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2025年9月1日在中国天津举行元首理事会会议,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其中明确提到:成员国将继续加强农业、粮食安全合作,推动农业科教领域建设,包括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2025年9月1日在中国天津举行元首理事会会议,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其中明确提到:成员国将继续加强农业、粮食安全合作,推动农业科教领域建设,包括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
农业始终是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9月1日发布了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其中在杨凌示范区举办的2024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也入选成果清单,从这些不难看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已经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设立杨凌。六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杨凌示范区始终把基地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农业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聚焦“交流、培训、示范”核心功能定位,发挥农业科技合作、人才培育、技术推广、经贸合作平台效能,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逐步成长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技术合作的“样板间”,有力推动地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合作载体建设方面,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围绕旱区农业、作物绿色生产、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领域,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和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并在上合组织国家设立20个实训基地,系统展示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组织当地学员开展实训实操。
数据显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先后实施农业技术培训80多期,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700多名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开展远程技术讲座50多期,5.1万人次在线参与学习。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带动下,陕西对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额由2021年的6.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1.4亿元,增长超过230%。
务实高效的合作,让上合组织国家的农田更高产、农民更富足,也为丰富各国消费者餐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在上合组织广袤的田野上,带着“杨凌基因”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开花结果,与各方同绘“禾合”之美。
记者:魏争亮
编辑:赵桃子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