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末苏超第10轮,宿迁主场对阵淮安的比赛里,有球迷突然发现,看台上一个穿白T恤、牛仔裤的中年男人特别眼熟——手里攥着瓶啤酒,跟着鼓点晃悠,宿迁队进攻时他比谁都激动,站起来挥手呐喊,进球的瞬间甚至跟旁边大哥碰了碰酒瓶,笑得一脸褶子。
上周末苏超第10轮,宿迁主场对阵淮安的比赛里,有球迷突然发现,看台上一个穿白T恤、牛仔裤的中年男人特别眼熟——手里攥着瓶啤酒,跟着鼓点晃悠,宿迁队进攻时他比谁都激动,站起来挥手呐喊,进球的瞬间甚至跟旁边大哥碰了碰酒瓶,笑得一脸褶子。
等镜头拉近了才看清:这不是刘强东吗?
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听到“苏超”第一反应是苏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但咱们这儿说的“苏超”,是江苏本土的业余足球超级联赛。论级别,它肯定比不上中超、中甲,球员都是兼职的,有老师、有个体户、有企业职员,踢一场球可能就拿几百块补贴;论场地,有的主场甚至是学校操场改造的,看台都是简易铁皮棚。但就是这么个“草根联赛”,这几年在江苏火得不行,尤其是地市德比,场边能挤满上千人,呐喊声比某些职业球赛还响。
就说这场宿迁对淮安,俩队是苏北老邻居,也是苏超积分榜上的直接竞争对手,谁赢谁就能挤进前四,所以赛前就火药味十足。但谁也没料到,最大的“惊喜”是刘强东的突然出现。
现场球迷拍的视频里,他坐的位置就是普通观众席,身边没保镖,没助理,就跟几个看着像老乡的人聊得热乎。有球迷过去想合影,他笑着摆摆手:“先看球,等结束再说。” 那股子投入劲儿,真不像身家多少亿的大佬,倒像个周末特地赶回来的老球迷——毕竟,宿迁是他的老家,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谁不盼着家乡球队赢?
其实这几年,总听人说“企业家反哺家乡”,但大多时候看到的是捐钱建学校、修工厂,像刘强东这样,放下身段去看一场业余球赛,为家乡队扯着嗓子喊加油的,还真不多见。有人说这是“作秀”,但你看他手里那瓶啤酒——就是宿迁本地产的牌子,五块钱一瓶,超市里随处可见。要是真想作秀,犯得着拿这么接地气的东西?
再说苏超这联赛,能火起来靠的就是这份“接地气”。不像那些职业联赛,球员拿着天价年薪还踢得稀松,这里的球员纯靠热爱。宿迁队有个前锋是开早餐店的,为了比赛凌晨三点起来揉面,踢完球赶回去收摊;淮安队的门将是中学老师,赛前得先批改完学生作业才能来赛场。他们踢得可能不算专业,但每次冲刺、每次铲球,都带着股“为家乡争口气”的狠劲。
而刘强东这一现身,不光是给宿迁队涨了士气,更让不少人第一次知道“原来江苏还有这么个联赛”。有球迷在朋友圈调侃:“东哥这波操作,比投多少钱做广告都管用——毕竟,谁不想看看大佬追的球赛到底啥样?”
其实企业家关注体育不算新鲜事。马云去看过校园足球,雷军为武汉的球队站台,但刘强东这次特别的点在于“业余”和“家乡”这两个词。他没去看世界杯、没去看中超,就盯着老家这一亩三分地的球赛,这种情感连接太直接了。就像咱们普通人,哪怕在外打拼多年,老家镇上的篮球赛、村里的拔河赛,只要有空,不也想回去凑个热闹?
现场有个细节特戳人:比赛到80分钟,宿迁队还1-1平着,刘强东手里的啤酒没喝几口,手一直攥着瓶子,指节都有点发白。最后3分钟,宿迁队前锋一个内切射门,球进了!他“腾”地站起来,跟旁边的人击掌,啤酒沫都晃出来了,那瞬间,完全就是个为家乡赢球狂喜的普通人。
赛后有记者想采访他,他笑着说:“我就是来给家乡队加油的,没啥好说的。” 然后跟球员们合了张影,没多待就走了。倒是宿迁队的教练在采访里说:“知道东哥在看,兄弟们拼得更凶了——感觉不是在踢一场普通比赛,是在为家乡挣面子。”
这大概就是地方联赛的意义吧。它没有耀眼的聚光灯,没有天价的转播费,但有最朴素的热爱:球员为家乡奔跑,球迷为家乡呐喊,就连走出去的大佬,也愿意揣着一瓶本地啤酒,做个最普通的观众。
有人说,中国足球的希望在青训、在职业联赛,但我觉得,也在这些遍布各地的“苏超”里。毕竟,当一个普通人能在自家门口,看到一场有热血、有温度的球赛,看到像刘强东这样的老乡为家乡呐喊,谁不会多一份对足球的热爱呢?
就像那天看台上的刘强东,没有大佬的架子,只有一个宿迁人的骄傲。一瓶啤酒,一场球赛,一次呐喊,足够了。
来源:坐观体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