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东时间8月27日盘后,全球市值第一的芯片巨头英伟达交出了一份令绝大多数企业望尘莫及的业绩报告:季度营收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暴涨59%至264亿美元。
市场用1800亿美元的暴跌告诉我们,当一家公司被捧上神坛,它的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
美东时间8月27日盘后,全球市值第一的芯片巨头英伟达交出了一份令绝大多数企业望尘莫及的业绩报告:季度营收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暴涨59%至264亿美元。
然而,就因为数据中心业务收入411亿美元,比市场预期的413亿美元少了2亿美元,这仅占0.5%的微小差距,导致英伟达股价在随后两个交易日内暴跌,市值蒸发超过1800亿美元。
看似非理性的“理性”
表面上看,因为2亿美元的营收差额就蒸发掉1800亿市值,这简直像是市场疯了。但这更像是一场积压已久的恐慌情绪的集中释放。
资本市场从来不会讲感情,它只认可冷酷无情的逻辑。用一位投资者的话说:“就像你考了98分,但大家预期你能考100分,结果还是让人失望”。
今天的英伟达,卖的早已不是业绩,而是信仰。它的股价不是基于现在能赚多少钱,而是基于未来能“一直”以“超高速”赚多少钱来定价的。
当一家公司的市值高达4.3万亿美元,占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8%时,它就不再是普通企业。它成了整个市场的图腾,是AI故事的唯一主角,所有人都默认它每个季度都应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这2亿美元的缺口出现在哪里?数据中心业务。这是英伟达的心脏,贡献了超过88%营收的绝对核心。
如果问题出在游戏或其他边缘业务,市场可能眼皮都不会抬一下。但数据中心收入首次不及预期,哪怕只差一点点,释放的信号却是致命的:那些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可能在AI基础设施支出上开始变得谨慎了。
中国市场失守,增长引擎熄火
美国的一纸禁令,让英伟达最顶级的芯片无法进入中国这个重要市场。英伟达曾试图通过“特供版”H20芯片来应对,但财报显示,第二财季没有一颗H20芯片卖给中国客户。
这意味着英伟达在中国市场这个曾经占比接近90%的市场出现了空白。即使未来能够恢复部分销售,预计规模也仅在20亿到50亿美元之间,对一家季度收入四五百亿的巨头来说,远远不够。
被“军工化”的科技巨头
英伟达正在被“军工化”。当一家科技公司强大到能够影响国家战略时,它便不再仅仅是一家商业企业。
它的产品成为地缘政治的武器,出口受到严格管制,技术路线要服务于国家利益。就像军工企业一样,英伟达正在失去对芯片卖给谁、怎么卖的控制权。
这种不确定性是资本最厌恶的。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再只由市场和技术决定,而是多了一个“政治”变量。
美股AI依赖症,牵一发而动全身
英伟达的表现不仅关乎自身,更牵动着整个美股市场甚至美国经济。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AI数据中心支出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额已超过消费者支出,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大部分AI相关支出都流向了英伟达。Alphabet、微软、Meta和亚马逊已宣布今年将合计投入4000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其中大部分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将这诸多因素串起来看,画面就清晰了:一个被“完美预期”绑架的巨人,心脏业务出现了一丝杂音,一个关键市场因非商业因素面临崩盘,公司本身又被地缘政治拖入泥潭。
那份只差2亿美元的财报,不过是让所有人找到了扣动扳机的借口。市值蒸发1800多亿美元,不是市场的非理性抛售,而是一次理性的“风险重估”。大家不是在惩罚它这次考了98分,而是在怀疑它以后再也考不了100分了。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仍然看好英伟达。投行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认为:“世界上只有一家芯片公司在推动这场AI革命,那就是英伟达。”
他预计公司有望在2026年初达到5万亿美元市值。但即使是坚定的多头也不得不承认,英伟达身上的“完美主义”枷锁,正变得越来越沉重。
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忽视其在巅峰所面临的寒风。
来源:吃Bagel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