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京东和华为这对“营销创新搭子”又来炸场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8:29 1

摘要:从官方的先期预热,到最终官宣惠英红代言,京东手机不仅贡献了自带破圈属性的“红的会赢”营销大事件,还因主打“听劝”而收获大众的广泛好评。更关键的是,京东手机以“红”作为核心符号,将惠英红老师名字中的“红”和华为全新产品主推的“红”色以及京东logo 的“红”巧妙

作者 | 杨阳 来源 | 顶尖广告

2025年至今,若要盘点最出圈的品牌营销案例TOP5,6月初京东手机邀请惠英红打造的“红的会赢”热点大事件,显然榜上有名。

从官方的先期预热,到最终官宣惠英红代言,京东手机不仅贡献了自带破圈属性的“红的会赢”营销大事件,还因主打“听劝”而收获大众的广泛好评。更关键的是,京东手机以“红”作为核心符号,将惠英红老师名字中的“红”和华为全新产品主推的“红”色以及京东logo 的“红”巧妙串联在一起的核心创意,在实现明星、品牌与平台之间的视觉与语义强关联的同时,也为品牌及产品带来了海量关注度、讨论度。

事实上,除“红的会赢”热点造势营销外,今年618前后,京东推出了“京东618夏日歌会”、“#萌的有一套#华为重磅新品周”等品牌大事件,以综艺、热点、新品等多元创意为切入点,助力华为实现“品-销-誉”跃升之际,摸索出品牌营销的新范式,也为行业树立起平台与品牌深度合作的全新标杆样本。

夏日歌会综艺IP+全链路运营,
打造“品销誉”一体标杆

京东618大促,品牌营销实则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各大品牌均使出浑身解数以抢夺大众注意力,品牌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成为特别的那一个,即破局同质化挑战?另一方面,当下用户注意力稀缺且短暂,品牌又该如何持续抓住大众眼球而不至于昙花一现,并最终实现可观转化?京东打造的 “京东618 夏日歌会”,用“娱乐IP+全链路运营”的组合,助力华为找到了破局之道。

在策略端,京东构建起“预热-爆发-维温”的全链路运营模式,让华为的品牌热度不“断档”。京东没有把歌会局限于“一场晚会”,而是将其打造成覆盖京东618全周期的营销IP。

具体来看,京东通过前期“阵容猜想”在微博、小红书等社媒平台蓄水,故意放出模糊的嘉宾名单,引发网友热议;

中期,京东则创新“1+N卫视直播” 模式,除了北京卫视主会场,还联动地方卫视同步播出,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同时在武汉地标摩天轮点亮华为新品nova 14广告,用“线下视觉冲击+线上直播”的联动,将华为品牌及新品热度推向高潮。

后期,京东则借助官方战报的传播,激发广大用户的二创热情,比如收集网友制作的歌会精彩片段合集在抖音投放,让整个夏日歌会的大众关注度、议论度一直延续到京东618大促尾声。

这种全链路运营的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显示,此次歌会斩获CSM35城收视率1.25%,成为同期晚会中的黑马;在小红书上,“京东618夏日歌会”话题更是一度冲上热点榜TOP1,相关笔记超10万条;品牌手机类目商详UV(访客数)同比提升1倍多,华为京东自营店铺新增粉丝数同比大幅增长,真正实现了“声量”向“销量”的转化。

在创意端,京东更是紧扣年轻用户的社交喜好,吸聚高净值客群。

年轻人是华为新品的核心目标人群,也是综艺内容的主要消费群体。京东精准抓住这一特点,在歌会中融入“阵容竞猜”、“云选歌”等互动玩法——网友可以在京东APP投票选择自己想听的歌曲,票数最高的曲目会被嘉宾现场演唱;同时,歌会间隙穿插华为新品nova 14的“人像拍摄”功能展示,嘉宾用手机拍摄现场观众,画面实时投屏到舞台大屏,既自然植入产品卖点,又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这种“娱乐+互动”的创意,让歌会不再是单纯的“品牌广告秀”,而是成为年轻人愿意主动参与、分享的社交话题。数据显示,歌会相关内容在多社交平台的阅读量超5.9亿,不少用户在评论区留言“被nova 14的拍照效果种草了”、“看完歌会直接去京东下单了”,印证了“娱乐IP+品牌”跨界模式的爆发力。

