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3-丙酸改善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的骨质疏松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1:48 2

摘要: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消化代谢、免疫调节和健康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整肠道菌群(如使用益生菌、益生元或粪菌移植)已成为许多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之一。

文题释义:

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消化代谢、免疫调节和健康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整肠道菌群(如使用益生菌、益生元或粪菌移植)已成为许多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之一。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的病因涉及遗传、环境、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异常。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背景:肠-骨轴是指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内分泌和代谢通路,影响骨骼发育、骨代谢和骨健康的相互作用网络,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炎症性肠病相关骨质疏松症互作。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3-丙酸在炎症性肠病并发骨质疏松症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吲哚-3-丙酸组,后2组在小鼠的饮用水中加入1.5%葡聚糖硫酸钠,连续饮用12周以诱导慢性肠炎,然后吲哚-3-丙酸组开始腹腔注射吲哚-3-丙酸(20 mg/kg),每周3次,共4周。通过测量结肠长度、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ELISA检测肠道炎症因子水平来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通过Micro-CT扫描分析骨量及骨微结构;通过股骨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钙黄绿素双标实验及免疫荧光染色以评估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活性及骨代谢状态。

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相比对照组缩短,吲哚-3-丙酸组小鼠结肠长度相比模型组增长;结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结肠结构破坏,隐窝排列紊乱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吲哚-3-丙酸组肠道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结肠结构恢复;②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

https://orcid.org/0009-0008-3115-8683(邱学力);https://orcid.org/0009-0007-2786-5214(崔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色氨酸代谢产物, 吲哚-3-丙酸, 炎症性肠病, 骨质疏松, 肠-骨轴, 骨代谢

引用本文:邱学力, 崔 浩, 吴晨阳, 陶理德, 姚宇倩, 田 波, 白进玉, 张应子. 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3-丙酸改善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的骨质疏松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10): 2413-2421.

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3-丙酸改善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的骨质疏松症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