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拿下宝马大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6 19:11 1

摘要:本月初,阿里的大模型“万相2.1(Wan2.1)”在全球开源社区Hugging Face的最新榜单上大放异彩,一举登顶模型热榜和模型空间榜,成为近期最受全球开源社区欢迎的大模型。

阿里AI,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阿里宝马强强联手,共同开发AI引擎

自阿里巴巴押注AI赛道以来,好消息便如潮水般涌来。

本月初,阿里的大模型“万相2.1(Wan2.1)”在全球开源社区Hugging Face的最新榜单上大放异彩,一举登顶模型热榜和模型空间榜,成为近期最受全球开源社区欢迎的大模型。

同时,阿里AI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歇,而是加速向各行业渗透,积极抢占应用市场。

今年2月,阿里与苹果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中国版iPhone的AI功能。

紧接着,阿里AI又成功拿下荣耀的大单,将千问(Qwen)、万相(Wan)等多款语言、视觉理解、图像生成模型接入荣耀YOYO智能体,让用户通过Magic7系列手机等终端就能体验到AI的魅力。

收获颇丰的阿里,如今又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今日(3月26日)宝马集团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阿里通义AI大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这一引擎将应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

图源:阿里云

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对这次合作高度重视,将在AI大语言模型和智能语音交互等前沿领域开展联合研发,致力于提供最贴近中国用户需求的前瞻性解决方案。

在智能化体验方面,BMW智能个人助理将首次融入AI Agent,其核心能力将涵盖拟人化沟通、多智能体协同及开放生态整合,能够实现精准意图捕捉、复杂指令解析、模糊语义理解及严谨逻辑推演,让互动体验更加自然流畅。

宝马利用AI技术赋能用户体验将主要聚焦在三个维度:驾驶乐趣、自然人机交互和沉浸娱乐体验。通过这三大维度的提升,宝马最终将实现涵盖语音和视觉的多模态自然交互体验。

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将基于通义大模型和斑马元神AI,采用宝马与阿里共同开发的AI引擎,计划搭载于中国生产的BMW新世代系列车型上,预计2026年在中国市场交付。

让人倍感期待还有,今年4月由AI引擎支持的智能座舱及智能出行交互场景将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宝马和阿里合作的智能座舱演示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集团与宝马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助力宝马打造更智能的AI体验,这是推动AI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一次创新探索。”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与宝马一直是携手并进的合作伙伴。十年来,双方在数字化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协同合作,从电商、云计算、智能网联、车载导航,一路延伸到智能座舱、语音交互、AI大模型等多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宝马之外,阿里AI已经服务了众多汽车公司,包括一汽、上汽、长安等国企,以及比亚迪、小鹏、蔚来、小米、极氪等新势力。

特别是小鹏、极氪、零跑、智己等汽车的智能座舱已经接入了通义系列模型,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驾驶体验。

不仅如此,阿里AI的服务范围也已远远超出了汽车行业。截至目前,阿里通义大模型已经服务了1000多家政企客户、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手机品牌、家电龙头、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阿里开启抢人大战,加速AI人才布局

事实上,吴泳铭有指出,阿里与各行各业的深度合作,旨在深化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实现用户价值的创新与提升。

而这一过程中,AI人才的支撑显得尤为关键。

诚然,阿里深谙此道,因此自今年起,对AI人才的渴求便愈发强烈。

在宣布押注AI赛道的同时,阿里AIToC业务便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开放了数百个与AI大模型相关的产品、技术研发岗位。

与此同时,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前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许主洪加盟阿里,出任集团副总裁,负责AITo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彼时,据内部人士透露,许主洪正着手组建一个规模超百人的顶级AI大模型研究团队,以推动前沿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解决方案的转化。

进入3月,阿里云又宣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等10所知名高校及政府机构达成合作,推出AI及云计算培训课程,覆盖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7个亚洲主要国家及地区。

至此,阿里云已与全球11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培训人才已超过53万人。

图源:阿里云

今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更是直接宣布,阿里巴巴的员工数量已触底,公司将“重新启动并加大招聘力度”。