梦幻联动惠英红共创“红的会赢”大事件,
为华为创造全新的超级符号

根据华与华的超级符号理论,为品牌打造“超级符号”往往是抢占用户心智的高效途径。而京东“红的会赢”热点造势爆火出圈,不仅赢在京东足够“听劝”,令人好感倍增,关键是从营销视角看,京东恰恰赋予了“红”字多重含义。

它巧妙串联起三个核心元素:一是明星惠英红名字中的“红”,二是HUAWEI Pura 80系列新品主推的“红色”款,三是京东logo的“红”。三者结合,不仅诞生了“红的会赢” 这一自带出圈属性的谐音梗,更形成了“视觉+语义”双重强关联的超级符号。而这种符号化的创意,让营销信息变得极易传播——用户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华为新品;听到“红的会赢”,就会关联京东平台。

更关键的是,惠英红本身也是华为品牌的忠实用户,且形象亲民、愿意和年轻人互动,她在官宣视频中一句“我用华为手机很多年了,这次红色款特别对我胃口”,瞬间拉近了品牌与用户的距离,让华为、惠英红及京东的“三红组合”毫无违和感。

当然,好的创意也需要及时响应与快速落地,京东在这一点上展现了极强的执行力。6月 10 日,京东手机先在微博发布“听劝!你的‘红’要来了”的预热海报,用模糊的剪影引发猜想;

6月11日正式官宣惠英红代言,当天“红的会赢”话题便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同日,京东更联动16大场域官号(电脑、电竞、母婴、家电等)同步发布“大字报”,用统一的“红底白字”设计玩梗,形成“全域刷屏” 效应。

短短3天,“红的会赢” 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级,登上今日头条热榜TOP1;HUAWEI Pura 80系列新品红色款,在京东的预售量更是环比大增,不少用户留言“冲着这个梗也要买红色款”。

这场营销的成功,既在于创意的巧妙,也离不开京东“快速响应+全域联动”的执行能力,最终让一个热点借势梗变成“全网共振”的现象级品牌大事件。

从“新品日”到“新品周”,
看京东如何助力创意形式、品牌价值同步升维

京东为华为打造的“#萌的有一套#重磅新品周”,不仅在形式上将“品牌新品日”升级为“品牌新品周”,更是巧妙的以“萌系”创意为切入点,打破科技产品的严肃感,实现“品牌产品卖点与用户情绪价值”的深度绑定。

从创意内核看,京东大玩“萌系”营销,凸显华为年轻、温暖、萌趣等品牌人格化的一面,进一步拉进了华为与目标客群的心理距离。

华为的核心技术“鸿蒙”操作系统,是新品(手机、平板)的核心卖点,但“系统”、“技术”等词汇对普通用户来说过于专业,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而京东继围绕“鸿蒙”的“鸿”打造“红的会赢”热点大事件后,又继续在“鸿蒙”的“蒙”上做文章,延伸出“萌”的创意主线——将鸿蒙系统的“流畅”、“互联”卖点,与“萌宠”、“萌主IP”等大众喜爱的元素结合,让技术变得可感知、可互动。

比如,在平板新品日,京东推出“萌宠用平板”的短视频:猫咪踩在华为平板上“画画”,狗狗用平板“视频通话”,画面可爱又有趣,同时自然植入“平板续航久、触控灵敏”的卖点;在“花粉萌聚日”,京东邀请华为粉丝带着萌宠线下聚会,用华为手机拍摄萌宠照片,比拼“最佳萌宠摄影师”,既强化了手机的影像能力,又增强了粉丝的归属感。这种创意,让“鸿蒙”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名词,而是变成了“能和萌宠互动的温暖系统”,降低了用户的接受门槛。

从落地执行方面看,京东架构起“1+7+N”的传播矩阵,将整个新品周打造成一个完整的营销闭环。

为了避免“一次性爆发”,京东设计了“1个主心智(萌的有一套+7天子事件+ N个资源” 的组合模式。7天时间里,京东每天都会带来不同的主题活动:Day1 “萌主IP价到”,推出京东独家武林萌主定制礼品套装;Day2“平板新品日”,送出买平板送双人旅行券的福利;Day3,“萌机直播日”,主播用华为手机拍摄萌宠日常;Day4“萌店体验日”,在全国24城京东超体店打造 “萌系体验区”;Day5“花粉萌聚日”,则组织粉丝线下互动;Day6“萌运抽签日”,新会员可参与新品抽签;Day7 “萌宠送货日”,幸运用户收到由 “萌宠使者”(带着宠物的快递员)配送的新品。


