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曾直言“中美差距”: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6 13:22 2

摘要:在2015年央视的一档军事访谈节目中,著名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少将抛出了一个引发轩然大波的观点:"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如果美国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中国再给20年时间,也很难赶上美国。"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在2015年央视的一档军事访谈节目中,著名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少将抛出了一个引发轩然大波的观点:"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如果美国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中国再给20年时间,也很难赶上美国。"

这一论断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当时国内部分人对"中国即将超越美国"的乐观预期。

在网络上,有人愤怒指责张召忠 “唱衰中国”,认为这是对中国发展的不信任;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作为资深军事专家,张召忠的言论绝非空穴来风,必然有着深层次的考量和依据。

如今十年过去,中国军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歼-20隐身战机批量服役、003航母福建舰下水、055万吨大驱形成战斗力......

那么张召忠当年的判断是否仍然成立?中美军事差距究竟有多大?

1952 年,张召忠出生于河北沧州,是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评论家,拥有海军少将军衔。

他早年在海军服役,曾参与两伊战争的相关工作,之后凭借深厚的军事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 ,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召忠长期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以及战略问题研究,在军事领域有着极高的威望。

在大众中也颇具知名度,因独特的评论风格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 “局座”,他的军事观点常常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

2015 年,张召忠在节目中说出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 20 年也追不上” 这番言论。

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稳居世界第二,但人均 GDP 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在这种背景下,张召忠的言论让不少人难以接受,特别是在民族自信心日益高涨的时期,很多人都在期待听到更多对中国实力的肯定……

其实这些年,在军事领域,中美之间还是存在显著差距的,特别是在武器装备方面,美国还是有着领先地位的。

据统计:美国有 11 艘核动力航母,福特级用电磁弹射等先进技术;中国有 3 艘航母,福建舰有电磁弹射,但数量和技术成熟度有差距。

美国 64 艘核潜艇,静音和全球部署经验丰富;中国约 61 艘,静音技术有突破但有进步空间。

美国约 3700 架战斗机,含 636 架五代机;中国约 1600 架,歼 - 20 约 200 架,数量和技术有差距。

军事训练素质上,美军参战经验丰富,常参与国际军演;中国军队近年积极参与如“和平使命”军演,战争经验少,但靠高强度日常训练和完善体系提升战斗素质。

军事基地布局上,美国全球军事基地众多,能快速应对危机;中国海外无类似布局,重点维护本土安全和地区稳定,行动范围集中在周边。

军费投入与研发上,2024 年美国军费 8860 亿美元,保持技术领先;中国军费 2314 亿美元,虽稳定增长且加大研发投入,但资金差距限制研发广度和深度,高端技术研发进度较慢 。

经济层面,中美有差距也各有优势,2024年美国GDP超2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中国约18.94万亿美元排第二,总量差距大。

人均GDP上,美国8.59万美元,中国约1.35万美元,反映出差距。

在科技领域,美国优势明显,拥有斯坦福、麻省理工等顶尖科研机构,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基础与前沿研究成果丰硕。

凭优越科研环境等吸引全球人才,储备高端人才,在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算法、生物医药等核心技术研发领先,如英特尔、英伟达控制全球高端芯片市场。

中国科技成就显著,部分领域实现突破赶超,5G通信技术领先,华为5G推动全球通信升级;高铁技术是名片,技术、里程和运营效率居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加大投入,百度、字节跳动等在应用创新上表现突出。

不得不说,随着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中美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国际形势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要知道,歼 - 20 可是我国比较先进的战斗机之一,其研发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创新,可没想到在张召忠口中,却听到了“歼 – 20”独特的见解。

当时,外界对中国五代机的研发进度充满猜测 ,张召忠在节目中的一些表述,让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五代机的发展产生误判。

他强调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上仍面临巨大挑战,五代机的研发还需漫长时间 。

基于这些信息,美国认为中国短期内难以拥有先进的五代机,从而在军事部署和战略规划上做出相应调整。

而2011 年,歼 - 20 的首飞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世界,也让美国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失误。

这一事件表明,张召忠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对中国军事技术发展的认知,为中国歼 - 20 的后续研发和发展争取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

在航母发展方面,中国航母的建设进程也与张召忠的相关言论有着微妙联系。

中国航母从无到有,从改装辽宁舰到自主建造山东舰、福建舰,每一步都备受国际关注 。

张召忠在早期谈论航母时,提及中国在航母技术、舰载机研发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以及航母建设的高成本和高难度 。

这些言论让美国认为中国航母发展会较为缓慢,对美国海军的海上霸权威胁不大。

但随着中国航母的相继服役和不断发展,美国才发现自己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能力。

例如美国原本认为中国的航母只是试验性质,短期内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然而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快速发展和训练成果,让美国重新审视其对中国海军力量的评估 。

还有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央电视台对这场战争进行了首次直播,张召忠作为军事专家参与实时评论 。

在节目中,他凭借专业知识和独特视角,对战争局势进行分析预测。

而战争的实际发展与他的一些预测出现偏差,比如他曾预测美国不会轻易攻打伊拉克,这一观点在战争爆发后被认为是判断失误。

这些 “失误” 让他成为公众调侃的对象,网友们开始用幽默的方式看待他的言论,“战略忽悠局局长” 这一戏称也由此诞生。

当时网络文化正蓬勃发展,这种充满创意和娱乐性的调侃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战略忽悠局”(简称 “战忽局”)从一个小众的玩笑,逐渐演变成广为人知的网络热词。​​

在央视的众多军事节目中,如《防务新观察》等,张召忠总是以独特的形象出现。

他身着军装,神情严肃又不失亲和,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与传统军事评论员不同,他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常常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形象的表述来解读复杂的军事问题。

比如他提出的 “雾霾能阻激光”“海带可制潜艇” 等观点,初听之下令人忍俊不禁,觉得荒诞不经,但仔细思考又能发现其中蕴含的军事原理和战略思考 。

这种独特的评论风格,不仅打破了军事知识的专业壁垒,让普通民众也能轻松理解军事领域的相关内容,还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军事话题的关注度和兴趣。

在他的影响下,军事节目不再是小众的专业领域,而成为大众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际军事动态,关心国家国防建设。

虽然张召忠的言论听起来有些刺耳,但不可否认,中美在军事、经济、科技等多领域仍存在差距。

美国凭借长期积累的优势,在诸多关键技术和产业上保持领先。

而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在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所以我们既要正视差距,不盲目自大,也要看到自身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坚定信心。

新闻极客在2015年07月10日关于《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的报道

观察者网在2015-04-28关于《军事专家张召忠:美国什么都不做 中国二十年也不会超过美国》的报道

来源:小彭的灿烂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