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大清洗”的罪与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4-12-30 22:52 1

摘要:格鲁吉亚的哥里由于常年处在俄国和奥斯曼的夹缝中,再加上内部多年征战,民风特别彪悍,出生在格鲁吉亚哥里的斯大林,多年游走在暴力世界,对于如何使用暴力实在太熟悉了。

青年斯大林

导读

格鲁吉亚的哥里由于常年处在俄国和奥斯曼的夹缝中,再加上内部多年征战,民风特别彪悍,出生在格鲁吉亚哥里的斯大林,多年游走在暴力世界,对于如何使用暴力实在太熟悉了。

这,也就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大清洗的根源,那场可怕的风暴,给苏联社会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其令人发指之处令人深思,更应成为人类历史的警示。

“清洗与镇压”

可怖程度超乎想象

斯大林时期的清洗与镇压规模之大,堪称空前绝后。

据《苏共中央政治局大镇压事件复查委员会的简要报告》,1930年至1953年期间,苏联制造了多达2578575起“案件”,涉及3778234人,其中786098人被处以极刑。

而这仅仅是部分统计,未涵盖执法机构和领导者个人处理的案件,以及针对富农、少数民族等群体的清洗行动。

雅科夫列夫研究表明,苏维埃政权期间,全苏联因政治原因死亡人数达2000万-2500万之巨,仅俄罗斯联邦1923-1953年被判刑人数就超过4100万。

如此庞大的数字,意味着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社会结构遭受重创。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这场风暴中被无情吞噬,或被处决,或被囚禁,或在流放中丧生。

权力与体制复杂交织的背后

斯大林发动清洗和镇压的目的复杂而深远。

当时苏联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期,斯大林抛弃新经济政策,转向高度集中的体制。为了强力推行这一转变,他对党内持有不同意见者进行残酷镇压,如针对“工业党”“农业党”“柳京集团”等的清洗,以及对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等资深领导人的打压。这不仅是为了消除政治异见,更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政策得以畅通无阻地实施。

同时,斯大林试图将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和矛盾转嫁给所谓的“人民的敌人”,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例如,通过建立古拉格劳改营体系,将大量人员投入其中,利用他们的无偿劳动来推动工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劳改营中的犯人被迫从事高强度劳动,许多人因饥饿、劳累和恶劣的环境而丧生,他们成为了斯大林实现工业化目标的牺牲品。

多元主体的共同“施暴”

内务部:血腥权力执行者

内务部在大清洗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继承了全俄肃反委员会的传统,在斯大林的直接掌控下,成为了镇压的主要工具。

从1921年至1953年,内务部以反革命罪逮捕了高达5951364人,并负责执行了消灭富农、迫迁少数民族等大规模行动。这些行动往往伴随着暴力和死亡,无数人在被逮捕后或被处决,或在流放途中丧生,或在新居住地因恶劣条件而死亡。

裁决生死的独裁者

苏联的各级领袖,尤其是斯大林,成为了法律的化身。

斯大林及其追随者在上报的名单上随意签字,决定着无数人的生死。例如,1937年11月22日,斯大林、莫洛托夫、日丹诺夫一次性核准了1352人的判决;12月7日,核准2397人的判决,其中2124人被枪决;1938年1月3日,莫洛托夫、日丹诺夫、卡冈诺维奇和伏罗希洛夫核准2770人的判决,2547人被枪决。

地方领导人如赫鲁晓夫在乌克兰、贝利亚在格鲁吉亚也拥有类似的权力,他们的决策使得更多人陷入了悲惨境地。

法院形同虚设

法院在大清洗中沦为了形式主义的工具。

对于重要“犯人”,通过设立特别法庭、军事法庭进行审判,但这些审判大多是走过场。在审讯过程中,普遍采用体罚和精神折磨手段,迫使“犯人”认罪。许多人在不公正的审判下被定罪,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保障原则被完全无视,司法的公正和尊严被践踏得体无完肤。

军队暴力镇压

军队也参与到了清洗行动中。

例如,在“卡廷事件”中,伏罗希洛夫领导的军队执行了对两万多波兰军官的处决。军队本应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力量,却在大清洗中成为了实施暴行的帮凶,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大清洗的残酷性和破坏性。

