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始于政治,终于爱情,化为永恒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09:53 1

摘要:两千多年前西域的某个黄昏,满天彩霞将龟兹王宫染成琥珀色。为迎接远道而来的乌孙王的爱女弟史,年轻的龟兹王绛宾特设琼筵,款待宾朋。

塔里木盆地深处,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两千多年前西域的某个黄昏,满天彩霞将龟兹王宫染成琥珀色。为迎接远道而来的乌孙王的爱女弟史,年轻的龟兹王绛宾特设琼筵,款待宾朋。

绛宾目光扫过对面那个少女,心弦微动。他先弹奏了自谱的琵琶曲。弟史公主也应和一曲,纤指轻拢慢捻,怀中的琵琶便如被注入了生命。

随后公主翩翩起舞,似乎月光在她发间流淌,星辰在她眸中闪烁,丝路驼铃在她足尖摇响,绿洲清泉在她指尖流淌……世间万般美好,竟都汇聚于这婀娜的身影之中。

▲ 龟兹王宫中绛宾看着公主舞蹈(AI制图)

这一刻,他二人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这个传说今天已经难辨出处,但绛宾与公主的爱情却见诸史册,不容置疑,甚至西域历史也随之改写。

两千多年过后,昔日的王宫笙歌早已湮没于戈壁深处。但那惊鸿一瞥的心跳,琵琶弦上的清音,旋转飞舞的身姿,却在黄沙深处,记录着龟兹王一瞬倾心的刹那永恒。

(一)一场始于政治、臻于爱情的姻缘

公元前71年,龟兹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点。

这个扼守丝绸之路北道咽喉的西域大国,成为汉朝与匈奴争夺的战略要地。新任龟兹王绛宾即位前,龟兹曾依附匈奴,甚至杀害汉朝派驻轮台的校尉赖丹。

当汉使常惠率联军兵临城下时,继位不久的绛宾作出了改变国运的抉择——他主动向汉军请罪,交出杀害赖丹的元凶,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

▲西汉时期龟兹地理位置(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绛宾深知,在汉匈争霸的夹缝中生存,必须重新定位龟兹的方向。此时,解忧公主之女弟史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契机。

在汉朝与西域的外交上,乌孙以其强大的国力成为关键盟友。为联合抗击匈奴,汉武帝将楚王孙女解忧公主远嫁乌孙。解忧公主在乌孙生下一女,取名弟史。

这位兼具汉家与乌孙王室血脉的公主,自幼接受母亲悉心教导。她不仅精通诗书礼仪,更弹得一手精湛的琵琶,举止端庄,风华初显。

在解忧公主身边,有一位非凡的女性——冯嫽。她原为解忧的侍女,后嫁给乌孙右将军,常代表乌孙出使西域各国。

冯嫽十分赏识弟史的聪慧与气质,每次出访都特意将年轻的女弟子带在身边。她希望通过实地历练,让弟史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电视剧《解忧公主》剧照(图片来源:影视剧照)

当冯嫽率使团经过龟兹时,绛宾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扣留乌孙使团,向弟史表明心迹。

然而,这场始于政治考量的姻缘,却凝结出真挚的爱情。这便是文章开头的那个美丽传说——绛宾以龟兹音乐叩动公主的心弦,琵琶弦间,情愫悄然流转。

这段以音乐连接的爱情听来玄幻,其实并不偶然。龟兹向来以歌舞、古乐闻名。后来唐玄奘万里求经,经过龟兹,就曾写下“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八字。因此很多后世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就是此处。

汉元康元年(前65年),也就是绛宾与弟史婚后次年,这对璧人踏上了朝觐长安的漫漫旅程。

行至敦煌悬泉置(汉代丝绸之路上的官方驿站),简牍悄然记录下汉政府对龟兹王夫妇的盛情:堂上置八尺卧床张青黑帷帐,传舍门内专设贵人坐席,啬夫派两名官吏引导,尽显对这位汉家女婿的重视。

▲悬泉置的木简 (图片来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踏入长安城,龟兹王绛宾瞬间被眼前的画面震撼:宫阙林立,街坊井然有序,市场汇聚珍奇……汉宣帝隆重接见两人:亲赐弟史“公主”封号,授予绛宾龟兹王金印紫绶,并赏赐车骑仪仗、绮绣珍宝“凡数十万”。

