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总理年轻时有多帅?1959年在吉林留影,31岁玉树临风气质不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06 03:02 1

摘要:这张照片拍摄于1959年,此时的李鹏还没有担任国务院总理一职,仍在吉林丰满发电厂工作,照片中的李鹏正值壮年,31岁的他玉树临风,气质不凡,望向远方的神情中透露着成熟与稳重。

2014年,《李鹏回忆录》出版,在书中他回忆了与毛主席,周总理,邓颖超,陈云等革命先辈交往的故事,他回忆了自己的学习和政治生涯。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9年,此时的李鹏还没有担任国务院总理一职,仍在吉林丰满发电厂工作,照片中的李鹏正值壮年,31岁的他玉树临风,气质不凡,望向远方的神情中透露着成熟与稳重。

说起家人,对李鹏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自己的父母,在他的记忆中,父母虽然出生在富裕家庭,但后来都成为坚定的革命者,父亲甚至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鹏是烈士李硕勋的儿子,四一二政变后,以蒋介石为代表嘚瑟国民党右派建立了新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

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势力穷凶极恶,一手拿着刀,一手拿着枪,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而李硕勋在1927年10月,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起义军的情况后,留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辗转于浙江, 江苏,安徽等地,开始了白区秘密斗争历程。

由于在大革命时期,李硕勋主要是在上海从事学生运动,抛头露面,有相当的知名度,大革命失败后,有些人叛变了,为虎作伥,出卖同志,环境极为险恶。

他只能乔装打扮,秘密开展工作,沪西区工厂较多,工人党员也居多,他经常深入工厂,街道,依靠支部,发动工人,团结群众,他根据党的指示,在白色恐怖核心地带,发动大小数十次起义和战斗,仅1930年一年时间,他在江苏就先后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15军和17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春李硕勋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但他十分江青,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他只高喊道:“我是共产党员!”

他没有吐露半点党的秘密,敌人打断了他的腿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仍无法让铁骨铮铮的李硕勋低头,他在狱中给妻子赵君陶写信,表达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儿的至深情感。

李硕勋在遗书中所写的“吾儿”就是李鹏,当时的李鹏只有三岁,李鹏1928年10月出生在上海法租界,他出生之时,李硕勋正在浙江省从事党的白区工作,未能陪伴在赵君陶身边照顾她。

过了半年,到1929年3月,李硕勋才奉中央的调动,回到了上海,这时候李鹏已经半岁了,李硕勋非常高兴,给李鹏取名为李远芃,他希望李鹏能够像茂盛的草木一样,永远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土地上。

后来李硕勋被捕后,李鹏随着母亲赵君陶东躲西藏,1939年,周总理,邓颖超得知李鹏住在成都的亲戚家中,将他接到重庆。

周总理和邓颖超经受了两次失子之痛,以至于剥削了她作为母亲的机会,但她并不因此减弱作为母亲的那份情怀,把自己无私而又温暖的爱,奉献给了无数和她无任何血缘关系的革命后代,邓颖超和周总理前后收养了10多个孩子,而李鹏就是邓颖超所抚养的第一个孩子。

与母亲分别后,李鹏跟随邓颖超赶赴成都,后被送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1940年秋开学不久,他接到通知准备去延安,李鹏从学校和母亲一起会合前往重庆。

他们先来到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在这里,李鹏见到了周总理和邓颖超,他们这些烈士子弟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他们“周伯伯”“邓妈妈”这也是李鹏第一次见到周总理。

周总理看到李鹏非常高兴,拍着他的背,然后又用拳头轻轻敲了敲,周总理说道:“可不要驼背,要挺起胸膛,这样身体才健康”,这件事李鹏一直记忆犹新,因为后来到了延安以及北京再次见到周总理的时候,他都要看看李鹏是否驼背。

1941年2月,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几经波折,终于抵达延安,途中,中共南方局青委书记蒋南翔帮李远芃改名为李鹏,这个名字,他一直沿用了一生。

来到延安后,毛主席向广大军民发出“自力更生”的口号,李鹏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投入到生产运动中去,自己动手,自给自足。

