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集中的讲解和指导,提出具体的修改方向和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七)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写作要求、活动描写的要点、点面结合等写作方法以及如何筛选素材、进行写作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强调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建议,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然后将修改后的作文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家人或朋友听,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范文等教学资料。

收集与活动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一些优秀的活动描写范文,打印成纸质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草稿纸和作文本,用于写作练习和完成作业。

六、教学拓展

组织学生开展 “多彩的活动” 摄影比赛,让学生用相机记录下自己身边丰富多彩的活动瞬间,然后在班级内举办摄影展,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同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摄影作品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活动的观察、感受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如社区文化活动、公益活动、节日庆典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这些活动,并撰写活动报道或心得体会,投稿到学校的校报、校刊或当地的媒体平台,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度,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

开展写作社团活动,定期组织对写作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和交流。可以邀请专业作家或语文教师进行讲座和指导,分享写作经验和技巧,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