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唐是七言律诗艺术深化、风格多元化的关键时期,诗人们在盛唐高峰后另辟蹊径,或沉郁顿挫、或精工锤炼、或平易流畅、或奇崛险怪,将七律的表现力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
中唐是七言律诗艺术深化、风格多元化的关键时期,诗人们在盛唐高峰后另辟蹊径,或沉郁顿挫、或精工锤炼、或平易流畅、或奇崛险怪,将七律的表现力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
那中唐水平最高的10首七律都是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这些诗代表了中唐七律的最高成就,兼顾思想深度、艺术创新和流派代表性。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被誉为中唐怀古七律的压卷之作。
此诗前四句以雷霆万钧之势,浓缩西晋灭吴之战史,“下益州”、“黯然收”、“沉江底”、“出石头”,动词精准有力,画面感极强,展现历史巨变的必然与无情。
后四句陡然升华,从具体史事跃入千古兴亡的浩叹,“人世几回伤往事”道尽历史循环的苍凉,“山形依旧枕寒流”以永恒自然反衬人事短暂,意境雄浑苍茫。尾联“四海为家”暗讽藩镇割据,“故垒萧萧”以衰飒秋景作结,以景代情,含蓄深沉地警示统治者勿忘历史教训。
全诗气象宏阔,立意高远,语言精炼警策,对仗工稳,熔历史、哲理、现实于一炉,体现了中唐七律的厚重与深刻。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此诗是柳宗元贬谪柳州后寄赠同贬友人的血泪之作。
此诗首联破空而来,“接大荒”、“正茫茫”奠定全诗愁苦压抑的基调,将个人遭际融入荒远险恶的南国环境。颔联“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是神来之笔,赋风以“惊”、赋雨以“密”,用“飐”、“侵”等极具力度的动词,描绘出狂风暴雨肆虐芙蓉薜荔的景象,既是眼前实景,更是政治迫害的象征,惊心动魄。
颈联“岭树重遮”写阻隔之深,“江流九回”喻愁肠百结,空间感与情感深度交织。尾联直抒与同道隔绝的悲愤与孤独。
全诗意境凄迷险恶,情感沉痛郁结,象征手法精妙,对仗工巧,是中唐贬谪七律的巅峰,展现了七律表现幽愤之情的巨大张力。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体七律的代表作,以其平易流畅的语言和清新明快的意境著称。
诗人以游踪为线,移步换景。首联点明地点,勾勒湖面初涨、云幕低垂的阔大背景。中间两联选取最具早春气息的典型意象,莺争暖树、燕啄新泥,见生机之盎然;“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状春色之渐浓。“几处”、“谁家”、“渐欲”、“才能”等词语,准确捕捉了早春的微妙变化和诗人的细心观察。尾联直抒对白沙堤春色的沉醉。
全诗语言浅近自然如口语,对仗工整而不雕琢,画面清新明丽,节奏轻快愉悦,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老妪能解”的诗歌主张和七律表现日常闲适之美的独特魅力。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组诗中最沉痛的一首,代表了中唐悼亡七律的顶峰。
首联“闲坐悲君亦自悲”总领全诗,将个人生命短暂的悲慨融入悼亡之中,境界顿深。颔联用邓攸无后、潘岳悼亡之典,既伤妻亡无子,又叹悼词徒劳,典实切合,倍增悲怆。
颈联写死后同穴渺茫难期,来生再会更是虚幻,将绝望推向极致。尾联“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以鳏鱼不瞑目的典故,誓言以永久的痛苦和思念报答妻子生前的愁苦,字字血泪,至情至性,感人肺腑。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浓烈,结构回环往复,用典贴切自然,将夫妻情深与人生悲慨融为一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途中所作,是其七律中雄直悲壮的典范。
此诗开篇即如惊雷,“朝奏”而“夕贬”,对比强烈,道尽忠而见斥的愤懑与贬途之遥。“欲除弊事”、“不惜残年”二句,喷薄而出,刚直不屈之气凛然。
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千古名句,以“横”、“拥”二字状云海雪塞之险恶,既是眼前实景,更是政治高压的象征;“家何在”写失路之悲,“马不前”寓前途之艰,情景交融,境界苍凉阔大,蕴含无尽悲慨。尾联嘱托后事,沉痛中见决绝。
