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1978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综合局工作。1991年3月,我任布朗兄弟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投资战略部高级分析师。1995年我就职于奥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 Funds)
金钱交易并非是犹太人的专业,中国人在这方面同样精明。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10年基金规模增长15倍
Q
请简要介绍一下你在华尔街的经历。
我1978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综合局工作。1991年3月,我任布朗兄弟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投资战略部高级分析师。1995年我就职于奥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 Funds),目前出任该基金董事与总经理。在奥本海默基金公司,我具体负责管理黄金基金。黄金基金是奥本海默基金公司历史比较长的一只基金,最初募集资金约六七千万美元,经过10年运作,基金规模扩大到了12亿美元。
奥本海默基金公司
Q
这10年,至少有5年黄金价格不涨反跌,而你们基金的规模扩大了15倍,这里面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我管理的这只基金属于黄金基金,全称“黄金及其他稀有原材料和贵重金属基金”。这只基金的特殊性在于,它属于期货领域中的股票基金,黄金、铂金乃至其他稀有原材料铀、钯、锌、镍等等,我都需进行深入的了解。黄金期货价格的涨跌会直接影响黄金类上市公司的股价涨跌,因此,基金经理在研究公司股票的同时还要熟悉期货市场。
Q
中国市场把黄金归入有色金属,具体而言,你们这只特殊的黄金基金是如何操作的?
黄金基金的灵活性在于不仅仅投资黄金,也投资一些特殊原材料和稀有资源,比如钢铁,我们不投资一般的钢铁,只对特殊钢材感兴趣。全球没有几家钢铁企业能生产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的特殊钢材,我们的基金就投资于这样的特殊钢制造公司。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金基金设立的出发点就是“猎奇”。从供求角度看,如果一种商品是稀缺资源,一定会产生高价值和巨额回报,黄金基金就是要发现供需间的不平衡所带来的机会。
Q
期货市场的商品价格波动和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涨跌既同步又不同步,你在操作时如何把握?
相比股票市场,期货价格的动荡更大一些,期货投资者必须把握市场时机。比如黄金价格从250美元/盎司涨到700美元/盎司,如果你不卖,它又从700多美元跌回来。因此,期货市场实际上是一种零和游戏。但股票市场不是,股票投资要关注两个市场间的杠杆效应,比如黄金价格上涨1%,黄金类上市公司股价一般会上涨3%。
黄金生产企业和黄金价格通常有很强的相关性,由于企业生产成本相对固定,金价上升会使黄金生产企业的利润大幅上升,黄金类公司的股价也会随之大幅上扬。正因为如此,这几年我所管理的黄金基金净值的升幅远高于金价上升的幅度。
另一方面,黄金生产企业本身也有优劣之分,假设金价跌到250美元/盎司的低位,个人投资者投资黄金当然会非常心疼,但黄金生产企业照样能赚钱,高品位的黄金、丰富的黄金资源能令其开采成本低于100美元/盎司,250美元/盎司的价格当然能赚钱。因此,投资黄金生产企业的关键是看其生产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基金经理的选股水平。
Q
你所管理的黄金基金1995年至今业绩如何?
如果以费城黄金白银基金指数为基准:
10年期指数上升10%,黄金基金回报率为238%;
5年期指数上升165%,黄金基金回报率为310%;
3年期指数上升35%,黄金基金回报率为81%;
1年期指数上升28%,黄金基金回报率为60%;
从2005年年底到现在(2006年11月),短期指数上升了7.9%,黄金基金回报率为36%。
在理柏基金排名中,我们的黄金基金过去几年都被评为同类基金第一,最新排名中我们的黄金基金列第三位,排在前面的是两只几千万美元的小基金,而我们的基金规模达10亿。管理大基金与小基金的难度当然不一样。
从10年期看,我所管理的黄金基金业绩排名第三,因此在业内和投资者中的口碑还不错。机构投资者看重的是基金长期业绩回报,一只小基金偶尔一两年排名靠前不能说明问题,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排名前列。
Q
你是如何取得这样优秀业绩的?
