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莫忘护气道,居家雾化有妙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19:31 1

摘要:“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对于过敏人群来说,却可能是一段难熬的时光。春季过敏性疾病频发,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这些恼人的过敏症状,让春日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该如何应对春季过敏呢?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科学应对过敏,安然度春。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对于过敏人群来说,却可能是一段难熬的时光。春季过敏性疾病频发,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这些恼人的过敏症状,让春日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该如何应对春季过敏呢?

过敏性疾病是指环境中典型无害物质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1]。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影响已波及全球20%~30%的人口,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议题[2]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类植物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大量滋生。呼吸道作为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重要器官,更是成为过敏的“重灾区”。呼吸道过敏通常表现为过度的免疫反应,特别是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接触过敏原后,机体产生IgE并启动免疫反应,导致气道的炎症和过度反应[3]春季呼吸道过敏可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部分人群具有更高的易感性。其一,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呼吸道长期处于高敏状态,对过敏原更为敏感,春季更容易复发或加重病情。其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薄弱,面对过敏原时抵抗力差,易受侵袭。其三,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减弱,清除过敏原的能力下降,同样容易出现呼吸道问题。过敏本质上是免疫系统失衡引发的慢性炎症,从花粉、尘螨的“物理攻击”,到气道黏膜的“炎性风暴”,若放任不管,可能从季节性不适演变为常年性哮喘,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肺功能损伤。因此,针对春季呼吸道过敏,可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个体角度来说,减少过敏原暴露是首要原则[4]。对于花粉过敏者,尽量选择花粉浓度较低的时段出门,如雨后或者清晨,此时空气中的花粉浓度相对较低。如果需要外出,建议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N95口罩对花粉等过敏原有较好的过滤效果。此外,应尽量避免前往花草密集的地方,减少直接接触花粉的机会。对于尘螨过敏者,踏青时应避免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草地上可能隐藏大量尘螨。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室内相对湿度、使用防螨床品或家居用品、定期清洁、化学或物理杀螨等措施降低室内尘螨过敏原水平。即便如此,有时仍难免出现“不幸中招”的情况。在治疗方面,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还可选择过敏原免疫治疗方法[5]。对于过敏性哮喘,可选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和雾化吸入用支气管舒张剂(如雾化吸入用β2[6,7]值得一提的是,雾化吸入疗法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粒径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起效迅速,能及时缓解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局部药物浓度高,能减少药物对全身其他器官的影响,不良反应少;规范使用基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老人也可安心使用[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具备多重优势[8]。首先,当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可立即通过家用雾化装置进行干预,避免延误病情。其次,由于是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接受治疗,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得以提升,治疗配合度也更高[8]。研究表明,14岁及以下的哮喘患儿在家中接受雾化吸入治疗后,疾病控制情况得到改善,且治疗依从性较好[9]。此外,家庭雾化治疗无需频繁往返医院,既节省时间精力,又能降低在医院接触病菌的交叉感染风险[8]。春季过敏本质是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下,免疫失衡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诱发呼吸道过敏。特别是儿童、老人及过敏体质者,由于呼吸道防御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预防和治疗应同时注重避免接触过敏原和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家庭雾化治疗兼具疗效、安全性与便捷性,既能及时缓解症状,又可减少医院交叉感染风险,在呼吸道过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预防-干预-管理”的全程防控,帮助过敏人群科学应对挑战,享受健康春日。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19, 57(3):164-171.[2] 张旭东, 李启亮, 向莉, 等. 北京某医院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吸入过敏原致敏特征[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5, 19(1):26-31.[3] 徐国纲. 气道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与综合管理策略[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5, 27(1):13-17.[4] 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 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Ⅱ)[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11):1527-1539.[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 修订版)[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57(2): 106-129.[6]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J]. 医药导报, 2024, 43(9):1355-1368.[7]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呼吸过敏学组(筹),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 2019年)[J]. 中华内科杂志, 2019, 58(9):636-655.[8]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家庭雾化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J]. 中华儿科杂志, 2025, 63(1): 15-26.[9] Zhao D, Chen D, Li L, et al. CAR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dherence to home nebulizer therapy among children with asthma[J]. Ther Adv Respir Dis. 2021;15:1753466620986391.声明: 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将发布于医学界、医学界儿科频道、医学界呼吸频道和 医学界县域和基层医声频道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审批编号:CN-156424 过期日期:2026-03-18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