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节点。阳山坚定不移地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以扎实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书写阳山答卷。
编者按: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节点。阳山坚定不移地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以扎实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书写阳山答卷。
即日起,“阳山发布”推出聚焦“百千万工程”系列报道,从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城乡风貌提升、改革创新举措、社会力量参与等维度,全景呈现阳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阶段性成效。本周推出产业发展篇,敬请关注。
土地流转让“碎片化”农田变身千亩产业基地,“阳山鸡”出栏量突破1700万羽、西洋菜产值年增超100%,AI大使“菜小西”在粤港澳推介会上吸睛签约……在阳山县的广袤田野上,一场农业变革正悄然上演。
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阳山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通过土地、链条、主体、品牌四轮驱动,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农业产值持续增长,带动超万名农户增收。如今,这片绿水青山间,正书写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答卷。
阳山全县农业产值持续增长,书写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答卷。 冯国志 摄
01土地“活”起来:规模经营破解“小散弱”,连片基地托起致富梦
田成方、地成块,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青山绿水间边享受着乡村美丽的风景,边勤劳地在田间地头耕作……这是时下阳山大崀镇松林村所呈现出来的动人画卷。
走进松林村800多亩的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工人们忙碌地采摘、捆装、搬运、装车……这些西洋菜送到基地配套的冷库分拣中心打包后,会迅速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基地。 阳宣供图
松林村村干部介绍,这个产业让村民和村里得以“一地收四金”(土地租赁收入、务工挣薪金、参与适度规模经营分红、村集体入股分红)。“村民因此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能年增收8万元。”
土地是农业的根基,阳山通过创新流转机制激活“沉睡资源”。县农业农村局出台奖补政策,鼓励农户以转包、入股等方式集中土地,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连片开发。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4.76万亩,整治整合土地19.22万亩,土地利用率极大提升。
同时,阳山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深挖资源优势、凝聚发展合力、创新多元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量质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全拥有159个经济联合社和3003个经济合作社,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并发放了316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基本摸清,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产持续增长。
02链条“强”起来:五大产业全链提质,标准化生产守护“湾区餐桌”
群峰环绕的连片山间谷地,西洋菜绿意盎然,仿若一张厚重的绿色地毯盖在大地上。每隔十几分钟,自动喷灌系统就会喷洒出一片水雾,滋润着西洋菜茁壮成长……
位处粤北,阳山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清远(阳山)鸡、清远丝苗米、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阳山玉米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全县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以西洋菜为例,目前阳山西洋菜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值达13.5亿元。相较于2023年,阳山种植面积增长了80%,产值增长了109.3%。
阳山全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图为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 黄文涛 摄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全链条发展才能行稳致远。阳山紧紧抓住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的宝贵机遇,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禀赋,全力打造清远(阳山)鸡、清远丝苗米、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阳山玉米等五大农业产业。
为守住“品质关”,阳山实施“四个统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目前,阳山已制订了阳山淮山、阳山西洋菜、阳山鸡等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及一系列技术规程、配套工作方案,并由农业龙头企业带头,率先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推荐肥料施用、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残检测,促进农业企业强基固本、高质量发展。
同时,阳山通过土地流转、标准化种植、联农带农机制推动规模化发展,构建起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加速规模化发展。
数据见证飞跃:目前,清远(阳山)鸡实现年出栏1703.55万羽、产值约13.04亿元,阳山西洋菜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值达13.5亿元。阳山县丝苗米种植面积16万亩,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到6亿元。阳山淮山种植面积0.6万亩,综合产值2.7亿元。阳山玉米种植面积9.9万亩,产值约1.6亿元。
目前,清远(阳山)鸡实现年出栏1703.55万羽、产值约13.04亿元。
此外,截至目前,阳山全县已形成了南果(沙糖桔)、北菜(优质蔬菜)、南粮(优质稻)、北油(油茶)四大产业带,并累计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个,省级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4个。阳山优质农产品正源源不断端上湾区市民的餐桌,实现“出山入湾”。
03主体“壮”起来:新型经营主体领航,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新业态”
经营主体是产业壮大的引擎。阳山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助力特色农业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
目前,阳山全县登记在册的农业经营主体1634家,其中农民合作社678家、家庭农场700家、农业企业256家;现有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8家、农业龙头企业41家、示范家庭农场58家。这些经营主体如同强大的“领头雁”,带领农户抱团发展,让阳山农业发展充满活力。
不仅如此,阳山还打破传统农业边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文旅体康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夏日,秤架瑶族乡林木苍翠,隔绝了不少暑气。“这里崇山峻岭,绿水青山,溪水边公园、乡间休闲观光小道、千年红豆杉、瑶族特色村寨等观光点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游客蔡女士特地来到秤架瑶族乡游览当地特色风情,由衷赞叹。
作为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和南岭国家公园所在地,秤架瑶族乡旅游资源堪称得天独厚。除此外,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之一的干坑古树群、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南岭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等景点,如璀璨明珠散落全乡,吸引着八方来客。
当前,全县累计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示范镇4个。成功建成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岭背镇“天南峡谷·康养吾乡”和阳山(七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三条。岭背镇、秤架瑶族乡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
独具特色的秤架瑶族乡。 许明辉 摄
04品牌“亮”起来:地标产品闯市场,AI营销赋能“土特产”出圈
品牌是打开市场的钥匙。阳山构建“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体系,成功打造阳山鸡、西洋菜、淮山三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阳山西洋菜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和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第十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阳山对外发布了阳山西洋菜AI推广大使“菜小西”。这是清远市首个农产品AI数字人,是阳山立足自身优势,推动农业成果与科技相结合,探索“AI+农业”的重大突破。
阳山西洋菜AI推广大使“菜小西”发布现场。 资料图
“菜小西”主要由老农“菜奶奶”、成年“菜小西”和热情满满的少儿“菜小西”组成。作为阳山西洋菜的AI智能推广大使——“菜小西”品牌智能体矩阵,“菜小西”们不仅能以热情、专业且幽默的方式全年无休的推广阳山西洋菜,还能在手机端为农户提供农情资讯、答疑解惑等各类综合服务;甚至在超市终端、包装盒上出现,和广大消费者交流多元美食菜谱,助推阳山西洋菜走进千家万户。
这是阳山强化品牌营销,创新推广手段,让阳山品牌走向更广阔舞台的突出成效之一。“菜小西”的亮相,促成阳山农业企业与外界10多家采购商达成3万吨、超亿元产销合作签约。除此外,阳山还大力支持品牌企业参加名特优新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级各类农业博览会提升阳山特色农业产业知名度。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积极与外界媒体平台合作推广本地农特产品,助力阳山特色农产品拓宽销路。
从土地规模经营到品牌IP崛起,阳山农业的“壮规模、创品牌”之路,不仅实现了产业“三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效益率),更绘就了城乡协调发展的鲜活图景。下一步,阳山将持续深化三产融合,让阳山味道香飘四海。
来源:阳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