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辅助的“双刃剑”: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4:46 3

摘要:2025年8月31日,《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医疗界掀起轩然大波。这项由欧洲多国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长期依赖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的医生,其独立诊断能力可能在短时间内显著退化。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AI将彻底革新

2025年8月31日,《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医疗界掀起轩然大波。这项由欧洲多国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长期依赖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的医生,其独立诊断能力可能在短时间内显著退化。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AI将彻底革新医疗”的乐观预期,也为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技术的过度依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研究团队以结肠镜检查为切入点,分析了波兰四家内镜中心在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2177例检查数据。参与研究的19名医生均为经验丰富的内镜专家,每人至少完成过2000次结肠镜检查。其中,1433例检查未使用AI辅助,而其余病例则随机采用AI工具支持。

结肠镜检查是筛查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而腺瘤检出率(ADR)是衡量检查质量的关键指标。此前的研究普遍认为,AI辅助能显著提升腺瘤检出率,从而降低漏诊风险。然而,这项新研究却发现了另一面:当医生长期依赖AI后,一旦脱离技术支持,其独立诊断能力反而下降。

数据显示,在引入AI辅助前三个月,医生的腺瘤检出率为28.4%(226/795);而在使用AI三个月后,医生在无AI辅助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时,腺瘤检出率降至22.4%(145/648),相对下降20%,绝对下降6%。这一结果表明,AI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诊断效率,但医生的自主判断能力却可能因此削弱。

研究团队将这一现象称为“谷歌地图效应”——就像长期依赖导航软件的司机,一旦失去导航指引,可能会迷失方向。在医疗场景中,AI的持续辅助可能导致医生在无AI支持时信心不足,甚至影响其专注度和责任感。

“医生在AI辅助下工作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减少对细节的主动观察,转而依赖算法的提示。”研究负责人指出,“而当AI缺席时,他们的诊断敏锐度可能已经受到影响。”这一发现与近年来医疗AI的广泛应用形成鲜明对比。许多医院和诊所大力推广AI辅助系统,认为它能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效率,但很少有人关注医生自身技能的潜在退化风险。

这项研究的结论与科技界对AI医疗的乐观展望形成强烈反差。例如,谷歌DeepMind创始人Demis Hassabis曾预言:“未来十年,AI将帮助人类攻克所有疾病。”而不少医疗科技公司也宣称,AI不仅能提高诊断准确率,还能加速新药研发,甚至彻底改变癌症治疗模式。

然而,现实可能更加复杂。AI的确能在特定任务(如图像识别、数据分析)上超越人类,但医疗决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经验、直觉和综合判断。如果医生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算法依赖症”,使医疗体系在面对突发情况或技术故障时更加脆弱。

面对这一挑战,医疗行业亟需重新思考AI的定位。研究团队建议,医疗机构应在推广AI技术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医生既能利用AI提升效率,又能保持独立诊断能力。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结肠镜检查,它揭示了AI在医疗乃至其他专业领域的潜在风险——技术可以辅助人类,但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判断与经验。正如一位参与研究的一生所说:“AI是强大的工具,但它不应该让我们忘记如何自己思考。”

未来,医疗AI的发展或许需要从“取代医生”转向“赋能医生”,在提升效率的同时,确保人类专业技能的持续进化。否则,我们可能会发现,在追求技术突破的路上,我们正不知不觉地“自废武功”。

来源:小月看科技

相关推荐