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伙骑摩托3500公里上学:12天花1000块,青春该有的样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21:55 2

摘要:现在的大学生去上学,都这么硬核了吗?新疆克拉玛依有个23岁的小伙叫郭旭,居然骑着摩托车,花了12天时间穿越3500公里,一路骑到郑州科技学院报到,全程算下来只花了1000多块钱,晚上基本都睡在自己带的帐篷里,这钱比很多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还少,想想都觉得厉害。

现在的大学生去上学,都这么硬核了吗?新疆克拉玛依有个23岁的小伙叫郭旭,居然骑着摩托车,花了12天时间穿越3500公里,一路骑到郑州科技学院报到,全程算下来只花了1000多块钱,晚上基本都睡在自己带的帐篷里,这钱比很多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还少,想想都觉得厉害。

郭旭是郑州科技学院的大三学生,但他比班里的同学大两岁,因为中间休学去当了两年兵,身上还带着股军人的韧劲。8月26号那天,他从老家克拉玛依出发的时候,特意在摩托车上插了一面五星红旗,风一吹旗子飘起来,特别显眼;

后座上牢牢捆着帐篷和睡袋,还有几件换洗衣物,东西不多但够用。这一路他骑得挺拼,最远的一天骑了500公里,骑到最后屁股都快不是自己的了,又酸又麻。他说还好当兵的时候练出了好耐力,不然根本扛不住戈壁滩上刮的大风,还有草原上说来就来的暴雨,早早就打退堂鼓了。

这小子还挺精明,会精打细算。晚上找住宿的地方,专挑加油站附近搭帐篷,一来加油站人来人往的,能保证安全,二来还能蹭着用加油站的卫生间,解决洗漱问题,省了不少事。

只有遇到下大雨、帐篷根本没法住的时候,才会找个几十块钱的小旅馆住一晚,所以全程开销主要就是摩托车的油费,没花什么冤枉钱。有网友专门算过账,要是从克拉玛依坐火车到郑州,光硬卧车票就要600多块,还不算路上吃饭的钱,这么一看,郭旭这趟骑行反而更省钱。

当然也有人吐槽说“时间不是钱吗?12天时间干点啥不好”,但郭旭不这么想,他觉得一路上看到的草原、沙漠,还有亲眼见到的黄河,这些实实在在的风景和体验,是在教室里根本学不到的,比省那点时间值多了。

郭旭妈妈最开始其实特别反对,她儿子当过兵,她哪能不知道骑摩托车长途跋涉有多危险?万一遇到个刮风下雨、路况不好的,出点事可怎么办。但后来她想通了,就跟儿子说“你现在二十多岁,正是敢闯敢拼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去做,等你到了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就没这个劲头了”。

结果郭旭还真把这事办成了,现在他妈妈天天在家族群里“直播”儿子的行程,今天到哪了、看到什么了,说得津津有味,家里亲戚都跟着追更,比看连续剧还起劲。

其实像郭旭这样骑着去上大学的,早就有先例了,不是头一遭。2017年的时候,就有个新疆小伙彭博,骑自行车去青岛上学,整整花了38天,比郭旭的行程还长;今年还有个哈萨克族小伙,从新疆骑到南京,16天就飙了6000公里,速度更快。

这帮年轻人好像约好了似的,偏偏不用方便的交通工具,非要用人肉动力的方式,跟咱们祖国的大地较劲,用自己的脚步和车轮丈量路程。网友们都调侃说,这就是“新时代版的游学”,比那些花好几万参加夏令营、走马观花看一圈的实在多了,还能真正体验生活。

郭旭的同学们现在都快羡慕哭了,他的健身搭子吕同学,每天都在微信上催他发定位、发照片,还说等郭旭回学校,必须让他开个分享会,好好讲讲路上的故事;其他同学更直接,已经开始管他叫“摩托侠”了,还有人开玩笑问下次再骑行能不能捎上自己,也想体验一把。

不过老师倒是挺理性,说郭旭这种行动不建议大家模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当兵练出来的身体素质,长途骑行还是有风险的,安全最重要。

郭旭这一路上也遇过不少麻烦,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内蒙古那段路的时候,正好赶上暴雨,路又滑又泥泞,摩托车一不小心陷进泥里,怎么推都推不出来,最后还是路过的几个当地牧民看到了,过来帮忙一起把车推出来的,不然他真不知道要困到什么时候。

还有一次,帐篷的拉链坏了,半夜里蚊子全钻进去了,把他咬得睡不着,干脆起来收拾东西,趁着晚上凉快继续夜骑赶路,也算没浪费时间。最吓人的一次,是经过一段盘山公路的时候,遇到了塌方,路上堵了不少车,他等了好半天,工程队才把路清通,当时心里还真有点慌。

比较有意思的是,郭旭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拍一张当地的路牌发朋友圈,现在他的朋友圈里,已经集齐了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个省区的路牌照片,就像收集纪念章一样。

有网友看到后,建议他干脆把路上拍的视频、照片整理成短视频合集,发到网上,估计能火,还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一路的风景。

这事在网上吵得还挺热闹,大家看法不一样。有人说这就是浪费时间的瞎折腾,放着好好的火车不坐,非要遭这份罪;也有人觉得,这比那些花着父母的钱到处旅游、只知道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强太多了,郭旭靠自己的能力完成旅程,还锻炼了意志,特别有意义。

骑行圈的人看得最专业,已经开始分析他的路线规划合不合理、带的装备对不对,甚至还有人说要众筹给他换辆更好的摩托车,让他下次骑行更顺利。

学校方面倒是挺开明,没说他这么做不好,还说只要能按时报到、不耽误上课,这种特别的经历学校是支持的。毕竟郭旭在当兵期间就拿过“优秀士兵”的荣誉,回学校后学习成绩也不错,不是那种爱瞎闹腾、耽误正事的学生,学校对他也挺放心。

现在郭旭已经成了学校里的网红,好多刚入学的新生,都在打听“那个骑摩托车来报到的学长”是谁,想亲眼见见他。

估计等开学后,会有不少人找他取经,问问路上的细节,说不定还能带动学校里一股骑行热。不过学校的保安可能要头疼了,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学生骑摩托车来,得专门划块地停这些摩托车才行,不然校园里乱糟糟的。

所以你说,郭旭这趟骑行到底算不算瞎折腾?有人一辈子最远的旅程,可能就是从家到学校的那段路,规规矩矩;有人却偏要把平平淡淡的上学路,变成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之旅。

或许年轻人就该这样,趁着膝盖还能承受长途颠簸,趁着还能为一片没见过的云、一条没跨过的河激动,把青春活成行进中的风景,而不是手机导航里那串冷冰冰的路线截图,毕竟这样的青春,才够鲜活、够难忘啊。

来源:海边静听的涛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