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病友确诊癫痫后会陷入焦虑:“是不是这辈子都要被疾病绑住了?” 其实大可不必 —— 癫痫本质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只要坚持科学方法,绝大多数人都能稳定病情,正常工作、生活。这 5 个核心要点,是控痫的 “关键钥匙”,简单易执行,重点在 “长期坚持”:
不少病友确诊癫痫后会陷入焦虑:“是不是这辈子都要被疾病绑住了?” 其实大可不必 —— 癫痫本质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只要坚持科学方法,绝大多数人都能稳定病情,正常工作、生活。这 5 个核心要点,是控痫的 “关键钥匙”,简单易执行,重点在 “长期坚持”:
一、精准控药:让药物 “稳定站岗”,不踩用药误区
抗癫痫药的核心是 “维持稳定血药浓度”,这 3 点必须做到:
遵医嘱服药不任性:每天固定时间按量吃,哪怕数月没发作,也绝不能擅自减药、停药或换药 —— 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发作反弹,甚至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可用闹钟、分药盒设定提醒,避免漏服。
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建议每 1-3 个月查一次血药浓度,因为每个人代谢药物的速度不同,浓度过低控不住异常放电,过高则可能引发头晕、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需根据结果微调药量。
记好用药日记:记录服药时间、有无漏服、身体反应(如是否头晕、皮疹),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帮助精准调整方案。
二、规律生活:主动避开 “诱发雷区”,减少发作风险
癫痫发作常和生活习惯挂钩,做好这 3 点能大幅降低诱因:
睡够睡好:每天保证 7-8 小时规律睡眠,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避免熬夜、通宵 —— 睡眠不足会直接降低癫痫发作阈值,让大脑更易异常放电。
管理情绪不 “钻牛角”:焦虑、愤怒、过度兴奋等剧烈情绪波动会刺激神经,可通过散步、听舒缓音乐、深呼吸等方式及时疏导,避免负面情绪 “攒积”。
饮食清淡有节制:避开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少吃高糖、高盐饮食;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 B6、镁等营养素,辅助稳定神经),戒烟戒酒,不碰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
三、定期复诊:提前 “扫雷”,不等发作再补救
复诊不是 “走过场”,而是及时调整方案的关键:
固定复诊频率:病情稳定时每 3-6 个月复诊一次,若发作频繁或调整用药,需遵医嘱缩短间隔。
必做检查不省略:每次复诊建议做脑电图(监测脑电活动是否稳定)、肝肾功能检查(排查药物对身体的影响);必要时做头颅影像检查,排除脑结构异常变化。
主动沟通病情:复诊时详细说明近期发作情况(如频率、持续时间、诱因)、用药反应,医生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微调方案,把风险掐在萌芽阶段。
四、适度运动:选对运动方式,既强体质又稳神经
别因 “怕发作” 就久坐不动,适度运动反而能改善神经稳定性,但要注意 “选对类型、控制强度”:
推荐低强度运动:散步、太极拳、瑜伽、慢跑(速度适中)等节奏平缓的运动更适合,每次 30 分钟左右,每周 3-4 次即可。
避开高危运动:远离快跑、篮球、足球等剧烈对抗性运动,以及游泳、攀岩、蹦极等有坠落或窒息风险的项目(若想尝试,需在有人陪同、病情极稳定的前提下,提前咨询医生)。
运动中多留意:若运动时出现头晕、心慌、视物模糊等不适,立即停止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发作。
五、心态放平:不被疾病 “定义”,坦然接纳与管理
心态对控痫的影响远超想象,试试这样调整:
正确认识癫痫:它不是 “绝症”,而是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通过科学管理就能稳定,不必因此自卑或封闭自己。
和身边人坦诚沟通:适当向家人、同事说明自己的情况(比如 “我不能熬夜、喝酒,若出现短暂愣神请多包涵”),获得理解和支持,减少独处时的顾虑。
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中(如看书、养花、手工),避免过度关注疾病本身,让生活充实起来,反而能减轻焦虑。
控制癫痫没有 “捷径”,但也绝非 “不可能”—— 把这 5 点融入日常,变成像 “吃饭睡觉” 一样的习惯,就能逐步掌握控痫的主动权。
来源:神经内科许兰萍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