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视作品展播活动重点新作,《我们的河山》以独特视角、深刻内涵与精良制作,为我们再度奏响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激昂乐章。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视作品展播活动重点新作,《我们的河山》以独特视角、深刻内涵与精良制作,为我们再度奏响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激昂乐章。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将目光聚焦于1937年山东沦陷后的沂蒙山区崮城,从敌后战场的视角切入,通过青年党员庄埼风深入乡村,动员群众,发展基层武装,开辟、建设、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历程,串联起敌我军事较量、多方势力冲突以及军民关系的发展变化等线索。从最初武器简陋、艰难地与日伪作战,到后期逐渐掌握游击战术、力量不断壮大,其以整个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发展的缩影,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抗战是一场全民族浴血奋战的漫长征程。
剧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构筑起全民抗战的精神群像。主角庄埼风并非传统意义上完美无缺的英雄,他以文弱书生形象登场,带着对战争的恐惧与犹豫,在革命的淬炼下,逐渐成长为坚定果敢的革命者。其对信仰的坚守、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尽显其中,让观众看到平凡人在抗战烽火中的蜕变与担当。同时,剧集还刻画了各阶层民众投身抗战的身影——既有深明大义、誓与日军抗争到底的爱国县长刘祖光及其家人,也有从懵懂青年逐步蜕变为革命中坚力量的刘竹梅与王彧,更有潜入敌营、在刀尖上与敌人周旋的复杂多面人物张治平……这些角色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性格,却因共同的家国情怀汇聚成抗日洪流,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抗战胜利不是少数英雄的功绩,而是无数普通人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丰碑。
在艺术表现上,《我们的河山》精益求精。战争场面的表现另辟蹊径,摒弃了“枪林弹雨”的视觉冲击,聚焦细节呈现。地道战场景中,纵横交错的地道设瞭望口、射击孔,军民依托地道周旋,尽显“人民战争”智慧,也让观众理解胜利源于军民的智慧与坚持;台词贴合时代,庄埼风用“保家乡就是保田地” 宣传抗战,刘祖光结合地形制定战术,增强真实感;配乐音效恰到好处,战斗音效营造紧张氛围,沂蒙民歌传递温情,激昂旋律烘托关键情节。这一切均提升了剧集的感染力与沉浸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河山》并未局限于崮城一隅的叙事,而是将局部故事与宏大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从战略防御阶段的艰难立足,到战略相持阶段的根据地建设,再到战略反攻阶段粉碎日军“扫荡” 计划,剧集以时间为轴,巧妙嵌入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太平洋战争、日军投降等关键历史节点,既保证了叙事的紧凑性与历史逻辑,又凸显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定位。
80 年岁月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从未远去。《我们的河山》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它让我们铭记: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它让我们懂得:民族的力量源于人民的团结,“兵民是胜利之本” 的真理永不过时;它更让我们警醒: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为了在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当我们在屏幕上看到主人公庄埼风与战友们迎着炮火冲锋,看到沂蒙百姓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看到抗战胜利时人们举着红旗欢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历史的重现,更是一个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将永远指引我们在守护河山、开创未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并州新闻 董晓可
来源:太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