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航空出先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08:58 5

摘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钟声敲响,我们将目光投向曾经波澜壮阔的战争,空中迎敌是宁为玉碎之精神,以空间换时间,用年轻的生命书写最悲壮的史诗。

笕桥航空出先辈——外公的故事

——作者/陈锐

八十年光阴流转,烽火岁月渐行渐远,然而历史的回响依然震彻心扉。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钟声敲响,我们将目光投向曾经波澜壮阔的战争,空中迎敌是宁为玉碎之精神,以空间换时间,用年轻的生命书写最悲壮的史诗。

楔子:绽放在抗日空战史册上的火花

在重庆万州档案馆恒温柜中,1940年5月21日的《新华日报》正于数字修复仪下缓缓舒展。当"敌机七架遭我击落"的铅字标题与"梁山上空健儿大显身手"的副标题重焕光彩时,扫描仪的红外光斑轻轻掠过一旁陈列的日军机翼残片——那是日本轰炸机坠毁于忠县清和乡(今靳现乡)清和村马家嘴的铁证。档案馆内至今保存的《1940年5月20日击落敌机零件及附件清册》上,清晰记载着:

“手枪两支,敌机队旗一包,机关枪七架,轻机关炮一支,子弹二十五盘,零子弹半篓,机身机翼碎片(一堆)。”

透过这些冰冷的数字,我仿佛看见八十五年前的梁山机场:浓雾如铅,将拂晓揉碎成模糊的灰白。

外公韦殿材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一期,其时担任机场地勤教导员。外公戴着粗布手套拿着指挥棒,目光穿透硝烟望向天际。天空,我方战机与敌机正展开生死缠斗,每一次爆炸的震颤都让他掌心指挥棒微微颤栗,仿佛天地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颤抖。

凌云之志(1933-1935)

夔门启航

1933年7月的长江航道上,"民权号"客轮拉响的汽笛惊飞了三峡云雾。船舷边负笈东行的青年紧紧攥着黄埔军校录取证书,怀表链上系着的开县竹篾平安符随江风轻摆。二十二岁的韦殿材不会想到,这份黄埔十期交通科录取通知,竟会将他引向云海之上的别样人生。

笕桥淬翼

1934年外公转入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五期。

杭州中央航校的训练场上,霍克III教练机银翼割裂晨雾的瞬间,发动机的咆哮声改写了这个巴蜀青年的生命轨迹。他在日记中描绘首次单飞:“八百米高度俯瞰钱塘江,水陆分界线像母亲缝制的蓝白被面,机身稍侧翼时,整片吴越大地便在舷窗中徐徐翻转。”这份对飞行的诗意感悟,见证了韦殿材在笕桥航校五期甲班的飞行履历。

生死迫降

1934年深秋的豫北平原,正在执行转场训练的外公突遇燃油告罄。发动机渐弱的嗡鸣声中,他果断选择新乡境内的黄河故道作为迫降场。事后赶赴现场的美国教官汤姆逊惊叹:"韦能够在砂石滩涂保持起落架完好,Beautiful "。

接下来两位驾着修复的战机穿越五里芦花荡,暮色把他们的影子描绘成展翼雄鹰的形象。

后来,由于任务发生变化1935年又转回黄埔十一期交通科。1937年10月毕业之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外公韦殿材黄埔军校毕业后,先到成都航空委员会政治部作宣传干事,后调入梁山机场空军总站。

地勤史诗(1938-1943)

雪中送炭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梁山机场于1938年9月首先迎来了苏联航空志愿队9架截击机。

1939年秋的梁山机场,苏联DB-3轰炸机群降落的轰鸣掀起了声浪的漩涡,热浪卷飞泥土弥漫着天空。

外公是地勤教导员,恰逢援华航空队机师科瓦廖夫调试陀螺仪。“达瓦里希!”苏联人用布满油污的手比划着汉中方言,不同肤色的军人望着跑道尽头燃烧的晚霞,在扳手与螺旋桨的交响中缔结起战友情谊。

