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爱人说她工作时,跟同事分享了一个还没敲定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她精心规划了小半个月,结果被她的同事抢占了先机。
上个周我跟发小说了点秘密,结果没两天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了。
这种糟心的事,很多人都会遇到吧。
当我跟我爱人说这事的时候,她也跟我说了一个类似的事。
我爱人说她工作时,跟同事分享了一个还没敲定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她精心规划了小半个月,结果被她的同事抢占了先机。
这种被身边人“背刺”的感觉谁碰上谁糟心。
说白了这就是因为话泄露了所以导致失败,因为事比较隐秘才得以成功。
昨天晚上我在《资治通鉴》中看到了两个类似的糟心故事,今天我就把这两个故事分享给大家,相信各位看完故事,再看看我分析的,相信你会有所感悟。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唐朝武则天时期。
天授二年,有个叫王庆之的家伙,带着几百人上书,想废掉武则天,立李旦当皇帝。
这事儿原本就处于谋划的过程之中,计划得颇为细致且缜密;并且各个环节都经过了充分的考虑,可谓十分周到。
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将消息妥善地隐藏起来。
“事泄”之后,来俊臣听到了风声,立马把这帮人抓起来审问,审完还不算完,顺藤摸瓜又牵连了一堆人,最后上千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
这事儿看完我就觉得,嘴巴不严真是要命。
你说王庆之他们要是跟人保持点距离,别随便泄底,我觉得至少不会死得这么惨。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一个叫李彪的,这个人挺有才,当过中书令,跟一个叫崔亮的官员关系特别好。
书里记载,李彪私下跟崔亮讲了,朝廷的机密这件事,结果呢崔亮跟别人起了争执,一怒之下,就把这些话全都给泄露出去了。
孝文帝在听闻这件事后,就把李彪的职位给削了,而且还要给他治罪。
这事儿让我挺感慨,李彪跟崔亮关系再铁,也没到能随便说机密的地步啊。
这事就像我爱人那事一样,就是你跟同事再熟,核心的东西也得掂量着说。
这两个故事,瞧下来之后,你会感觉那标题的这话,真是戳心得很——“事因隐秘,而得以成功;话因泄露,而导致失败”。
王庆之呢,是计划方面没有藏好;李彪呢是在信任上过度了。古人所遭遇的这些“坑”放到现在来看,一点都不会过时。
各位回过头想想,这种糟心事不都是因为嘴快或者太信人?
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并非是让你遇人就冷眼相待;而是在提醒你,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所有底牌全都掏出来。
人心这种东西啊,实在难以捉摸,所以还是给自个儿留点空间,这样才会更加稳妥。
所以,跟人相处,不管是朋友还是同事,聊聊日常挺好,但关键的事儿得悠着点。
各位也别觉得我这是在教你“算计”,我觉得现实就这样,谁也不想当那个被卖了还喊冤的倒霉蛋。
跟人保持点距离,这不是在防备谁,而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就好比王庆之与李彪那般,管住自己的嘴,或者稍微少相信一点别人,或许就不至于遭遇挫折、摔倒在地了。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说得好:“言多必失,慎言为智。”
来源:得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