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期 | 领航班40名学员走进武汉云,企业家导师首次为同学们授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8:28 2

摘要:2025年8月29日,黄鹤之星领航班第13期至第15期的60多名学员,在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吴剑文的带领下,走进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云”),开展“名企探访”第二课堂活动,深入了解武汉云在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武汉

2025年8月29日,黄鹤之星领航班第13期至第15期的60多名学员,在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吴剑文的带领下,走进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云”),开展“名企探访”第二课堂活动,深入了解武汉云在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承京和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春明担任黄鹤之星特聘企业家导师,围绕数字经济与企业发展进行了深度分享。

武汉云总经理方承京的热情陪同下,学员们参观了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展厅,实地感受了“武汉云”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核心领域的建设成果与运营能力。

武汉云作为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下属的全资国有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是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推进武汉城市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自2021年9月启用以来,武汉云聚焦“云、算、数、安”四大核心领域,深度布局数字基建、网络安全、技术开发及数据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数字经济三大赛道中发挥数字底座功能,助力武汉迈向“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在“产业大脑”定位下,武汉云构建了“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数字经济运营、数字技术应用”三大业务板块,既提供“云、算、网、安”等硬件服务,也覆盖基础数据服务,并搭建了长江鲲鹏生态创业中心、黄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技术孵化平台。目前,武汉云已为80余家政府单位及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云计算服务,成为武汉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

针对实战型数字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武汉云联合华为等龙头企业,在政府指导下打造了全国首个覆盖“光、芯、屏、网、端、云、智”七大数字产业13个细分方向的武汉数字人才实训基地。依托武汉数字经济产教联合体,基地汇聚高校、企业、行业协会资源,构建了全面的实训课程体系。2025年上半年,基地创新了“政策引领—人才筑基—行业深耕—技术融合—教育创新”五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覆盖政务、能源、交通等12大重点领域,成为区域数字人才培育的核心枢纽。

在数字城市建设工具层面,武汉云研发的城市数字孪生操作系统作为数据集成与数公基应用标准化的核心工具,具备“统、算、枢、安”四大功能,为全市信息化系统提供数据基础,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数字化升级。此外,武汉云积极搭建开放交流平台:数字经济总部区打造了“武汉城市数字会客厅”,累计接待了摩洛哥、埃及等国际友人及国内多地代表;每月举办“武汉云大讲堂”,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的融合,助力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参观结束后,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吴剑文为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承京和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春明正式颁发了“黄鹤之星特聘企业家导师”聘书,进一步强化了学员与行业领军者的链接。

在分享环节,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承京以“认知升级与思维重构模型”为题,结合武汉云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认知升级与思维重构的底层逻辑、实践路径及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赋能价值。方承京进一步延伸探讨了思维模型与学习方法在应对危机与行业内卷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个人与企业需通过多元思维模型的应用与创新策略的实践,突破传统认知边界,精准识别机遇并实现突破。他重点阐释了批判性思考、第一性原理、能量模型等工具的核心价值——这些工具不仅能帮助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更能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提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针对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创新挑战,方承京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思路:一方面需聚焦产品、营销、渠道三大核心环节优化策略,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倡导保持开放心态,主动探索前沿知识与新兴技术,以创新驱动持续成长。

此外,方承京特别强调了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费曼学习法为例,指出其本质是通过“以教促学”的方式,将复杂概念转化为可理解、可传播的个人知识体系,从而深化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这一方法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更能助力个人与企业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保持知识敏锐度,为长期发展积累核心竞争力。

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春明则围绕“企业经营中的实践与思考”,从企业战略、技术创新、市场布局等维度分享了实战经验,为学员们提供了跨行业发展的新视角。卢春明首先介绍了中元华电的发展历程,自创立以来,公司始终深耕电力行业,依托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成长为电力系统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他重点阐释了“小管理大业务”的核心逻辑——通过精简管理层级、保持高管团队精干高效,推动业务团队承担更多责任,构建“管理小而精、业务规模大”的模式,避免行政事务冗余干扰业务发展,让团队成员专注深耕自身专业领域。

在企业内部管理与文化建设方面,中元华电倡导“正气、实干、集体、担当”的核心工作理念:强调面对利益诱惑时须坚守公正公平原则,维护管理平衡;要求团队保持蓬勃朝气,积极吸纳年轻力量,以务实作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公司提出“四大能力”建设目标——超强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执行能力与表达能力,鼓励员工持续学习成长,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

