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事,几百年都说不明白。比如“莫须有”这三个字,早已不是一顶罪名那么简单,它像刀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有人说是国家的脸面碎了,有人说是一家人的腰杆被打断,可是命运的账簿从来没这么好算。岳飞倒下了,他的名字没死,他的骨肉却活成了漂泊的人。
莫须有:岳飞后人的漂泊与归途
有些事,几百年都说不明白。比如“莫须有”这三个字,早已不是一顶罪名那么简单,它像刀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有人说是国家的脸面碎了,有人说是一家人的腰杆被打断,可是命运的账簿从来没这么好算。岳飞倒下了,他的名字没死,他的骨肉却活成了漂泊的人。
今年三月,杭州的岳王庙又热闹起来。九百二十一年——算起来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早。庙里香烟缭绕,不少后人甚至远从大洋彼岸赶回来,只为站在石碑前,烧一柱香,说一句话,也许是悼念,也许是问候。血脉的东西,就是再隔多少年,也隔不断。
可要说“后人”,还真得岔开讲两句。当大部分人到庙里祭祖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韩国,岳飞的后裔也是成群的,光是族里能找到谱的就有五万多,还出过朝鲜王朝的开国元勋。这怎么就生根发芽到那去了?这个问号啊,一直横在不少岳氏孙辈心头。
往回捯饬,还得说回八百多年前。
风波亭,一场冤案成了死结。那会儿,南宋的江山已经是摇来晃去了,老百姓水深火热,岳飞顶着个“中兴名将”的名头,在江湖上是大英雄,家里却不安生。最后功高震主,朝里那些见风使舵的,唯恐他太过耀眼。岳飞父子一道,被“莫须有”害得死于非命——倒下那一刻,真冤,也真凉。
可最苦的,还不是台面上刀光血影,而是背地里拖儿带女的家眷。他的妻子李娃,几个孩子,一夜之间家毁人亡,被贬到没人烟的岭南——不是啥风景名胜,而是真能把人折磨怕的鬼地方。当年宗室流放那叫个苦,住着破庙,吃着施舍,官府还时不时做点文章。李娃拖着囊中羞涩的日子熬下来,度过了最黑的十年。
十年后,等到朝廷换了脸色,宋孝宗一声令下,才总算让岳家人翻了案。李娃回了点故土,却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风里雨里的。这帮活从小卷进风波的人,骨子里的情绪,只有爬出来才懂。不管红案白案,就那一点点温情,都是熬回来的。
岳飞子女多,命运也不见得就一锅端。
大儿子岳云,年纪轻轻跟父亲上沙场,本事本胆,说好听点是岳家龙种,但挡不住天意弄人。一块儿死了,没机会留后。次子岳雷,倒是命硬些,熬过流放,后来在江苏丹阳留下骨头。三子岳霖,是流亡后站出来的一条“筋”,不是打仗的命,偏偏做了个家庭史的修补匠,东奔西跑,访老部下,抄家书,其实是一辈子围着那个被冤死的父亲打转。人老了,心事也老了,等要走的时候,特意把“收拾山河”的重担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岳珂。
岳珂没辜负。“金佗稡编”这一套卷宗,到今天还能见到,都是两代人磕出来的心血。世道变了,人没变。往下传着传着,这一 脉岳氏家族分布四海,说兴盛,也说漂泊。
剩下那几个孩子,命运更淡。有的只在家谱里留个名字,像岳霆、岳震,那一代的小儿子,小时候就被风头压制,长大不过是个小地方官,最后消失在湖北黄梅一角,也没人再多问。有的女儿,嫁了人,就算断了和“家族线”的关系,史书上多半一笔带过。
不过,一个家族真正的波折不是在故土,而在流亡的路上。
据说,岳飞五子岳霆的后裔,后来为避事北迁,跨过山海关进入“异乡”。在扎根东北的那些年,他们跟女真人混起了日子,久而久之,岳家血脉就这样慢慢变成了一种“杂糅”的东北风味。到了元末,有个叫岳阿罗不花的,倒真混了个千户将军的位子,居然带着人马迁去了如今的朝鲜东北部——咸镜南道,也正是李成桂的地盘。
一说到李成桂,这许多老茶客就乐了。换做邻国朝鲜的王朝祖先,怎么就和岳家扯上干系?
其实,岳家后裔那会儿早在边疆混成了汉人头脸兼女真部族头目,李成桂这样的大人物,很乐意结交同样出身复杂、“懂武”的朋友。直到后来,李成桂起兵造反搞王朝,岳家这一脉最能打的“李之兰”——这名字其实中间早就“脱胎换骨”了——成了随之拼命的左膀右臂。
那场跟倭寇和女真对抗的混战,不是一部正经史书记载能道尽的凶险。说得简单点:李之兰杀过头目,救过王,又屡立战功。最后李成桂称王的时候,岳家后人已然名列开国功臣。恩宠官帽戴了一溜,一直到后世还把他供上祠堂,年年祭祀。
但身份这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怕传到今天,韩国的青海李氏后裔也没真正把自己当成别人家的人:每一代都耳提面命“我们是岳飞的后裔”,老祖宗是中原英杰。你说,这是不是祖传的执念?
到了新社会,认祖归宗成了不少家族的心病。二十一世纪初,有一位岳飞后裔,名叫岳朝军,做过任谁都觉得“麻烦”的事:托人翻资料、跨国拉家谱,飞韩国、日本,还有美加港澳——全是为了找那些失散的血脉。
韩国青海李家的会长李完性,是个极讲究的人。他不仅带头修祖坟,还逢年过节自己张罗祭祀。2000年岳朝军去韩国,一见如故,两家人热泪盈眶。春秋两季的典礼还非得有“宋戎装”、“武舞”,演给先人看,也让子孙记在心上。
2013年岳飞诞辰910周年,李完性特地带着韩国宗亲飞到杭州,换上古装,舞枪弄剑。一个“外族”家族,骨子里却不曾松懈,守着遥远的忠烈遗风。镜头里,一个叫李喜重的青年,中文磕磕绊绊,却想讲明白家传的悲壮。
当然,血脉千转、岁月辗转。历史走到了今天,海内外的岳飞后人已经有了各自的生活。有的人在杭州有商铺,有的人在首尔做公务员,却都逃不过“先人”的影子。2022年,岳王庙祭祖用起了直播,韩国的岳家孙辈就在电脑前端坐,遥遥致哀,心里还盘算着:改天疫情结束,一定要去杭州看看。
我有时在想——一条从安徽、河南起步的家族,被一纸“莫须有”甩上千里,几百年后反而从东边归来。忠和孝,只是古书里的标签,还是根植在血里的一根刺?千秋万世,多少人被历史波涛冲散,又有多少执念,就从他们的名字里传下来?
我们有时觉得命运如戏,其实命运比戏剧更残忍。几百年才团圆的一家人,总有人在记得,总有人还在路上。谁又能说,哪一天不会在祭祀的烟火里,再认出彼此的脸?
来源:博学的糯米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