任何一个好的投资人都要有自己的方法,照搬别人的一套,不会比前人做得更好。我做投资的优势在于:
第一、熟悉企业经营。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看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的书籍,工作后去全国各地调研了很多企业,所以对企业的具体经营很熟悉。这是我与华尔街其他量化投资者的区别所在。
熟悉企业经营是做好投资的基础,一些投资大师如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人都强调从企业最基本的东西入手,对行业和企业进行深入彻底的了解,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二、在美国留学期间,我专修的国际金融对我的投资帮助很大。采矿业是全球性行业,也就是说,这些商品的价格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什么差别,但企业所在的国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生产所需的成本高低不同,各企业的基本面千差万别。如果你对全球采矿业有深刻的了解,面对一个成熟的市场,能发现其中某些时候的非有效状态,就能获取超过一般水准的收益。
投资的超额收益绝大多数机会来自市场的非有效,如果市场总是很有效的话,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就没有了。正如你和别人同时看到一个赚钱的机会,这个钱你就赚不到了。你想赚钱必须很特殊才行。
我回国内演讲时总是强调一点:千万不要相信某人设计一个模型卖给你,你利用这个模型就能赚钱。一个模型如果仅一个人使用的话,可能还能赚点钱,如果10个甚至更多的人都在用这个模型,然后买卖相同的东西,赚钱的几率将大幅降低。一个人拥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特的投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十几年以前在布朗兄弟公司,我融合东西方的知识、自己创造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了一套动态投资分析法,这套方法经过10年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我的对手如果想战胜我,必须花点时间研究我的模型。我的模型中包含企业基本面分析及数据处理,并不局限于任何一方面。
Q
你刚才提到自己在国内的经历对投资的影响很大,能和我们谈谈吗?
国内工作的经历让我在人际交流上很受益。做投资免不了和人打交道,投资者要学会跟公司的老板或CEO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效沟通需要很多交流技巧,比如到国内企业调研,你就要判断老总对你有没有说真话,如果你认为他没对你说真话,你对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信心还足吗?要判断一个CEO,就要读懂他。要读懂人,仅仅依靠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是不够的,需要丰富的人际交流经验。
在国内工作的时候,我见过不知多少政府大小官员和企业领导,积累了丰富的沟通经验。在人与人交谈的过程中,首先要揣摩对方讲话时的信心,看对方是不是在闪烁其词,或者听了不舒服。如果对方谈话有较多的毛病,你对他的信心当然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国内的工作经验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除了技巧性的交易,在华尔街,没有五六年以上的投资经验是不可能管钱的。
Q
你的观点涉及到华人在华尔街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相当一部分华人在华尔街之所以从事量化交易或仅在后台工作,是因为文化差异不容易跨越,比如语言障碍。
谁都有语言上的障碍,我到美国二十多年了,也比不上美国本地人。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及逐渐积累起来的信誉,需要获得的是上市公司CEO或者是总裁的尊重,如果对方回答你的问题时闪烁其词,你应该马上就能感受到。
任何一个好公司的管理层都希望资深机构投资者拥有自己的股票,有些中小型公司明白我管理的黄金基金不轻易买低质量的公司,他们试图以能被基金持有作为市场推介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公司CEO就必须向我说老实话,提供给我持股的信心。
我觉得这是一种动态的互动,有些公司的老总见了一次后,我就再也不想见他,就是他反复求我,我也不想拥有他公司的股票。在中国肯定也是这样,如果你对一家公司的感觉非常不舒服,以后肯定会尽量回避这家公司,当然不会投资这家公司。
Q
现在在华尔街像你这样有特点的华人基金经理还不多吧。
我想应该会逐渐多起来。我第一次回国的时候,人们几乎不知道基金经理是干什么的,现在人们都知道基金经理就是管钱的,而且收入还很优厚,因此是一个热门的职业。
这个位子也不是好坐的,竞争很残酷。没有能力,别人不会给你机会。一旦坐上去,业绩不好,一两年老板还能容忍,再不好的话,老板肯定会让你走人。就以我们公司来讲,已经炒掉不知多少人了。
在美国,包括华人都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没有业绩就没有机会。
Q
你交易频繁吗?
不频繁,我的换手率在同行业中是较低的。在市场最动荡的一年,我的基金年换手率超过100%;最低的时候,年换手率刚刚超过15%。
换手率频繁与否要视环境而定。假设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到800美元/盎司,根据环境判断,我觉得下调到600美元/盎司的可能性很大,与此同时,黄金生产企业的股价也很高,我判断会有一个巨大的回落,形势逼迫我缩减仓位,这样肯定会提高换手率。等黄金价格跌下来,你会发现机会又来了,再买进去。这样一来一回,换手率自然就上去了。不过在市场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提高换手率。
Q
即使是100%的换手率,在华尔街也是不高的吧?
这要看什么情况,在美国股市崩盘那年,换手率频繁不一定就是坏的;但如果换作平常年景,基金频繁换仓肯定有问题。如果基金经理在准确的时间作了一个准确的判断,提高换手率可以保护投资者,这是正面的。
本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作者:张志雄
来源:志雄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