全诗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语言雄浑刚健,意象奇崛,对仗工整,典型体现了韩愈七律“以文为诗”、雄奇险怪的风格。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此诗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旷达之作,颈联更是千古传诵的哲理名句。首联直述贬谪之久、地域之荒凉,奠定沉郁基调。颔联用典精切,“闻笛赋”悼念亡友,“烂柯人”自伤世事沧桑、恍如隔世,含蓄深沉。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陡然振起,以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壮阔景象,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变个人身世之感为宇宙人生之思,境界宏阔,豁达昂扬,成为鼓舞人心的不朽箴言。尾联回应白诗,以“长精神”作结,显其坚韧乐观。
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由沉郁而达观,对仗精工,哲理与诗情完美交融,是中唐七律中理性光辉与昂扬精神的杰出代表。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李益此诗是边塞七律在中唐的绝响,充满历史沧桑感和忧患意识。
首联以“绿杨著水”、“草如烟”的明媚春景起笔,点明此地昔为胡人饮马之所,今昔对比暗藏。颔联“几处吹笳”、“何人倚剑”,以虚写实,渲染边境不宁、良将难觅的忧思,意境苍凉雄浑。
颈联“从来冻合”与“今日分流”对比,既写泉水解冻的自然现象,更深喻边境时弛时张的紧张局势。尾联最为警策:行人不敢临水照影,恐惊容颜憔悴,将边关将士的艰辛憔悴、忧时伤世之情推向高潮,含蓄深沉。
全诗写景壮丽,抒情沉郁,对仗工稳,用笔含蓄蕴藉,体现了中唐边塞诗的深沉特质。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漂泊者的哀歌。首联写旅程,“云开远见”带来希望,“犹是一日”又显漫长,矛盾中见归心似箭。颔联观察入微,“估客昼眠”反衬浪静,“舟人夜语”暗示潮生,以他人之态写旅途况味,细腻生动,对仗精巧。
颈联直抒胸臆,“三湘衰鬓”对“万里归心”,“秋色”衬“月明”,时空交织,将羁旅之愁、迟暮之悲、思乡之苦浓缩于工整对仗中。尾联“旧业尽”写战乱创伤,“鼓鼙声”惊破归梦,点明社会动荡是个人悲剧的根源,忧愤深广。
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典型反映了中唐乱离时代文人的普遍心境。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此诗是唐代怀古七律的典范,深具中唐沉郁之风。
首联点明贾谊谪居长沙的悲剧,以“万古楚客悲”奠定历史苍凉基调。颔联“秋草独寻”、“寒林空见”以萧瑟秋景渲染凭吊氛围,“人去后”、“日斜时”暗用贾谊《鵩鸟赋》典故,时空寂寥感浑然一体。
颈联翻案惊警,“汉文有道”却“恩犹薄”,直指明君亦负才士;“湘水无情”更添吊祭之悲,议论深刻。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呼应秋意,“怜君何事”似问贾谊实自伤,将千古文人失意之痛推向高潮。
全诗情景交融,用典无痕,对仗工稳,在历史反思中注入深沉身世之慨,典型体现中唐七律的理性深度。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著称。
首联以花开花落起兴,点明与友人别后经年,时光流逝之感顿生。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直抒对时局的忧虑,“春愁黯黯”则融个人愁绪于黯淡春景,沉郁低回。
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震烁千古的名句,上句写衰病思归,是常情;下句则陡然升华,因治下百姓流亡而深感愧对朝廷俸禄,将儒家仁政爱民思想化为最朴素也最动人的自省,彰显了古代良吏的崇高情怀。尾联盼友人来访,情深意切。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深挚,对仗工稳,思想境界崇高,是中唐七律中关怀民瘼的典范之作。
中唐水平最高的10首七律分享完了,这些诗深刻展现了中唐诗歌的多元风貌与艺术巅峰,为晚唐七律的高度成熟奠定了坚实基础。
朋友们,欢迎欣赏好诗,中唐的精彩七律除了文中这10首还有哪些?欢迎进行分享。
来源:驶向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