此外,卢春明特别强调,企业经营需注重“双向倾听”,既要主动倾听客户需求,精准把握市场反馈;也要重视一线员工的声音,通过基层视角发现问题、优化流程。这种内外联动的沟通机制,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随后,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吴剑文分享到,认知局限是阻碍企业与个人进步的关键瓶颈。他结合小米、华为等企业案例生动阐释,突破思维定式、推动认知跃升,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吴剑文说到,即便企业或个人取得阶段性经济成功,也可能因认知固化陷入满足与停滞——这一现象恰恰印证了“先进思维”对成功的基础性作用。他强调,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若想突破发展边界,必须保持对未知的探索欲与创新力,将“持续学习、开拓视野、提升认知”作为长期课题。唯有如此,才能在快速迭代的产业环境中把握机遇,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一分钟了解你的行业”互动环节中,学员们围绕“我是谁”“如何看待所在行业”“行业小秘密”三个话题展开热烈分享,现场氛围轻松活跃,有效促进了跨领域信息互通与资源对接。

15期学员、安贝斯联合创始人王艳辉介绍道,安贝斯专注于控制台的生产制造及配套服务,尤其针对已过保修期的控制台,推出3至5年的免费维保服务。他特别指出,团队具备为大屏设备提供维保服务的能力,希望通过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的平台,为武汉云提供免费维保支持,以实际行动促进资源共享与行业合作。

15期学员、联欧光学刘伟结合个人销售工作经历感慨道,武汉企业若能摒弃傲慢心态、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将更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他分享道,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尤为关键,这是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重要基础。

14期学员、时信设计总经理钟策围绕武汉云赋能转换、思维重构及股权激励策略等议题,分别与武汉云总经理方承京、中元华电总裁卢春明展开探讨。

针对股权激励策略,中元华电总裁卢春明结合企业实践分享了经验。他谈到,首先,企业需敏锐捕捉行业需求,尤其在潜在的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下,应快速启动国产化替代项目,紧跟行业头部企业节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业务布局;其次,管理者需保持对行业动态的高度敏感,定期研读各省电力公司等行业报告、跟踪战略合作对象动态,并持续更新自身知识技能储备,确保对市场前沿保持敏锐感知;最后,关于股权激励的具体实施,他强调时机选择与精准化分配的重要性——需在企业发展相对低位时实施激励,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普惠分配,而应将股权集中授予核心少数,通过财富差距形成有效激励,真正发挥股权激励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推动作用。

13期学员、楚韵意品高森则向三位导师抛出三个核心问题:一是企业资料是否都会上云?对中小企业有何建议?二是若重新创业,会选择哪个方向?三是武汉企业与沿海企业存在差距,楚韵意品应如何突围?

武汉云总经理方承京首先分析了云计算对企业运营的实际价值,指出云服务不仅能优化企业运营成本与效率,更在数据保护的专业性、安全性上具备显著优势,上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中小企业,他强调需突破“盈利即存钱”的传统思维局限,避免将资金仅用于短期补漏或存放银行,而应关注云服务等数字化工具的长期投入。同时,他对比了沿海与内地企业的发展差异——深圳、南京等地企业在上市后仍持续追求成长,市值不断突破;湖南等内地企业则更倾向“维持现状”,缺乏对未来规模与成长方向的明确规划。他指出,企业家需通过持续学习、构建思维模型、借鉴成功案例,主动适应云技术变革,推动企业从“稳定现状”向“长期成长”转型。尽管并非所有企业能立即看到显著成效,但率先尝试并适应云技术的企业将逐步积累竞争优势。

中元华电总裁卢春明结合自身投资经验,首先强调了创业与投资的核心逻辑,需基于自身擅长领域与资源积累,避免盲目跟风。他以自身投资医疗试剂公司的经历为例,印证了“深入了解行业”对创业成功的关键作用。关于“再创业方向”,他隐含指出,应聚焦“熟悉且有资源积累的领域”,同时提醒创业者警惕股市等非主业投资的风险,倡导理性评估自身能力边界,优先选择与自身专业、资源匹配的赛道。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吴剑文直指武汉创业者成长的核心痛点,缺乏“优秀氛围”与“外部教练”。他说道,武汉企业若想突破地域局限、缩小与沿海企业的差距,需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向优秀学习”——主动对标沿海及头部企业的成长模式,吸收其经验;二是“投资未来”——加大对人才培养、管理咨询及顶级教练资源的投入,通过外部智力支持弥补内部认知短板。他呼吁武汉企业摒弃“维持现状”的惰性,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通过系统性提升认知与能力,实现从“区域企业”到“全国性企业”的跨越。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胡文总结道,本次参观不仅让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武汉云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战略价值,更促进了学员企业间的行业洞察与资源对接。他强调,黄鹤之星领航班将持续聚焦产业前沿与创新实践,优化“名企探访”等高质量学习平台,组织学员走进更多标杆企业,通过深度对话、实践洞察与智慧共享,助力学员企业把握时代机遇、加速创新步伐,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武汉高新协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