据了解,阿里正在全球顶尖高校中展开近年来规模最大的AI人才校园招聘。

此次校招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招募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应用、AI Infra等领域的技术人才。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顶尖毕业生,阿里云特别设置了“A Star”和“AI Clouder”两大专项计划。

其中,“A Star”计划面向在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对开源项目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型人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和定向培养资源;“AI Clouder”计划则侧重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实战项目加速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当然,阿里如此“大费周章”是值得且明智的。因为在AI蓬勃发展的当下,AI人才正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麦肯锡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AI为中国带来的潜在价值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同时中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激增至目前的6倍,达到600万人。然而,预估到2030年,国内外大学及现有顶尖人才储备只能提供约200万AI人才,中国AI人才的缺口将达到400万。

因此,顶尖的AI人才正成为各大科技公司争相抢夺的核心资源。蚂蚁、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相关业务板块也纷纷开启了大规模的人才招募。

其中,京东科技便开放了算法工程师、大数据专家、大模型研发等高端技术岗位,并提出“资源投入不设上限”,承诺为员工提供从2025年开始的全员平均20薪收入。

此外,字节跳动也首次启动了“筋斗云人才计划实习专项”,旨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招募有志于用技术创造突破性价值的顶尖学生。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同时,其“Top Seed人才计划(含研究实习专项)”也全年开放招募,持续寻找有志于投身AI研究的顶尖人才。

有专业人士分析指出,阿里云此次开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AI人才校园招聘,不仅是为了储备人才,更是对未来AI主导权的提前布局。

随着全球科技巨头在AI领域投入的激增,阿里云的动作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

然而,对于阿里来说,这正是其在AI领域持续领先、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AI生态下,大厂竞相寻找最优解

当然,由AI掀起的新时代大幕,如今还只是初露端倪。

在这场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除了阿里在狂奔外,其他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全军出击,力求在新的技术领域占据先机。

比如阿里系旗下的蚂蚁集团,近期在AI领域也是动作频频,引人注目。

在医疗方面,蚂蚁集团对外公布了其在医疗机构、医生、用户三端的最新AI产品体系升级。

面向医疗机构,蚂蚁联合华为医疗卫生军团、阿里云等推出了“蚂蚁医疗大模型一体机”;面向好大夫在线的29万注册医生,发布了AI医生助手系列工具;同时,服务用户的健康应用“AI健康管家”也推出了智能思考、健康自测等十余项新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蚂蚁集团还在积极拓展具身智能、AI眼镜等前沿方向。据了解,蚂蚁已注册成立了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图源:天眼查APP

招聘信息显示,蚂蚁集团近日正在招聘AI智能眼镜的产品专家,要求具备2C产品的经验。接近蚂蚁集团的人士透露,蚂蚁近期确实在扩充准备智能眼镜相关业务,力求在新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紧随其后的还有京东。在近日,其正式承认切入具身智能领域,并侧重家用场景的研发。

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京东非常重视人工智能、自动化以及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内部已有多支团队布局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的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日,腾讯也出手投资了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由华为前“天才少年”彭志辉(稚晖君)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

图源:天眼查APP

此次融资由腾讯领投,龙旗科技、卧龙电驱等产业资本及老股东跟投,这也是腾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首次布局。

据了解,该公司旗下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广泛应用于商用、家用等多种场景,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另外,美团创始人王兴更是直接表明了态度,表示美团对于AI的策略是进攻而非防守。

目前,美团对于AI的部署分为三个层面:AI at work(AI在工作中的应用)、AI in products(AI在产品中的应用)以及构建美团内部大语言模型。在“AI in products”层面,美团将利用AI升级现有的To B(面向企业)和To C(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注意到,近日,美团外卖“神抢手”已全面接入DeepSeek,消费者可以使用AI进行“缘分测试”,获得商品卖点和健康指引等信息,进一步提升了购物体验。

图源:美团

在这场AI技术革命中,每个大厂都在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力求在新的技术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这场变革并非只是技术的简单应用,更是对企业战略眼光、执行水平、产品能力和生态构建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但站在技术涌现的十字路口,无论大厂如何选择,都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支持。

因为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每一个尝试、每一次探索,都可能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大厂在AI领域的精彩表现,以及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更多惊喜和可能。

来源:电商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