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科技界的知名人物罗永浩携手康师傅,在抖音直播间内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TBT的特别版泡面,此举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款泡面以其独特的联名身份和罗永浩的个人影响力,在短短两小时内即告售罄,开售仅一小时便实现了280万的销售额。
近日,科技界的知名人物罗永浩携手康师傅,在抖音直播间内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TBT的特别版泡面,此举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款泡面以其独特的联名身份和罗永浩的个人影响力,在短短两小时内即告售罄,开售仅一小时便实现了280万的销售额。
过去两年中,罗永浩低调行事,声称要进行“最后一次创业”。直至今年,他才逐渐回归公众视野,与百度直播合作、重返播客领域,并与李想进行对话。然而,正当人们以为他将深耕科技领域时,他却意外地转身投入泡面市场。这一跨界举动,再次证明了他的市场号召力。
不过,消费者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质疑这不过是一场营销噱头,也有人调侃罗永浩是“行业冥灯”,做什么都不成功。事实上,当前的方便面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甚至趋于饱和。曾经风靡一时的方便面,如今正逐渐被边缘化。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间,中国市场方便面消费量减少了40亿包。2025年第二季度,全行业销售额同比下滑8.9%,衰退趋势明显。这一变化背后,是中国消费者饮食需求与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方便面在大众心中的地位逐渐被取代。外卖品类丰富、价格灵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方便面在长途旅行中的需求也在减少。
方便面“不健康”的标签也根深蒂固。尽管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新品牌,但产品创新滞后、口感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消费者开始将目光投向自热食品、火腿肠、速食粥等其他品类。方便面巨头们的财报也反映了这一市场现状。康师傅、统一等传统品牌虽然仍占据市场份额,但增速已明显放缓。
面对这一困境,方便面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产品创新、渠道争夺和营销升级来争夺有限的市场。口味创新和工艺升级成为突破口。例如,白象推出了香菜面、折耳根面等特色口味;康师傅则与罗永浩联名,推出了使用单篓煮工艺的TBT泡面,旨在实现“现煮感”。同时,子品牌策略也成为常见的打法。康师傅推出了高端化产品,如罗永浩联名款和御品盛宴系列;今麦郎则针对低线市场推出了大份量产品。
然而,并非所有创新都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高端化之路尤其艰难。尽管品牌推出了高端产品,但口感和味道与传统产品相差无几,价格却与外卖相近。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因此,要让消费者接受高价方便面,品牌必须打破“高端即涨价”的认知误区,真正用价值匹配价格。
渠道变迁也为行业带来了契机。传统渠道逐渐式微,短视频、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崛起。白象抓住疫情后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的红利,快速触达年轻消费者。相比之下,康师傅等传统品牌在新兴渠道中的表现则稍显逊色。
营销推广也成为关键一环。白象的公益营销和麻六记的直播营销分别代表了价值共鸣和场景渗透两种破圈路径。康师傅联手罗永浩推出联名款泡面,旨在打破传统推广套路,通过人格化IP将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深度绑定。
尽管TBT泡面在罗永浩的加持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要将这种爆发性能量转化为方便面行业的新动能并不容易。方便面市场增长放缓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单凭一款单品难以改变大局。罗永浩IP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成长性,若无法深度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发展,将难以持续支撑产品的营销和价值延伸。
在消费者越来越不爱吃方便面的当下,方便面企业需要从消费场景、口味变化和渠道创新等方面入手,重新定义“即时饮食”的价值。切入新消费场景、满足细分需求、推出健康型产品、尝试新兴渠道合作等策略,或许能为方便面市场带来新的生机。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