尤为关键的是,宣帝特命协律都尉为其指导乐理,着太常卿亲授典章制度,让夫妇二人得以系统深入地学习中原文化礼仪。

归乡之际,汉宣帝赐弟史公主华美车骑,更馈赠了一支数十人的宫廷乐队及钟、鼓、琴等乐器。

这一馈赠,开启了中原与西域间首次大规模的乐舞艺术交流。时光变幻,沧海桑田,那融汇了汉韵胡风的古老旋律,仍在历史深处低回婉转。

(二)龟兹王夫妇的汉化改革

绛宾夫妇满载而归,一场席卷塔里木盆地的文化变革也就此展开。

新王宫拔地而起,其规制模仿长安未央宫。晨昏之际,“出入传呼,撞钟伐鼓”的中原礼仪之声,开始回荡在宫墙内外。随着精美丝绸与纺织技艺的引入,龟兹人的衣饰也悄然褪去旧颜,染上了汉锦的纹样。

绛宾与弟史长安之行后四年,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一段辉煌的丝路传奇就此展开。随着贸易通道的畅通,汉朝的移民、与商队如潮水般涌入西域,驼铃声响彻大漠,文明与货物在这条黄金通道上往来不绝。

位于要冲的龟兹,迎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它迅速超越楼兰、高昌与轮台,一跃成为西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街巷之间,钟鼓传响,衣冠礼仪皆效汉风。

《汉书·西域传》记载,早期西域的邦国都讥笑龟兹王绛宾的改革,讽其“驴非驴,马非马”。

然而,历史的风沙淘尽了这些短视的笑声。正是这些看似“不伦不类”的变革,深深滋养了龟兹本土文化,更在中原与西域之间,架起了一座前所未有的交融桥梁。

▲克孜尔石窟中龟兹王和王后形象(图片来源: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

二十年光阴悄然逝去,龟兹王绛宾的生命烛火摇曳将熄。最后的岁月里,汉王朝仍数次派太医穿越漫漫黄沙为其诊病。

此时弟史公主是否还在人世,史书并无记载。但那明艳的姑娘翩然起舞、深情的国王弦动琵琶,却如永不褪色的壁画,定格在历史深处。

绛宾给儿子取名“丞德”——寓意“承汉家德威”。后来岁月的黄沙掩埋了父亲的足迹,那个名叫“丞德”的孩子登上了龟兹王座。他坦然昭告天下:“我乃汉家外孙!”这一刻,绛宾当年的文化融合之梦,终于在儿子的誓言中得以实现。

(三)千年石窟壁画中的龟兹故事

龟兹文化正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一个缩影。新疆库木吐喇的石窟壁画便是例证:希腊太阳神驾战车巡天,印度雨神化灵蛇腾云,而中脊式构图则尽显汉墓风骨——几大文明在此奇妙共舞,流光溢彩。

▲库木吐喇第23窟主室券顶天相图(图片来源:龟兹研究公众号)

绛宾当年播下的文化融合种子,在时光沃土中深深扎根,终成参天大树。

克孜尔石窟第38窟那幅著名的“天宫伎乐图”,也是这场文化交融的见证。画壁之上,中原排箫流淌着悠扬古韵,波斯竖箜篌拨动着异域风情,印度塔布拉鼓敲击着古老节拍,不同文明的乐器共奏一曲天籁。

▲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天宫伎乐图(局部) (图片来源:龟兹研究公众号)

敦煌莫高窟飞天那飘逸流转的衣袂,其灵动的三道弯姿态,分明烙印着龟兹乐舞的记忆。

绛宾或许未曾预见,他开启的这条文明融合之路,竟使龟兹乐舞成为隋唐宫廷最炙手可热的流行风尚,其悠扬旋律甚至远播至缅甸,化作其宫廷中不可或缺的“龟兹部”。

夕阳熔金,静静涂抹在库车古城墙斑驳的夯土之上。两千年前汉式宫殿的残影,仿佛仍在倔强地呼吸。

遥想当年,绛宾与妻子弟史站在这片土地上,推行“出入传呼”的中原礼仪时,他们热切凝望的,不正是这般图景么?——让多元文明在碰撞中淬炼出华彩,让各族的血脉在交融中共生共荣。

本文系西北民族走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研究团队资助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22&ZD212)阶段性成果。

西北民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研究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阅读时代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