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开《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原来在历史的长河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我想每个人都不陌生。
翻开《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原来在历史的长河中,
懂得"不要了"的智慧,比"要"的执着更难能可贵。
书中记载了无数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
有人因为太在意某样东西,最终被人拿捏至死;
也有人因为看透放下,反而转危为安。
读完全书,我不禁感叹: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得到,而是放下。
当你真正明白"不要了"的境界,就能打破别人拿捏你的枷锁。
01太在意就会被人拿捏
在《资治通鉴》中,东晋高官桓温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桓温是个能臣干吏,为官清廉,能力出众。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 - 太在意名声。
他生怕别人说他不忠不义,处处谨小慎微,唯恐落人口实。
朝中的奸臣们看准了这一点,就在皇帝面前说:"桓温功高震主,恐怕心存不轨啊。"
桓温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主动请缨去打仗,结果中了敌人的埋伏,枋头之战中遭受惨重失败,损失惨重将。
回朝后,那些奸臣又说:"看,桓温打了败仗,是不是故意的?这是要削弱朝廷的实力啊。"
桓温百口莫辩,最后郁郁而终。
这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例子。
有个朋友小王,在公司任职经理,能力出众。但他太在意同事对他的评价。
一旦有人说他工作做得不够好,他就会加班到很晚,想证明自己。
如果有人说他不够关心下属,他就会刻意讨好属下。
渐渐地,同事们发现了他的软肋,就开始利用这一点来操控他。
"小王啊,你看这个项目我做不来,要不你帮我做吧,不然别人会说你不够照顾同事。"
"经理,这个客户太难搞了,你来处理吧,免得到时候出了问题,大家说你推卸责任。"
就这样,小王被"你不行""你不够好"这样的话语牵着鼻子走,累得筋疲力尽。
《菜根谭》中说:"太在意,就是最大的破绽。"
当你太在意某样东西,就会被人抓住软肋,任人拿捏。
02放下执念方得自在
相比之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深谙"不要了"的智慧。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有一次,魏延向诸葛亮进谗言,说马谡在背后说诸葛亮的坏话。
换做常人,一定会震怒不已,立即惩治马谡。
但诸葛亮却笑着说:"马谡此人性情率真,有才无德。他说我的坏话,想必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值得我反省。"
后来马谡知道此事,感动得痛哭流涷。
诸葛亮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个新闻。
有位老板娘经营着一家小餐馆,生意还不错。
一天,来了个难缠的顾客,吃完饭说菜里有头发,要求免单还要赔偿。
老板娘二话不说,直接同意了顾客的要求,还真诚地道歉。
顾客愣住了,支支吾吾说其实是自己的头发掉进去的。
这位老板娘的处理方式,让我深受启发。
当你不再在意那点蝇头小利,不再斤斤计较,反而能赢得更多。
正如老子所言:"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
放下执念,方能潇洒自在。
03"不要了"是最大的解脱
《资治通鉴》中最打动我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贞观年间,突厥频频来犯,向唐朝索要大量金银财宝。
大臣们都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主张和突厥决一死战。
但李世民却说:"区区些许钱财,换得百姓安宁,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李世民以"不要面子"的姿态,暂时委曲求全。
等到国力强盛后,突厥反而主动臣服,成为唐朝的属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要了"反而是最聪明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的一个师姐,在工作岗位上受到上司的刁难。
上司给她安排最难缠的客户,还经常当众批评她。
师姐没有和上司对着干,而是默默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你骂就骂吧,我不在意。你给我难题,那是锻炼我的机会。"
就这样过了一年,她的业绩突飞猛进,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
上司再也找不到理由刁难她,反而主动给她加薪升职。
《道德经》说:"善胜者,不争。"
当你真正领悟"不要了"的智慧,就能打破别人拿捏你的方式。
04 写在最后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和执念所困。
在意面子,怕人说闲话;执着利益,斤斤计较;
害怕失去,患得患失。
其实,真正的智慧,是懂得适时地说"不要了"。
不要面子,就没人能用面子来要挟你;
不要利益,就没人能用利益来诱惑你;
不要执着,就没人能用执念来困住你。
正如《资治通鉴》所教导我们的:
人生最高的境界,不是拥有的满足,而是放下的从容。
当你真正领悟这个道理,就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让我们放下执念,轻装前行,方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来源:煮酒话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