当年,外公和其他地勤机械师一起正在维修检测DB-3远程轰炸机,其中有一架是库里申科的驾机编号:9226。

1939年8月14日,库里申科率领机群奔袭日军汉口机场。在武汉上空与敌机相遇。在击落5架敌机后,库里申科的飞机左发动机被击中,他用单发坚持飞行至万州,选择在万县陈家坝地区长江江面迫降。两名战友游上了岸,负伤的库里申科却壮烈牺牲!(《重庆政协报》2015年7月24日报3版〈抗战时期的梁山机场》)

寒星闪烁的夜晚,维修棚里的弱光映着外公祭悼库里申科的侧影,他还记得那架9226的飞机。

库里申科的墓在万县西山公园内。

五·二〇大捷

1940年5月19日子夜,探照灯光束如银色长矛刺破雾障。外公及机场地勤人员与数百民工抢修被炸出六处深坑的主跑道,独轮车支轴发出的吱呀声与空中飘来的《凌云御风去》(抗战时期空军军歌)旋律奇妙共鸣。

当李文庠中队在破晓前完成秘密升空时,外公倚着牵引车仰望战鹰刺破云层的英姿——这是地勤人员特有的自豪:他们的指纹烙在每颗铆钉上,体温捂暖了每寸混凝土(机场跑道1938年9月才建成混凝土跑道,以前是泥土跑道)。

1940年5月20日,日军以两架侦察机为前导,引导27架轰炸机空袭梁山机场。敌机由于前一晚才轰炸了梁山机场,以为我机无法从机场起飞,其侦察机向轰炸机发出空中无中国空军战斗机的错误信号。哪知中国空军将计就计,连夜在被炸的跑道上修复出一条宽30米的跑道,以单机起飞方式,埋伏在机场上空。随后日机到来,空中的中国战机 如同盛开的花朵,绽放出绚丽的火焰——5•20梁山空战中方大胜。

5•20“梁山空战”,根据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空军战斗要报》记载:此役,我空军一共击落敌轰炸机3架、侦察机1架。

这是抗战期间,中日空军在梁山上空交战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也是中国空军在梁山空战中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空战结束后,参战飞行员都受到嘉奖。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空战岁月里,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的飞行员们与担任地勤的外公结下了深厚情谊。闲暇之余,他们突发奇想,用历史人物和日常用语设计了一套别具一格的陆空联络密语。他们将梁山机场戏称为“宋江”,广阳坝机场唤作“刘备”,把给战机加油称作“喝茶”,飞机降落则笑称“住店”。这套密语既生动有趣,又便于在紧张的战斗中快速传递信息。每当需要第四大队前往梁山加油,再转至广阳坝降落时,联络员便会用密语传讯:“关公,宋江请你喝茶,刘备请你住店。”这种密语说法,真的是“浮生叹,浪淘沙,淡看烽烟,一盏青茶”。成为特殊岁月里的一段佳话。

家国同心

琴心剑胆

外公的偶像是在黄埔军校第九期的学长——刘粹刚。刘粹刚于1931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九期步兵科,后于1934年2月从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毕业。

外公曾是黄埔十期学员,后录入中央航空学校,是第五期学员。外公和刘粹刚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学习过。

外公生前讲过刘粹刚和许希麟小姐的英雄爱情故事。许希麟出身在杭州书香门第,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在临平的一个小学当校长。刘粹刚和许希麟结合是铁翼与书卷的交响‌!是刚柔并济的美好。正是偶像级学长的影响,外公爱上并迎娶了毕业于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时任开县临江小学校长的许德馨为外婆。家里至今还珍藏着外公外婆的红色绸缎结婚证。

婚礼仪式在梁山县空军新生社举办。结婚证上毛笔写有“恭请郭汉庭先生证婚”、“ 证婚人郭汉庭”,后面有印章。郭汉庭曾担任国民党武汉空军司令官,指挥了包括四二九空战在内的多次对日作战,曾取得“武汉空战大捷”。

精神图腾

刘粹刚是一位叱咤风云、名震中外的"飞将军",击落了日机十一架。是击落日机最多的飞行员,人称“空中赵子龙”,是中国航空史上名垂青史的抗日英雄。1937年10月25日在江西高平县飞机迫降时牺牲。后来许希麟写了一篇《念粹刚》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空军》杂志第十四期上,编入了台湾学校国文课本中。1990年,时隔几十年后,75岁的许希麟跨越海峡来到南京祭奠。在刘粹刚墓前,她献上了亲手书写的条幅,那是王昌龄的《出塞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刘粹刚永恒地活着,连同他与许希麟不朽的爱情。

