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南疆 英烈之七十九:雷场带路血染袍——记138师412团王殿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6:51 1

摘要:遥想当年,边境起风云。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代热血青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气吞山河、威震敌胆,打出了国威、军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到祖国边疆的土地上。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

上图:杨凤海将军题

老山对联:“碧血洒南疆,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艰苦守边关,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故取名“碧血南疆”。

遥想当年,边境起风云。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代热血青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气吞山河、威震敌胆,打出了国威、军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到祖国边疆的土地上。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血燃烧的忠魂,都有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他们曾经的欢笑与关爱,虽已化为尘土,但他们的精神与爱,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怀念不仅是对情感的寄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怀念。

上图: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英烈墙

上图:王殿国烈士的名字镌刻在英烈墙本张图片第6组第18排

王殿国412团4连3排7班战士,山东省栖霞市苏家店镇赵格庄村人。1965年11月出生,1983年11月入团,1985年1月入伍,1985年3月随部队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1985年6月3日在八里河东山35号阵地主动请战,为团侦察排出击捕俘任务带头引路,不幸触动跳雷受伤,前胸被地雷炸中47处弹片,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牺牲时年仅20岁。根据本人生前愿望和战场表现,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他追记三等功,骨灰存放在烟台市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王殿国出身农民世家,姐弟3人,他是老小,12岁时父亲去世,因家境困难,后来母亲无奈改嫁,好在姐姐是同村,日常生活只好由姐姐王殿香接济。王殿国在颠沛流离中长大,在磨难中成人,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深知生活的艰难。18岁时的王殿国已成长为一个黝黑壮实的小伙子,脸上总是带着腼腆的微笑。他为人正直,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有一种胶东汉子那种诚实耿直的精神。

1984年底,王殿国满怀报国之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王殿国踏进军营,随即被编入新兵连,在那里“研读”他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格军人的入门课。政治课中我军的性质、我军的宗旨、我军的传统、我军的纪律、党指挥枪的原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他精心听读、认真领会,渐渐地在心灵深处扎了根。练军姿靠墙壁,他常常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学队列动作,一招一式他认真得近乎刻板。学习轻武器射击,他从半自动步枪的构件组成、分解结合到射击原理和实际操作瞄准射击,做到熟练精通。王殿国训练刻苦,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军事技能,由于身体素质较强,还能经常帮助身体素质弱的战友提高军事技能。王殿国尊敬领导,爱护战友,公差勤务,积极主动,重活脏活,首当其冲,艰苦训练,精益求精。对自己要求严,很快就把自己磨炼成思想过硬、意志坚定、技术精湛的战士。

王殿国入伍时正值我云南老山地区硝烟弥漫,我军在夺回我国的固有领土老山、者阴山后,执行防御作战任务,打退了敌军的一次次反扑,参战部队的英雄事迹不断从前线传来。此时,王殿国参军入伍与参战的距离不再遥远。

新兵连训练结束后,王殿国被分配到4连3排7班。然而下到连队仅有一周时间,部队就接到上级命令,准备赴云南老山地区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王殿国闻讯主动写血书请战,坚定地表示愿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王殿国思想端正,以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入到临战训练中去,个人技术战术得到很大的提升。白天训练场上虽然骄阳似火,王殿国一招一式绝不马虎,他不顾满身的汗水湿透军装,不弄懂练熟绝不放手。经过勤学苦练,王殿国熟练掌握了全连所有武器的山地射击技术,学会了越野攀登,野外食宿,土工作业,埋雷排雷,搜索警戒,进入和撤离阵地,自救互救等基本功。

1985年5月26日,四连受命向作战地域开进,并于27日晚展开战斗队形,完成射击准备。王殿国随排坚守在八里河东山35号阵地,随之连夜加班,修筑工事和人员掩体。进入阵地后,王殿国把守卫祖国的领土当成他一生的荣耀,不怕苦不怕死,坚决灵活有效地完成连队和班排交给的各项任务。

1985年5月29日,团特务连工兵排到阵地前沿设障,连队要派人去指示位置,王殿国知道后,主动请战,缠着班长非要把任务抢过来不可,班长拗不过他,破例让他参加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王殿国亲自布雷30枚。

部队进入阵地后,工事尚在构筑中,5月31日凌晨,战斗打响了。在战斗中,王殿国与七班战友一起英勇抗击越军,击退敌人多次进攻,顽强守住阵地。一次敌人一发炮弹飞来,在哨位旁爆炸,气浪将王殿国推倒,尘土、碎石、弹片落满全身,他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石块,揉揉眼睛,二话没说,立即又去准备弹药,他要用更猛烈的射击,回答敌人的挑战。王殿国和战友们以快速精准的火力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在同敌人的殊死战斗中,王殿国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也许转眼之间,就会化作泥土,但他早已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祖国。他说,人活着可不能光想着自己,在死神面前,要保护战友,想着战斗的胜利,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在民族大义面前,我宁愿做一个肢体残缺甚至牺牲的卫国勇士,也不愿做一个贪生怕死的懦夫。我要英勇杀敌,为祖国争光,为家乡争光,为全家争光!

