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媒体曝光的部分MCN机构招募未成年女性当主播一事,令人痛心不已。这些机构以 “轻松高薪、无违约金”为幌子,实则在合同里设置每月直播不少于27天、违约需承担50万元赔偿责任等苛刻条款。工作中,未成年女主播们遭遇“榜一大哥”的调戏骚扰、公司的严苛刁难,甚至被
近日,媒体曝光的部分MCN机构招募未成年女性当主播一事,令人痛心不已。这些机构以 “轻松高薪、无违约金”为幌子,实则在合同里设置每月直播不少于27天、违约需承担50万元赔偿责任等苛刻条款。工作中,未成年女主播们遭遇“榜一大哥”的调戏骚扰、公司的严苛刁难,甚至被内部人员侵犯隐私,其处境之艰难令人咋舌。
据报道,这些陷入困境的未成年女主播大多来自农村,与家人关系疏离且早早辍学。她们本应在校园汲取知识,在家庭温暖中成长,却因种种原因踏入复杂的社会,成为这些机构眼中“好拿捏”的对象。他们利用这些女孩涉世未深、渴望独立赚钱的心理,将其诱入“陷阱”,全然不顾道德与法律的约束,把这些未成年人当作赚钱工具,肆意践踏她们的尊严与权益。
从法律角度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招募、使用童工,限制未成年人参与商业直播活动。这些机构的行为已严重违法,所签合同理应无效。但现实是,未成年女主播因缺乏法律知识,面对高额违约金往往不知所措,即便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也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机构的丑恶行径能得逞,监管缺失难辞其咎。直播行业迅猛发展,监管却未能及时跟上,使得部分机构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平台在主播实名认证、内容审核等方面把关不严,为违规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对这类现象未能及时发现、严厉打击,让违法者愈发肆无忌惮。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缺失,同样是重要因素。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相对薄弱,父母因忙于生计或自身观念问题,对孩子关心不足,未能给予正确的人生引导。学校在预防学生辍学及对辍学学生的后续关注方面也存在欠缺,未能帮助这些孩子找到更好的人生方向,导致她们轻易被不良机构的虚假承诺蛊惑。
要杜绝此类现象,需多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招募未成年主播的 公司机构予以重罚,提高其违法成本;直播平台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对主播身份的审核,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违规直播行为“零容忍”,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家庭和学校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完善辍学预防和帮扶机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文字/主编:杨燕玲;
图片:王少华;
监制:李 欣;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