践踏人性与法治

封建连坐制:无辜者的陪葬

叶若夫签署的命令开启了封建连坐制的黑暗篇章,被清洗领导人的家属,包括妻子儿女,都遭受了同样的命运。柳京、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加米涅夫、托姆斯基、沃兹涅先斯基、图哈切夫斯基等众多人物的家庭无一幸免。他们的亲人或被枪决,或被判刑,或在狱中受尽折磨而死,或流离失所。

1938年,大量婴儿被从判刑母亲手中夺走,劳改营中也有众多儿童和孕妇挣扎在生死边缘。这些无辜的妇女和儿童成为了大清洗的牺牲品,他们的遭遇令人痛心疾首,充分展现了连坐制的残忍和非人道。

未成年人同罪

1935年的规定更是违背常理,将12岁以上未成年人视为成年人一样追究刑事责任,甚至包括极刑。这一规定无视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无数青少年的青春被扼杀,他们在本应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年纪,却被卷入了残酷的政治迫害中,这对苏联的未来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定额捕人杀人

内务人民委员部根据所谓的计划指标,向各地分配被枪决和判刑的人数限额。地方机关为了完成任务,不择手段,甚至开展清洗竞赛。例如,高尔基州原定清洗4500人,实际清洗9600人后仍嫌不足,要求追加5000人名额,其中枪决3000人;鄂木斯克州在短时间内处决人数远超规定,叶若夫还进一步要求追加大量处决名额。这种按定额捕人杀人的做法,将生命视为可以随意处置的物品,完全违背了基本的人权和道德准则。

司法沦丧:“有罪推定”和“以言定罪”

1936年苏联宪法虽宣称保障公民权利,但在实践中却成为一纸空文。内务部“三人小组”仅凭证人证言就可判定一个人的命运,许多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被定罪。叶基夫的副手弗里诺夫斯基在远东审阅材料时,随意标注“处决”,导致大量无辜者被冤杀。这种有罪推定和以言定罪的做法,使得司法公正荡然无存,社会陷入了恐惧和混乱之中。

全方位破坏与长期的伤痛

人才断层、扼杀创造、恐惧蔓延

斯大林通过大清洗消灭了老一代革命家和知识分子,代之以缺乏经验但绝对忠诚的年轻干部。

这些新干部在执行命令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导致苏联社会的发展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大清洗和秘密警察制度使得整个社会笼罩在恐惧之中,告密之风盛行,人人自危。人们为了自保,不得不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社会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法国作家纪德在1936年访问苏联时就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压抑的氛围,人们不敢表达不同意见,精神被高度禁锢。

权力集中叠加个人崇拜

大清洗使得斯大林的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成为了苏联无可争议的独裁者。党的权力被严重削弱,无法对斯大林形成有效制约。斯大林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将自己塑造为国家的绝对权威,对他的个人崇拜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例如,在大清洗过程中,他让叶若夫等人承担罪责,自己则置身事外,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崇拜的现象,严重破坏了苏联的政治生态,为苏联的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军队受损、国防削弱

大清洗对苏联军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大量优秀的指挥员被清洗,军队指挥体系陷入混乱,战斗力严重下降。在卫国战争前夕,苏军几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师团长,许多人缺乏专业军事训练。这直接导致了卫国战争初期苏军的惨败,如在苏芬战争中,苏军虽动用百万大军,却付出了近20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才艰难战胜弱小的芬兰。此外,清洗还波及情报部门,使得苏联在战争情报方面出现严重失误,斯大林对希特勒的进攻意图判断错误,苏军仓促应战,进一步加剧了战争初期的困境,使苏联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信仰动摇、理想崩塌、国家衰落

当人们最终认清大清洗的真相,发现这一切竟是斯大林在背后操纵,且与苏联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时,社会主义的声誉受到了极大损害。许多人开始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曾经激励无数人的理想信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崩塌。这种信仰的动摇逐渐蔓延,削弱了苏联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苏联的演变和解体埋下了思想根源。苏联在后期的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最终走向解体,大清洗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启示

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是一场用无数生命铸就的悲剧。

它以宏大而残酷的规模、复杂而黑暗的目的、多元而血腥的主体、残忍而反人道的手段,对苏联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破坏。这场灾难警示着我们,法治的缺失、权力的滥用、人性的漠视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能否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坚定不移地捍卫法治、人权和自由,是确保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的重要启示。

历史的伤痛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长鸣警钟。只有如此,人类社会才能向着更加公正、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来源:我是了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