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宏大叙事中,外公只是战时一名默默无闻的地勤人员。然而,国难当头,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尽了一份匹夫之责。无论是古今中外,还是庙堂江湖,那份济世之心、家国之情,始终是人类共通的情感纽带。80多年过去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虽已远去,但正义与公理的光芒,却永远长存于人类的内心深处,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尾声 云端家书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外公、外婆回到了开县,双双从事教书行业。外公先后到开县新浦中学、开县中学、温泉中学教书和教务工作。在学校期间,外公还管理学生宿舍,工作繁琐,任劳任怨!

据党史学者杜之祥回忆,韦殿材任教期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风骨——清晨带领学生列队操练时,他挺拔的脊梁仍如当年托举游标卡尺测量战机时那般刚直;曾是临江中学和西街中学校长的刘仲玺回忆起还是学生时,外公是他的老师。当年管理学生宿舍,那份在梁山机场锤炼出的严谨细致,让数百学子感受到了秩序的力量;历史研究学者张金河老师回忆道, 有一次在温泉中学,在簌簌落叶中看到那个被秋霜侵染了双鬓的韦殿材,“文革”时期正在打扫学校的卫生。曾经校准战机的双手握着扫帚,丈量着三尺见方的水泥地,让每片落叶都归位于时光该有的秩序。学生们不会知道,他躬身清扫时绷直的腰线,仍保持着笕桥航校队列训练的标准弧度。

外公学了英语,在笕桥航校和美国教官对过话。后来韦殿材平反后八十年代初在开县中学、梁平中学、镇东中学代教过英语课。

1998年外公去世。外公、外婆的合墓建在开县南山上,秋风轻拂着青石墓碑上的联语:“笕桥航空出先辈,临市女校留后思”。黄埔同学会会长吴纯青代表重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开县联络组前来敬悼,并送上诗一首《悼念韦殿材老师》。


学长辞世,音迅突然。韦老弱冠,翩翩一员。
考入黄埔,十期入伍。中央航校,五期甲班。
飞行生活,艰苦磨练。飞虎来华,战局有变。
转入十一,结业调迁。成都航委,首任宣传。
后调梁山,监护机场。与敌对恃,日夜劳艰。
日机轰炸,一日数遍。保我机场,起飞挂弹。
韦老坚持,将近六年。普通平凡,伟大贡献。
光明磊落,忠诚可鉴。保我后方,人员平安。
后来坎坷,时代误会。回头一笑,无悔无怨。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殚精竭虑,教育化贤。
育女有方,治家勤俭,忧国忧民,常系心间。
读书交友,快乐淘然。耄耋辞世,晚年舒坦。
噩耗传来同学惊,忆及当年苦征程。
敬颂生平遂心愿,缅怀学长交谊情。

在与外公同时代的老人交谈时,头脑里浮现出外公当年的风采。

外公年轻时身着军装英雄威武,他们颇多赞誉。每当这时,我眼前就出现了外公英姿勃勃的形象,他大踏步地走出了开县东街(外公家开办的裕生号商铺,地址在老城东街幼儿园正对面),走向他未知的世界。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外公曾辗转重庆、成都、梁山等地为抗日报国尽军人之责。至于具体做了些什么,我现在才追悔以前没有向外公打听。外公走了,可我常常还觉得外公就在身边,还在他那间小屋里读书看报,外公爱看《参考消息》和《黄埔》杂志,有时还作摘抄和勾划。桌子上还放着他的老光眼镜,一堆叠放得整整齐齐的报纸,以及一些常用药瓶。当我轻轻擦拭外公遗留的老花镜时,仿佛回望那些凝固在历史长河中的峥嵘岁月。飞机像是奔向未来的银色箭矢,拉长的尾迹云犹如时间划过的刻度,在冲天而起的战机轰鸣声里,都跃动着当年笕桥学子传承的云霄热血。

202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伟大纪念日。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们缅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铭记无数先辈用生命捍卫的国家尊严与民族荣耀。现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蓬勃开展,我有限的笔墨不能还原外公当年的情形。我只能用缅怀的心情向所有抗战英烈,及为抗战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来源:勇哥读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