离开延安之后,李鹏踏入了张家口工业专业学校的大门深造,1946年7月完成学业,他迫切期望投入工作实践,毅然选择了电力行业,到了1948年9月,李鹏远赴苏联继续求学,遵循任弼时的建议——“应专注于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他决定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专攻水电专业。

李鹏1955年回国后提出主动下基层,被分配到丰满发电厂工作,而这一干就是11年,期间李鹏历任丰满发电厂见习厂长,总工程师,东北电业管理局副总工程师,调度局局长,阜新发电厂厂长。

在东北任职期间,李鹏还邂逅了自己的夫人朱琳,他和朱琳的相识是在松花江畔的东关宾馆,这是一家由吉林市委,市政府管理的宾馆。

1957年元旦之夜,按照惯例,吉林市政府邀请苏联专家,有关厂矿的负责人同吉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举行联欢会,李鹏作为丰满发电厂的领导,应邀参加了联欢会。

联欢会是由市委秘书长主持,首先是张文海市长讲话,他问道:“小朱来了没有?”小朱就是朱琳,此时她的名字还叫做朱霁凌。

此时朱琳从第二排走出来,穿着紫红色女士套装,梳了两条辫子,有一双明亮自信的大眼睛,气质非凡,举止大方,朱琳作为翻译,为张文海翻译,坐在第一排的苏联专家默契地点点头,她圆满地将场面应付下来。

朱琳引起了李鹏的注意,晚餐后,李鹏主动邀请朱琳跳舞,李鹏用俄语交谈,李鹏说:

“我叫李鹏,在丰满发电厂工作。”

朱琳说道:

“我叫朱霁凌,在102厂工作,在专家翻译室当翻译。”

朱琳告诉李鹏她在重庆住过四年多,在南下工作队参加土改运动,因年龄小,由川东改工作队介绍到北京,参加解放后第一次大学统考,是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的,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102厂工作,而李鹏也告诉了自己的情况,李鹏说道:

“我在丰满发电厂工作,是一位工程师,我在苏联念的大学,专业是水力发电,毕业后就到了丰满发电厂。”

这次舞会后,李鹏和朱琳渐渐熟悉确认了恋爱关系,一次,赵君陶带朱琳到三姨赵世兰家里,赵世兰见到朱琳大为称赞道:

“这才是我们的好儿媳”。

1958年6月,李鹏和朱琳回到北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后他们相敬如宾,生下了两男一女,李小鹏,李小琳和李小勇。

1965年7月,李鹏被任命为辽宁阜新发电厂厂长,年仅37岁,李鹏如此年轻就担任厂长,可见年轻有为,1966年李鹏被调回北京,担任北京供电局代理书记,不久李鹏由于工作出色,职务不断攀升,一直到1983年6月,李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此时79岁高龄的邓颖超嘱咐李鹏:“不要骄傲,不要脱离群众。”

1985年12月9日,母亲赵君陶病情加重,弥留之际的她总是呐呐自语道:“大鹏呢?怎么还不来看我?”赵君陶生命垂危之际,还想见一见儿子,与儿子叙叙旧,李鹏会议结束后,马上赶来医院,李鹏高喊道:“妈妈,我来迟了!”

李鹏默默守护在母亲身边,尽最后一点孝道,他想起母亲与他风风雨雨度过了50多年,他感到母亲对革命对自己风险太多,做儿子的感到深深愧无以回报。

李鹏走后第三天,赵君陶便病逝,终年83岁,李鹏此时正在国外访问,见到母亲的遗体,俯首痛哭,遗憾未能给母亲送葬,为此他下定决心,化孝敬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李鹏主张和要求,母亲遗体火化一切从简。

1994年12月,李鹏和朱琳回到家乡四川宜宾,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是倍感亲切,不停地鼓掌欢呼“欢迎总理回家乡”李鹏举起双手猛烈鼓掌,同时亲切回答:“乡亲们好!”

李鹏和朱琳来到故居,亲切地见了自己的亲属,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李鹏任职期间,他让我国在短周期内实现了经济的“翻倍”,2019年7月22日。李鹏总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结束了自己鞠躬尽瘁的一生。

来源:简史档案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