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东荟幼儿园:慧玩乐探 科创筑梦启未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11:52 1

摘要:幸福童年是什么样子?广州市黄埔区东荟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快乐“玩耍”中度过:用齿轮、磁力片、太阳能板组件等材料搭建传动装置,在沙水池里验证水流动力学原理,在草地上沉浸式绘画、观察植物的生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幸福童年是什么样子?广州市黄埔区东荟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快乐“玩耍”中度过:用齿轮、磁力片、太阳能板组件等材料搭建传动装置,在沙水池里验证水流动力学原理,在草地上沉浸式绘画、观察植物的生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自2013年创办以来,东荟幼儿园以“探玩创想荟童年”为办园理念,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耕科创教育特色,构建科学育人体系,为幼儿打造了一个充满探索与创造力的成长乐园。办园12周年之际,东荟幼儿园以其前瞻性的教育实践和丰硕的育人成果,成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园长说:

“我们始终秉持‘探玩创想荟童年’的办园理念,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慧玩乐探课程体系,打造出涵盖科创启蒙、艺术创想、体能挑战的浸润式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玩乐中探索世界。”

理念先行

以“探玩创想”赋能童年成长

“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好奇好问是他们的天性。”东荟幼儿园园长董瑞霞在谈及办园理念时表示,“探玩创想荟童年”的提出,既是基于幼儿发展规律的科学判断,更是对国家“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的积极响应。这一理念贯穿于幼儿园的课程设计、环境创设、师资建设等全过程。

走进东荟幼儿园,随处可见的是孩子们专注探索的身影:在“创意空间”里组装模型,在“生命密码园”里观察植物生长,在“智能书吧”互动阅读……东荟幼儿园打破传统区域壁垒,营造立体式的科创环境,精心打造9大玩探场馆,涵盖科学、艺术等领域,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

“幼儿园每个角落都是课程的延伸,环境是‘第三位教师’,能引发孩子们观察思考。”董瑞霞表示,通过开放式的材料超市、可操作的墙面设计、可灵活运用的低结构材料等,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自由探索,想象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双重提升。

科创引领

以STEAM教育培养幼儿科学思维

在四楼“花间荟”生态种植园,孩子们围着自己播种的豌豆苗展开激烈讨论。“为什么有的种子3天就发芽,有的要等一个星期?”“芽苗朝向阳光生长是植物的选择吗?”孩子们从一个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不断思考,累积经验,持续探究,让抽象的生命科学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学习体验。

作为黄埔区科创教育的先行者,东荟幼儿园将STEAM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据介绍,通过项目式学习、STEAM教育活动、创客教育活动、科学游戏、“玩创日”等各类的探究性课程活动,孩子们变身游戏的“创造者”和“小小研究员”,在充分的游戏体验中自主探究,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有趣的升降梯”项目中,孩子们从真实的生活场景出发,经历调研、设计、制作、迭代的全过程:从手动升降梯的1.0版本,到电动升降梯的2.0版本,再到多层升降梯的4.0版本,孩子们通过观察、提问、实验、记录,逐步攻克技术难题。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思维,更让创新意识扎根于心。

每周的“趣玩日”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狂欢时刻。幼儿园变身开放式实验室,设置植物、光和影、颜色、磁、电、声音、运动和力等不同主题,让科学探究成为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孩子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当幼儿园的“趣玩日”与家庭生活产生奇妙联结,孩子们开始用探究的眼光重新打量周围的一切:洗澡时研究浮沉玩具的排水量,拆解闹钟观察齿轮咬合,甚至尝试用纸箱自制“自动喂鸟器”。这种从游戏体验到生活迁移的成长轨迹,让抽象的科学思维化为指尖跃动的创造力,实现“动手做”与“动脑思”的深度融合。

强师筑基

构建专业成长生态圈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东荟幼儿园以广州市黄埔区教师培训基地为依托,通过“区域联合、专家引领、中心辐射、智慧共享”的教学发展模式,打造一支专业过硬、创新力强的师资团队。

为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幼儿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方面,邀请教育专家、行业精英走进幼儿园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为教师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展会,让教师接触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学案例。

青年教师罗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表示,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成长平台,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幼儿园还鼓励教师制定三年规划,定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小结,让教师更加坚定在教育事业上的决心和信心。

协同共育

科创筑基绘就成长同心圆

面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幼小衔接,东荟幼儿园创新性地将科学素养培育贯穿幼儿3年成长周期。小班侧重感知与观察、中班强化实验与推理、大班聚焦系统思维与创新表达,通过螺旋式上升的科创课程体系,逐步构建起幼儿科学探究的“认知脚手架”,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注入内生动力。

幼儿园巧妙将科学思维融入日常生活中:晨间签到台的“光影时钟”让孩子理解时间管理;值日的“自动浇花装置”融合湿度传感与机械传动原理……通过科创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深度融合,孩子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建构”的跨越。有小学教师点赞道:“这些孩子不仅积累了扎实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形成持续追问的思维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的关键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引导家长将科学启蒙延伸至家庭场景。大班的家长李先生陪伴孩子完成各种科学小实验,他说:“孩子自己动手的学习方式,让幼小衔接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思维能力的自然进阶。”

站在办学新起点,董瑞霞描绘了幼儿园发展的新蓝图:深化慧玩乐探课程体系、推进数智化转型、强化家园社协同……“我们期待以科创教育、家园社共育机制为支点,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蓄力未来。”

来源:品牌传播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