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显示,山西211录取率长期徘徊在全国中下游,但另一面——省内十余所“双非”院校正以特色化路径悄然崛起,从理工强校到医学高地,从百年老校到行业新锐,共同织就了一张多元化的高教网络。
提起山西,人们总想到“煤炭大省”,“文物宝库”,却鲜少关注其高教格局。作为中部人口大省,山西既无985名校坐镇,211高校也仅太原理工大学一枝独秀。
数据显示,山西211录取率长期徘徊在全国中下游,但另一面——省内十余所“双非”院校正以特色化路径悄然崛起,从理工强校到医学高地,从百年老校到行业新锐,共同织就了一张多元化的高教网络。
1. 太原理工大学
作为山西唯一的211高校,太原理工以“百年工科基因”稳居榜首。其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2004年合并太原工业大学后,成为山西首个拥有院士工作站的高校。
王牌专业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常年领跑华北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被称作“山西重工业人才摇篮”。
2. 山西大学
这所与太原理工同根同源的百年学府,曾与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并称“中国三大高等教育源头”。
虽在211评选中遗憾落选,但其物理学入选“双一流”学科,哲学、历史学等文科专业稳居全国前10%,“文理并重”的办学特色在华北独树一帜。
3. 山西医科大学
扎根太原的山西医大,是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大的医学教育中心。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通过率连续8年超全国均值15%,附属第一医院更以日均接诊量破万人次成为山西医疗“定海神针”。新冠疫情中,该校派出全省1/3的援鄂医疗队,被央视称为“黄河医学铁军”。
4. 中北大学
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创办的兵工学校,至今仍承担着国防科研专项课题。校园内矗立着“中国弹箭技术奠基人”刘鼎的铜像,特种能源技术与装备、武器系统与工程等专业实行“政审+双导师制”,毕业生多进入航天科工、兵器工业等央企,被称作“军工人才的晋北堡垒”。
5. 山西财经大学
在票号故里办财经教育,山财大深挖地域基因:会计学专业复原晋商“龙门账”非遗技艺,金融学开设“票号金融史”必修课。其毕业生占山西银行系统中高层的43%,2023年更是包揽全省CPA考试前十名中的六席,“算盘一响,黄金万两”的谚语在这里有了新注解。
6. 山西师范大学
虽主校区已从临汾迁至太原,但该校仍保留着“扎根黄土高原”的办学传统。教育学专业独创“乡村教师订单班”,学生需在吕梁山区的窑洞小学实践半年;历史系师生用10年编撰完成《山西古村落志》,把论文写在三晋大地上的教育理念引发《光明日报》专题报道。
当教育资源不再唯排名论,这片土地上的大学,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所谓名校,不仅是榜单上的数字,更是脚下土地需要的答案。
数据来源:ABC排名/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
来源:朝气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