王殿国在日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一个革命战士,应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阵地后,班里每次组织埋雷排雷,他都走在前面。在1985年6月2日的战斗中,王殿国与班里战友一起,毙敌1名,伤敌3名。

1985年6月3日,团直特务连工兵排再次来到35号阵地前沿布雷。连队需要派人为特务连侦察排前出捕俘带路,王殿国说:“我熟悉地形,我不怕危险,我去!”王殿国得到批准,行进途中,王殿国不幸踩响了越军地雷,身受重伤,同时受伤的还有特务连的两位战友。王殿国被弹片击中胸部要害,前胸部被地雷炸中47处弹片,造成气胸,当时已经不能说话。战友们立即将他救出雷区抢救,特务连副班长陶卫等几位战友将王殿国抬回35号阵地,在送往卫生所途中英勇牺牲。

王殿国是班里40火箭筒副射手,是大家的好兄弟。他负伤倒下了,带着遗憾,也带看微笑走了。想想这位入伍还不到一年的新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说的话,大家百感交集,滚滚热泪冲下了面颊。是啊!在危险面前,他仍然想到的是战友、是他人。王殿国热爱祖国,顾全大局,好学上进,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品德,给战友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战友情,在王殿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在清理烈士的遗物时,发现王殿国一封还没有发出的信,是写给恋人的。王殿国怕自己在战场上一旦发生意外,会耽误姑娘终生,主动向对象提出了分手。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啥情况都可能发生,为了你今后生活的幸福,我考虑再三,决定中断我俩的关系,因为我不忍心因为我的伤残或者牺牲给你带来痛苦。谢谢你对我的爱,即使我到九泉,也不会忘记你!”王殿国“祖国利益至上,他人幸福为先”的家国情怀,堪称楷模。

王殿国写在入党申请书上的铿锵有力的话语:“……我是祖国的儿子,人民的战士,是吸吮着祖国母亲乳汁长大的。我的理想是祖国繁荣富强,我的幸福是为人民鞠躬尽瘁。党叫我干啥,我决不讲价钱。我决心在战斗中去冲杀,血战到底。只要还有一口气,不管组织交给我任何任务,都要做到坚决完成,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王殿国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王殿国的姐姐王殿香是个农村妇女,虽然没有文化,但心地善良,听到弟弟牺牲的消息,心里不是滋味,立即背过气去,经抢救才缓过气来。她说,听到部队参战的消息,别人家里都是争先恐后去部队看望,告个别,回想自己当时丈夫有病,孩子正在哺乳期,没能去部队看望相依为命的弟弟一眼,现在每每想起,真是后悔不及,终身遗憾。王殿国的母亲王相英听到唯一的小儿子牺牲的噩耗,整天悲痛不已,不吃不喝,当时有个正在哺乳期的小女儿,因吸了母亲的火奶水,不幸夭折。真是孩儿一滴血,母亲满眼泪,烈士一腔血,亲人终生悲。烈士在战场上洒尽鲜血,报效祖国,烈士的亲人和家庭也做出了重大付出,他们虽然不是驰骋疆场的勇士,可是勇士身上有他们的力量。他们不是胸佩军功章的英雄,然而诸多的军功章都渗透着他们的心血。他们的名字没能写在保卫祖国的功劳簿上,但是他们的付出却熔铸在了保卫祖国的事业中。

上图:王殿国生前照片(蔡树俭收集)

上图:王殿国(后排左五)生前与连队战友合影(王殿香提供)

上图:王殿国(前排左一)生前与亲属家人合影(王殿香提供)

上图: 王殿国(中)儿时照片(王殿香提供)

上图:王殿国革命烈士通知书(王殿香提供)

上图:王殿国立功证书(潘旭成提供)

上图:王殿国烈士证书(王殿香提供)

上图:存放在烟台市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内王殿国烈士骨灰盒(李建国摄)(王殿国烈士骨灰因种种原因目前没有入土)

来源:英雄旗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