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最后一任情妇回忆:他战败后敷面膜、染发,爱看酷刑求开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1:47 2

摘要:萨达姆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听了会先皱眉头:一半是恐惧,一半是好奇。说他是暴君吧,的确够狠,可要说他的一切都没有感情色彩,又觉得这人身上有点让人琢磨不透的地方。伊拉克战争的尘埃都落了快二十年,这个人和他的时代,还是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那个地方,没人能完全绕开。

萨达姆:一个金发女郎和独裁者的灰色爱情

萨达姆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听了会先皱眉头:一半是恐惧,一半是好奇。说他是暴君吧,的确够狠,可要说他的一切都没有感情色彩,又觉得这人身上有点让人琢磨不透的地方。伊拉克战争的尘埃都落了快二十年,这个人和他的时代,还是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那个地方,没人能完全绕开。

可今天说点别的。不谈铁血手腕,不先扯炮火和石油,咱们来聊一个萨达姆身边的女人——一个金发女郎。或者说,聊聊独裁者也是凡人,爱过,恨过,拧巴过。

2002年那个初秋,美国的一档电视访谈节目突然爆了。从屏幕里走出来的是个金发碧眼的女人——兰普索斯。她靠在椅背上的姿态松松垮垮,说起故事来慢条斯理,看着像地中海某个小镇上举着冷饮的姑娘,和伊拉克的干热、炮火、泥沙完全搭不上边。没人想到,这个和萨达姆搅在一起的女人,不仅见证过血雨腥风,还被卷进了命运的夹缝。

其实,兰普索斯算是个混血儿:亚欧的血统让她既有希腊人那种神经质的敏感,也沾了点阿拉伯式的热烈直率。她父亲是个有点倒霉的石油工程师,在伊拉克钻井,社交场合上认识的人三教九流。兰普索斯随他在伊拉克转了好些年,耳濡目染,多少对这个风沙里藏刀的世界有点了解。

1968年,兰普索斯初见萨达姆,那时候的萨达姆还不像后来的“国王老爷”,只是复兴党里上升势头猛的小伙子。那天,两人是在一场气氛昏暗、烟雾缭绕的晚宴相识——那种有钱人为了找点乐子开的局,说是纺织业巨头请的客,莫名其妙稀里糊涂就把他们介绍到了一起。

不同于后来的冷酷、夸张,萨达姆那会还算得上急性子加温柔乡的结合体,而且一点都不掩饰对兰普索斯的兴趣。很快,两人就成双入对。萨达姆甚至给她起了个阿拉伯名字,沙克拉——有意思,意思正是“金发姑娘”。我猜在萨达姆心里,“沙克拉”大概就是一缕不属于尘土和沙砾的光。

但这里得说句实话,命运不太宠爱这些故事。喜欢归喜欢,兰普索斯的父亲一看萨达姆“黑名单”似的人物,又和政局摊上关系,还留着上一回刺杀前领导人的黑历史,吓得睡觉都打哆嗦。最终老父亲狠下心,拖着女儿逃去黎巴嫩,生拉硬拽远离了萨达姆的世界。到这一步,其实也算常态:多数人家破人亡要的就是个“及时止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父亲。

后来,兰普索斯被家里安排和一个阿拉伯商人结了婚。彼时的她,或许还时不时想起巴格达的沙尘和那双悲壮专注的眼神。但日子、油烟、孩子慢慢把回忆冲淡。普通人的幸福有时候说起来很简单:没人管你前尘往事,只要眼前无风无浪,日子就算“平安无事”。

可你以为往事就这样过去了?想得美。偏偏命运是个喜欢开玩笑的老烟鬼。没过几年,萨达姆成了大伊拉克说了算的头儿。他没忘记兰普索斯。据她后来回忆,萨达姆的占有欲那可是没得说的——世界可以不要,但“属于我的女人”哪怕藏到贝鲁特,他也要给掏出来。

于是,某一天,伊拉克那边的警察、特工突然找上了门。兰普索斯一家被押回伊拉克,她和前夫,不得不在萨达姆的威胁下当场离婚。后来,萨达姆出于“安全考虑”,让她嫁给了自家手下,却又不许这个手下碰她。像这种把女人当收藏品的逻辑,有点野蛮,更多的其实是扭曲——但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权力就是最大的话语权。

至于她的两个女儿,据说也被安排“嫁给”萨达姆的手下,但待遇可就没那样“特殊”了。对于这两个女孩,萨达姆倒没有太多“占有”心思,更多像是完成某个任务罢了。讲真,这事要是放在今天,八点档连续剧都不敢这么编。

从那以后,兰普索斯几乎成了萨达姆的影子。身份是情妇也好,人质也罢,总之没离开过他身边。她亲眼看着这个男人从容、冷静到崩溃、失控,甚至在海湾战争惨败时,夜深人静搂着头哭,说“科威特被抢了”。那眼泪是真是假?鬼知道。但兰普索斯记得,战后萨达姆的头发白得惊人,于是他天天要染发,好好的皮肤还得让侍女捧着面膜精致伺候。

说来也怪,兰普索斯嘴里,萨达姆是个复杂得让人头皮发麻的人。有时候,他酷爱看仇人被折磨的录像,兴奋得像孩子拆快递。晚上喜欢窝着看《教父》小说,背景音乐就转着那首《午夜陌生人》。宠物选了瞪羚,时不时自己挑一只宰来吃——到底是无感?还是权力者一种近乎变态的征服欲?连兰普索斯自己都说不清。

说点“八卦”,萨达姆骨子里就喜欢金发。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个阿拉伯女人,偏又非得染成一头金色。坊间流传,德裔的“加玛玛”也做过他的“秘密夫人”。世人看到的,只有权力的铁血和残忍,可倒在他怀里那一刻的女子,就是另一种风景。

兰普索斯有个本事,天生愿意把故事讲出来。萨达姆被推翻、被捕,她正好脱身,干脆把自己当年经历写成书,远销十几个国家。有人说她“蹭热度”,也有人好奇她究竟在那个男人身边看到了什么。她说,萨达姆其实很爱美,“总想留住年轻时候的自己”;她还坐实了一些老传言:萨达姆曾在自己宫殿里见过本拉登。那些镜头,有点像肥皂剧混杂进真实的血腥——可惜,历史从不怕矛盾和不合逻辑。

说到底,兰普索斯没有像别的女人一样遁于无踪。她始终在镜头前讲述她的故事,有人说她勇敢,有人骂她忘恩负义。可对她来说,大概只有自由才是最终属于自己的“出口”。

很多人问:这些独裁者的传奇,到底有多少真情?咱们信多少?其实谁都难说。夏天悄悄过去,旧照片泛黄,伊拉克的风沙还在吹。那些住在权力深处的爱情与仇恨,终究只有当事人才晓得是真是假。可能,连他们自己都忘了当初的心,活成了后来彼此都认不出的样子。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