这种“每天不重样,日日有亮点”的营销打法,让用户每天都有新期待,有效延长了整个campaign的热度。数据显示,新品周期间,京东采销直播间观看人次环比提升超100%,为品牌引入数万新会员,站外传播曝光量超3.1亿;更重要的是,“晒单送萌主礼盒”活动激发了用户主动传播,不少用户在小红书、微博分享自己的“萌宠+华为新品”照片,形成“品牌、用户和平台共创”的良性循环。

从营销场景看,京东更是通过全域联动、打破场域壁垒,帮助华为触达更多元、更多垂类圈层的人群。

和“红的会赢”一样,“萌的有一套”也延续了京东 “全域协同”的思路。线上,联动京东旅行、会员、直播等N个场域,比如买华为平板送京东旅行双人游,吸引“科技+旅行” 双需求用户;线下,在京东超体店打造“萌系痛楼”(整栋楼包裹萌系贴纸),在校园举办“萌宠摄影大赛”,覆盖“线下体验+校园年轻人群”。

同时,京东16 大场域官号再次高效联动,用“萌系玩梗”助推话题热度,比如服饰官号推出 “萌宠穿搭+华为手机拍摄”组合,母婴官号推荐“亲子萌拍用华为平板”,让新品周从“单一品类营销”升级为“平台级品牌盛宴”。

京东围绕华为打造的三大事件,
为行业提供了哪些可复制的方法论?

站在行业视角,京东与品牌共创的“京东618夏日歌会”、“#红的会赢#热点借势”、“#萌的有一套#重磅新品周”三大品牌事件,不仅彰显了京东作为电商行业影响力平台的资源、流量等综合优势,更凸显了京东的营销创新实力与能力,京东不断突破创新的共创营销模式,更是为平台与品牌的深度合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论。

其一,突破“单次促销”局限,构建“大事件长效化”营销新范式。

传统平台营销多聚焦“短期爆量”,如新品首发仅做单场直播、大促仅靠权益吸引流量,导致品牌声量“来得快、去得快”。而京东通过 “全周期运营+多节点蓄水”,往往能将单次事件升级为“长效传播链路”,为行业提供新范式。以“京东618夏日歌会”为例,京东未局限于“晚会当天直播”,而是搭建“预热-爆发-维温”全链路。

这种“长效化”范式的核心,是“以用户注意力为核心,设计多节点、多阶段的传播节奏”,通过持续的互动、新鲜的内容,让品牌与用户建立长期连接,最终实现“声量持续提升、销量稳步增长”的效果。

其二,打破“单一场域”壁垒,打造“全域跨境协同”传播矩阵。

行业内多数平台营销存在“场域割裂” 问题,如线上传播与线下体验脱节、不同品类资源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传播合力。

京东则通过“多场域 cross 联动”,整合平台内外部资源,构建“全域共振”的传播矩阵,为品牌触达多元人群提供新路径。无论是“红的会赢”联动16大场域官号玩梗,还是“萌的有一套” 结合线上直播、线下超体店、校园场景,都在打破场域边界,构建“全域共振”的传播矩阵,并实现“人群全触达、场景全覆盖”。

其三,跳出“卖货思维”惯性,实现“品-销-誉”三位一体价值升维。

过去,不少平台与品牌的合作案例,会陷入“重销售、轻品牌”的误区,仅通过“低价促销”拉动短期销量,忽视品牌形象与用户口碑的长期建设。京东则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将营销从“卖货思维”升级为“品牌价值传递载体”,实现“品牌声量、产品销量、用户美誉”的同步提升。

2025年,恰好也是京东与华为合作十周年,从2015年的初次合作,到2025年持续的深度共创,京东的角色正在从“电商平台”向“品牌营销创新搭子”变化——它不仅是为品牌提供流量的销售渠道,也有强大的实力深入品牌的营销全链路,用创意、资源、执行力,帮助品牌解决“如何破圈、如何长效传播、如何实现品销双赢”等核心问题,“红的会赢”、“萌的有一套”、“夏日歌会”这三个案例,正是这种进化的缩影。

同时,京东与华为的长期合作也让业内明白,平台与品牌的合作,不该只停留在“卖货、销售的”层面,更应该成为“品牌价值共建的伙伴”。

来源:广告创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